羅立 程鐵環
在信息化時代的大數據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轉變,大數據技術促進了精準化教學的實施,賦予了精準化教學新的生命力,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能更好地助力“雙減”落地。基于此,長沙市一中馬王堆中學(下稱馬王堆中學)利用大數據技術制定了符合校情的教學目標,幫助教師開展精準化教學,健全完善科學評價機制,從而構建突顯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高效課堂。
一、大數據技術融入課堂教學的意義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大數據技術更利于精準化教學工作的開展。其一是理性數據彌補了經驗思維的不足,其二是動態實時數據彌補了傳統學情統計分析滯后的缺點,其三是精準的個性捕捉數據彌補了“教師埋頭講、學生機械聽”這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馬王堆中學依托希沃平臺實現教育數字化發展,教師可借助大數據技術,對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情況等進行量化分析,從而優化教學設計,為個性化和差異化教學提供依據。
二、大數據技術促進精準化教學的環境基礎
1.夯實軟硬件設備
隨著教育信息化2.0工作的推進,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首先,學校所有教室安裝了智能化白板一體機,并接入光纖,實現所有教室和功能室無線網絡全覆蓋。其次,教師、家長可通過智慧校園平臺隨時查看教室監控,隨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學校建成的Al教室能對課堂進行錄播和點播,分析教師、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師生互動等數據,還能實現校園直播及家庭點播。最后,學校增添了電子班牌、學生平板電腦等信息化設備,便于師生共創、共建、共享班級文化,促進班級智能化管理,這些都為大數據技術促進精準化教學夯實了物質基礎。
2.完善組織管理辦法
一方面,學校積極推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工程2.0,制定相關制度,并成立校長為組長、副校長共同推進、教研組長負責落實的工作小組,從行政組織層面全面保障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另一方面,教研組長負責本學科教師的網絡研修,通過集中培訓、專家講座和線上學習等形式開展研修活動,不斷提升優化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為大數據技術助力教育教學、豐富教育實踐形式提供了師資保障。
三、大數據技術融入課堂教學的舉措
1.通過大數據分析,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前提與基礎。學校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實時總結課堂教學問題,精準定位學生的學習難點與痛點,以此不斷優化教學目標,使教學更加精準有力。
2.基于大數據細化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需要依托教學目標進行細致規劃,并結合具體的學科屬性來設計。學校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通過搜集學生各項信息和數據,生成具體的圖表,教師可根據數據反饋的實際學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
3.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教學過程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實現多種形式活動、構建多種虛擬情境,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靈活、有趣。其次,教師可通過學生的學習數據反饋,優化課件的板書設計,從而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再次,在學生完成初步學習之后,教師可用大數據技術快速測試學生學習結果并導出數據,對知識的重難點進行集中講解,并對教學過程和環節設計進行優化。最后,教師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并依托信息技術快速鏈接外部學習資源,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發散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動力。本文通過對學校大數據與教學融合的環境與策略的分析,闡述了大數據對構建初中精準化教學課堂的積極作用,同時希望為“雙減”背景下的學校發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