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瑞
嘉 琦 問:
規劃大學專業的時候,我最想選的是人文類專業,可不斷受到周圍親朋好友的勸阻。他們說,人文類專業學不到實打實的技術,未來將會面臨極其嚴峻的就業形勢。于是,我陷入了迷茫,人文類專業真的如此“無用”嗎?
席 瑞 答:
嘉琦好,你的問題非常具有代表性,我想很多同學可能會有類似的困擾。人文學是無用的嗎?如果從市場經濟的邏輯來看,我恐怕得說是的,因為人文類專業很少能直接匹配細化的工作崗位需求。當今社會,資本邏輯入侵各個領域,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在提到讀大學、考研究生的時候,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學什么專業可以找個好工作?考個研究生是不是更有就業競爭力?考慮這些現實問題無可厚非,但如果只考慮這些問題,未免狹隘。高等教育不只是為了培養勞動力,人也不只是作為某種市場資源而存在。
人文學無用,是市場的判斷;人文學有用,因為它關乎人內在的完整性。人文學提供了關于真善美的判斷,關于德行的成長,關于公民社會的理性,關于社會正義的實現。所以,要看你更愿意以哪一把尺子丈量自己的選擇。但很遺憾,凡有選擇,必有割舍,而唯有割舍,才會讓你最終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最后,學什么和干什么的綁定關系在市場化時代早已松動,社會實踐、實習經歷也可以讓你具備跨領域的職場能力,進而選擇那些與專業無關的工作。事實上,很多工作的門檻并不是某些專業知識,而更聚焦于一些通用能力,比如邏輯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持續學習能力、使用數字化軟件能力等,這些能力并不一定也不可能只由某一個專業培養。在此,祝愿你大膽地去學你所愛、愛你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