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跨學科學習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中是改變最大的一部分內容,也是我們最困惑的一個任務群??鐚W科語文任務群如何落地?我們課題組進行了實踐與研究,設計了不同類型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課例,實現了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真正落地。
一、項目式學習視域下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今后語文課程教學主要以學習任務群形態呈現,按照各學段的學習任務,確定學習主題,設計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但在《語文課程標準》各學段要求中,卻看不到對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板塊的年段要求。統編教材中這么重要的學習單元為何不見了?課題組認真研讀《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方案》)和《語文課程標準》,發現“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板塊已經融合到“梳理與探究”部分,語文綜合性學習已歸屬于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中。這一變化表明語文學科更加重視綜合性學習。今后,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僅在三至六年級語文統編教材下冊中體現,而且要自始至終貫穿于語文學習的全過程中。課題組還驚喜地發現《課程方案》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學科實踐,基于真實情境,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間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
跨學科是綜合性學習的升級版,在對跨學科學習的理論深度學習之后,我們發現它與當下盛行的項目式學習在本質特點和學習方式上有很高契合度。項目式學習(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綜合研究性的學習方式,它以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更多的實際問題能力為目的,更生活化,更有趣味性,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有助于促成語文課堂高質量的產出。兩者都強調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明確學習任務,都傾向于在探究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小組協作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合作精神。綜合以上特征,我們認為項目式學習理念應用于語文跨學科學習中是可行的。因此,我們大膽設想以項目式學習的理論為支撐,構建基于項目式教學理念,實現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落地的教學模式,為廣大教師在教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提供可操作的基本模式。
我們課題組在“項目式理念下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與研究”的探討中,更堅定了運用項目式學習理念探索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教學的決心。經過研課、磨課、上課,目前對已研發的教學模式進行完善與調整。
二、統觀大單元整體設計任務群
統編版教材中,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語文教學活動為主要任務,面對教材的要求,解讀教材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從單元、全冊甚至整個學段的角度,去閱讀理解教材的內容,展開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式下,如何運用項目式學習這一方式,打破傳統單篇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對單元教學整合,實現單元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學研究中不斷實踐與反思,從而讓項目式學習方式服務于學生發展,服務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以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傳統節日”為例,項目式的單元整組作業由任務開展,而項目式的任務由問題驅動——“爭當傳統文化的踐行者”。我們設計了“尋找身邊的兔年文化”“兔年花糕的制作和文化寓意”“研學春聯文化和設計專屬春聯”“小剪紙大文化”幾個項目式活動。
再如,五年級下冊《漢字真有趣》綜合性學習,圍繞“遨游漢字王國”這個主題編排,開展以漢字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訂小組活動計劃,篩選出大家認為最有趣的資料,匯編成各種形式展示。學生以“漢字溯源組”“字謎組”“趣味古詩組”(回文詩、藏頭詩、寶塔詩)“諧音組”“故事組”以及欣賞漢字書法等形式展示成果。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復盤反思。
三、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在學生項目成果展示交流環節,我們不能忽視對學生的適時評價,評價在教學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評價方式,對學習目標的達成、學習過程的效果進行總結與回顧,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形成對學習內容新的認知,促進個體成長,在評價中得到再提升。學生通過交流觀點,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評價是隨著項目式學習的過程逐步進行的,既有過程性評價,也有總結性評價。學生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在評價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展示評價結果,還要求學生對評價結果是如何產生的說出相應依據,確保無論是自我評價、相互評價,都能夠達到評價的公平公正,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反思自身在項目式學習中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