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繼仁

眾所周知,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除調味和供人體所必需的營養外,還有廣泛的工業以及醫藥用途。鹽飲食文化流傳極廣,被譽為“百味之首”的鹽,在每家每戶的廚房之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調味品,它不僅能夠促進食物口感,幫助食品保鮮,還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維持人體的水電解質平衡、調節神經肌肉功能等。
吃鹽過多不利于健康,與高血壓等多種疾病有關。因此,中國營養學會正式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版)》提出,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5 克。那么,鹽食用量過多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
攝入過多的鈉會讓身體的體液容量增加,使心臟需要用更大的“力氣”來推動血液循環,從而導致血壓升高。由于我國大部分的人屬于“鹽敏感型”(可定義為相對高鹽攝入所引起的血壓升高),所以吃鹽過多會造成血壓升高,長此以往,引發高血壓。長時間高血壓不僅會損害心臟、血管等重要器官,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據計算,一個人每天多吃1 克食鹽,收縮壓會升高1.0 毫米汞柱,舒張壓會升高0.6 毫米汞柱。
長期高鹽攝入會導致體內鈉的積累,給心臟帶來嚴重的容量負荷,容易引起心臟疾病。鹽攝入量過多會加大心肌耗氧量,易導致心肌缺氧,阻礙心肌細胞代謝,使心肌易于損傷并引起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臟病。過量的食鹽還會引起人體內的鈉離子、鉀離子與水分之間的嚴重失衡,影響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增加中風發病的風險。一旦中風發生,導致身體某一部分的機能受限或完全喪失,會影響生活質量,所以我們要提倡低鹽、低脂的健康飲食。
臘肉、臘腸、熏魚等都屬于高鹽食物,這些經過腌制后的食材會產生一定數量的亞硝基化合物,而這些化合物正是導致腫瘤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對于萎縮性胃炎或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來說,長期大量攝入高鹽飲食可加重胃的萎縮甚至腸化,誘導癌變,因此強烈建議低鹽飲食。

很多人或許不理解為什么高鹽飲食會導致肥胖?道理很簡單,高脂肪的食物大多含鹽量比較高,而高鹽食物會讓人體大腦無法發出“吃飽了”的信號。像許多偏酸偏咸口味的食物,它們能夠刺激人的食欲,會越吃越多,自然也容易導致肥胖。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在烹飪時,鹽放得過早或過多都會影響菜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因為鹽是一種高滲溶液和電解質,在炒蔬菜時如果鹽放得過早或過多,會破壞蔬菜的細胞結構,加上鍋內的高溫環境,會增加蔬菜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滲出,從而導致營養流失。而且高鈉攝入會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及利用,導致骨骼中鈣的丟失,長此以往,引發骨質疏松。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對于本身鈣攝入量就偏低的中國人,“少吃鹽等于多補鈣”也是很正確的。


高鹽飲食會導致許多嚴重的健康問題,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最簡單最正確的做法就是選擇低鹽飲食。當然,其他減少高鹽攝入的建議也包括:調整不合理的飲食結構,飲用充足的水,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量,嘗試使用香料等代替鹽進行烹飪。
多喝水可以幫助清除體內多余的鹽分,同時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可以幫助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另外,可以嘗試使用洋蔥、大蒜、姜、芹菜等香料代替鹽來進行烹飪,增加食物的味道。
這些方法可以減少每天的食鹽攝入量,幫助減少高鹽飲食對人體產生的危害。減輕壓力、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規律的作息時間、增加體育鍛煉和選擇輕松的有氧運動,如散步、騎自行車和游泳等都可以降低血壓。這樣不僅能有效降低患高血壓的風險,同時也有利于減少食鹽攝入過多所引起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