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建筑中發現夢想》 /安藤忠雄
本書以主題設定來談建筑。從各主題切入,列舉作者到訪過的城市與邂逅的世界建筑巨作,敘述它們身上被寄托的夢想,并結合自己的作品,闡釋人對建筑的向往。作者在感慨建筑與社會、生活的緊密紐帶關系的同時,也在反思現代建筑給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帶來的隔閡。
[2] 《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 /詹姆斯·C.斯科特
20世紀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大型項目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多的錯誤? 詹姆斯·C.斯科特分析了極端現代主義的獨裁主義國家規劃中的各種失敗——蘇維埃的集體化、巴西利亞的建設、坦桑尼亞的強制村莊化等——揭示了導致所有這些規劃失敗的共同條件。他認為,這些失敗教育我們,要想取得成功,中央管理的社會規劃必須了解地方習慣和實踐知識。
[3] 《談美》 /朱光潛
《談美》寫于1932年,是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同年11月由開明書店出版(《談美: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700.1/2593開明書店民國二十二年出版)。本書順著美從哪里來、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點等問題層層展開,提出了他的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人生的藝術化”。朱先生以一種對老朋友的語氣娓娓道來,將他對藝術與人生關系的深刻體悟滲透在質樸清新的文字中,“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朱自清語)。全書最后呼吁人們“慢慢走,欣賞啊”,認為“欣賞之中都寓有創造,創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賞”。
[4] 《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 /約翰·奧莫亨德羅
在現今這個多元世界中,學習人類學能讓我們洞悉、探索我們所置身的世界。本書將人類學家的思考方式歸結為11個問題,每章都從作者從事人類學研究的親身經歷引入,并在文中進行詳細剖析,生動地講述了人類學的主要內容。該書有助于讀者較快地掌握人類學研究人類行為和觀念的方法,學會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5] 《改變地球的一代人》
一部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與英國廣播公司(BBC)共同投資并聯合攝制的紀錄片。該片通過展示解決城市化難題的創新方式,重點介紹世界上最壯觀、最具挑戰性的一批現代工程項目帶給地球的革命性變化,展現我們這代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祖先想象不到的方式重塑著地球。
[6] 《梁思成林徽因》
這部紀錄片共8集,既記錄了建筑巨擘梁思成和林徽因輝煌坎坷的一生,也記錄了我國的建筑史從無到有再到取得輝煌成就的過程。
[7] Climbing Great Buildings
這部紀錄片一共15集,由BBC出品,建筑歷史學家Jonathan Foyle博士將會帶領我們攀爬英國的標志性建筑,揭開這些偉大建筑的神秘面紗。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達勒姆大教堂到見證過風起云涌的伯利莊園 ,從優雅迷人的克利夫頓懸索橋到英國最古老的格拉斯哥藝術學院……我們不僅看到了英國人引以為豪的建筑,更了解了建筑背后的故事和歷史。
[8] 《建筑的生命——河南大學近代建筑群》
這是一次歷史的凝望,也是一次時空的穿越。為進一步展現河南大學的建筑之美、人文之美、風物之美,以強大的文化自信迎接河南大學110周年華誕,河南大學組織拍攝了這部專題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