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璨 向平超
肺結節是一個影像學的概念,通常是在胸部X 線片或CT 檢查時發現的,尤其是胸部CT 更容易發現肺小結節。目前公認的肺結節定義為直徑小于或等于3 厘米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
按結節大小進一步區分,對于直徑不超過1 厘米的結節通常稱為小結節,小于5 毫米的小結節定義為微小結節。肺結節按密度可分為實性肺結節和亞實性肺結節,后者又包含部分實性結節和純磨玻璃結節。
很多因素會導致肺結節的發生,比如遺傳因素、職業、環境、肺部感染等,其中常見的原因有:
●環境污染:肺與外界相通,各種環境污染物(比如煙霧、灰塵、室內裝飾材料、室內取暖或做飯所用燃料產生的煙塵、有害化學物質)等通過氣道進入肺實質內,若異物過多,超出肺自身的清除能力,就容易形成小結節。
●不良生活方式:比如長期吸煙等(包括二手煙)。
●肺部疾病:肺部創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肺良性腫瘤(肺錯構瘤、血管瘤等)、惡性腫瘤(原發性肺癌、肺轉移瘤)等。
●年齡大于或等于40 歲。
●長期吸煙人群:吸煙大于或等于20 包/ 年(或400 支/ 年);或曾經吸煙大于或等于20 包/ 年(或400 支/ 年),戒煙時間小于15 年。
●存在環境或職業暴露史:長時間暴露于二手煙環境、霧霾天氣及廚房油煙氣體中,或者長期與粉塵、鈾、石棉等接觸的群體。
●既往有肺部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彌漫性肺纖維化或肺結核病史者。
●有腫瘤家族史,特別是有肺癌家族史。
●長時間愛生悶氣、情緒不佳、精神壓力大的人群。
人們對肺結節感到緊張的一部分原因是,肺癌早期就以肺結節的形式表現出來,但這只占到肺結節很少的一部分。事實上,健康人群體檢發現肺結節的概率是20%左右,其中95%以上都是良性的;即使是高危人群進行肺癌篩查,檢出的肺結節是癌的也僅占5%。
因此,對于體檢發現或因其他原因發現的偶發肺結節,無須驚慌失措,因為很大概率是良性病變;但也不可完全不重視,有些患者對醫生提出的復查建議置之不理,等再次來檢查時可能已經是肺癌晚期了。肺結節是早期肺癌的“信號”,對于一些有惡性征象的肺結節應及時就診,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復查或者治療。
判斷肺結節是良性結節還是惡性結節,需要結合CT 上結節的大小、形態及密度等綜合分析。
●根據結節大小判斷:通常情況下,結節越大,惡變的概率越高。
小于5 毫米的微小結節癌變的可能性小于1%,基本上無風險,每年復查即可;5~10 毫米的小結節惡變的概率一般在15%左右,需結合形態、密度等進一步判斷,一般要每隔3~6 個月復查;大結節風險較大,需要更密切隨訪,對于有惡性征象的結節建議穿刺活檢明確性質或者盡早手術。
●根據結節形態判斷:不規則的小結節需警惕,如果檢查結果中出現以下字眼,比如分葉、毛刺、胸膜牽拉、空泡征等,通常提示惡性風險較大,建議盡早手術。此外,如果小結節中有小血管穿行,風險相對較高,建議密切觀察。
●根據結節密度判斷:不同密度的肺結節惡性概率是不同的,通常認為其惡性概率的排序為:部分實性結節>純磨玻璃結節>實性結節,但這需要結合患者的病史、有無高危因素和結節的大小、數量、形態等綜合判斷。純磨玻璃結節因被認為不太容易快速生長和擴散,因此以8 毫米為界,小于8毫米可以在1 年后復查;8 毫米及以上可3 個月后復查,若無變化或增大需進一步診療。實性結節和部分實性結節更有可能發展為快速生長和侵襲的腫瘤,通常以5 毫米為界,小于5 毫米可1 年后復查;5毫米及以上者可3 個月后復查,若無變化或增大才會進一步診療。如果無法排除非腫瘤的肺結節,可以治療或隨訪1 個月后復查;高度懷疑肺部腫瘤可直接接受臨床治療。
肺部結節的處理,簡單地說就是:良性不擔心,惡性早切除!良惡難分辨,隨訪是關鍵。在定期復查隨訪時,如果發現結節逐漸增大,密度增高或磨玻璃結節中實性成分增多,需要高度警惕!另外,對于短期內明顯長大或縮小的結節,隨訪超過3 年沒有變化的實性結節和5 年沒有變化的磨玻璃結節,或完全鈣化、有衛星灶的結節,患者一般不必過度擔心。
肺結節的發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預防肺結節需做好以下幾點:●戒煙:戒煙對預防肺結節非常重要,同時也可以降低其他肺部疾病的發病率。無論什么時候戒煙都不算晚,還要避免接觸電子煙、二手煙、三手煙。
●減少環境和職業暴露:盡量減少霧霾天外出或室外鍛煉,減少粉塵、油煙等接觸,如無法避免可佩戴口罩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放松心情、適當減壓,保證充足的睡眠,提高免疫力。
●定期體檢:肺結節早期沒有任何征兆,規律體檢很重要,尤其是40 歲以上人群。低劑量CT 的總輻射暴露劑量比較低,在肺癌高危人群中,用低劑量螺旋CT 進行肺癌篩查能降低肺癌死亡率。
肺結節并沒有那么可怕,發現了肺結節無須恐慌,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肺結節都屬于良性病變,而且并非所有小結節在發現時就需要進行臨床處理,患者要做的就是聽取專業醫生的建議,定期隨訪、動態觀察,遵醫囑進行后續的檢查或者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