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幻
劇烈運動、勞累過度、生悶氣,覺得喘不上氣、胸悶氣短,甚至咳嗽、咳喘,這些問題一旦出現,很難緩解。但在中醫學中,有一個穴位叫做膻中,專治這些毛病,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膻中穴,是在人的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在人的身體上很容易找到。
取穴方法: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 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具有調理人身氣機的功能,可用于一切氣機不暢的病變。如肺氣不利出現的咳嗽、咳喘、胸悶,心氣不暢導致的心慌、心煩、氣短,肝氣不舒引發的胸脅滿悶、腹脹腹痛,脾胃氣滯誘發的胃脹、胃痛等。膻中穴治療疾病廣泛,涉及全身多個系統,對于調理全身之氣的升降非常有效,也是日常養生保健的常用穴。

生活中,當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時,很多人就會覺得心里“堵”得慌,而“堵”的位置就是胸口的膻中穴。膻中屬于人體宗氣會聚之處,當心情郁悶時,氣機運行就會受阻滯,即“氣機郁滯”。正所謂“氣會膻中”,當胸腔這里的“氣”郁結、不順時,就會出現胸悶、心悸等問題。這個時候,我們應當放平心態,試著按揉一下胸口的膻中穴,就可以將胸中之悶氣驅散,起到寬胸順氣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或者身邊的家人、朋友心情不好時,可以按揉一下膻中穴,疏肝理氣,使心情愉悅。
膻中穴位于胸中,是氣會穴(宗氣聚會之處),屬于心肺氣血交匯之處,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臨床上可用于咳嗽、氣喘、氣短、咳唾膿血等呼吸系統病癥,以及胸痛、心慌、心煩等心血管系統病癥。總之,臨床運用本穴多用于心肺病變,尤宜于心肺氣虛之證,諸如支氣管炎、慢性咳嗽、心慌胸悶、失眠等。
針刺或按壓膻中穴還可以調理胃腸功能,通降六腑之氣。有時候,我們吃一點不好消化的食物,很容易出現胃脹、嘔吐、便秘等,是因為飲食不調,傷到了胃腸的氣機,停滯在了腹部,這個時候按揉膻中穴,可以起到疏通上下氣機的作用,幫助氣向下運行,減輕胃脹、嘔吐、大便不通的癥狀。
膻中穴位于胸口,刺激膻中穴可以疏理胸中之悶氣,起到理氣通絡的作用。刺激這個穴位可針刺,可艾灸,也可以拔罐。但是針刺膻中穴是有一定風險的,所以不建議大家自行操作。在家庭中,刺激膻中穴多采用艾灸或者按摩的方式。按摩膻中穴時,可用拇指或者中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力度以稍有疼痛感為宜。點按或者旋轉按揉穴位3~5 分鐘,一般每天按摩3~5次。下面介紹三種按揉膻中穴的方法,簡單易學,方便日常練習使用。
揉法:拇指或由手掌大魚際部先順時針后逆時針方向各按揉20下,反復操作5~10 次。
擦法:拇指或手掌大魚際部由上向下按擦即可,持續5~10 分鐘。
推法:兩只手掌面自膻中穴沿胸肋向兩側推抹至側腰部,緩慢推20 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