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偉
與其他科目相比,數學是與數字打交道的一門學科,既復雜又煩瑣。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已經對數學產生了厭倦。但是學好小學數學,不僅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為學生初中、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喜歡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教學的關鍵所在。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學有了更好的發展,教學內容也更豐富,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著重要作用。然而,信息技術在與小學數學融合的過程中,也要堅持匹配、適度的原則,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讓學生學好數學、愛上數學。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的作用
(一)激發課堂活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小學數學教學來說,理論的傳授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而實踐更是其中的關鍵所在。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深度融合,能夠以實踐性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通過創設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的體驗感、參與度得到提升,進而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可以感受到真正的快樂,逐漸變得愿意學習、主動學習,學習興趣也越來越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后,就更愿意參與到小學數學課堂中,與教師進行交流,與同學進行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同時,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有利于建成體驗式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力,助力綜合型人才的培養。
(二)運用多元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水平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拓寬了思路,創新了數學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必然會應用到更加先進的手段和技術,豐富多樣的手段和技術不但能夠使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也能充實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從而讓小學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對學生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轉變教學方式,是教師提升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會得到進一步體現,小學數學課程的影響力也會得到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發揮寓教于樂的作用,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普遍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被充分調動起來[1]。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就會越來越低。但是,信息技術能夠借助各種方式讓數學變得更有趣,使數學教學不再僅限于“教”和“練”,而是讓學生參與進來,實現自主探究。這樣一來,就能從整體上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朝著科學、現代化的方向邁進。
(三)將抽象知識形象化,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的動畫演示,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其由靜態變為動態,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從而讓學生對一些抽象的知識點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教學方式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使其更好地形成科學的數學思維,進而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成效。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謹防“學科缺失”
在應用信息技術時,不能為了應用而應用,而是要讓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真正發揮作用,這才是應用信息技術的最終目的。為了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教師要重新設計教學內容,使課本上的內容與信息技術環環相扣,利用信息技術的相關技術和內容充分串聯起教學中的內容,從而使信息技術與教學達到有機結合,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是分章節和分層次的,在使用信息技術時也要關注這些特點。利用不同的技術和方法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使信息技術更好地發揮作用,也讓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教師切記要適度融合,不能把信息技術當成教學中的全部,而是要以學生的特征、思維能力、認知能力等為基礎,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
(二)注重教師的“不可替代性”
無論信息技術如何演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再好的作用,信息技術都無法取代教師的位置。在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避免“跟著課件走”的現象發生。“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是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只有實現教師主導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與信息技術相比,教師具備共情能力,能夠與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教師的專業性、親和力和感召力是信息技術無法取代的。只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理解學生、關注學生、愛護學生,才能讓教育變得有溫度。如果只依靠信息技術維系“教”與“學”之間的關系,那么對于德育、精神品格的培育等都會有不利的影響。因此,在運用信息技術時,教師一定要重視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要將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工具,而不是主導工具。教師要發揮好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融合要有“度”
融合是在匹配的內容、匹配的時機上進行融合。比如說,學習圖形的認識、觀察物體等課程時,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圖形變得形象化,讓學生對圖形有更清晰的認知。這樣才能讓信息技術發揮作用,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進行融合時,應當為學生提供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的機會,而不只是利用多媒體傳遞信息[2]。因此,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一定要掌握好度。不能將信息技術作為小學數學中的主要部分,而是要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功能和服務能力,為教學服務,為學生輔導。只有這樣,才能讓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進行科學融合。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應用iPad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
現階段,將iPad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有著重要作用。iPad具有觸控特性,在教學中應用iPad能夠很好地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將原本刻板的文字轉變為動態的、立體化的教材。這不僅能夠促進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運用iPad也可以如平時讀書一般進行雙手操控。同時,借助互聯網技術還能夠獲取各種各樣的插圖、文字及相關信息。比如,在iPad中可以利用書簽功能標記文字,以輔助學生做好筆記。除此之外,iPad也能當作黑板使用,學生在iPad上進行答題,教師也可以同步接收到相關的信息,無需學生單獨到講臺上進行演算,這有助于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蘇教版)“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的課程時,就可以將iPad應用其中。在課前,可以運用iPad進行學情分析,之后再進行預習測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iPad創設情境,帶領學生一起認識平行四邊形。同時,在iPad上引導學生自行繪制平行四邊形,可以加強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在完成這個任務后,就可以將繪制的平行四邊形分享到班級中。緊接著,教師可以通過iPad來教授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
完成教學后,教師還可以運用iPad進行實時檢測,如利用iPad建立第二個任務——測試,在iPad上將準備好的題目進行完整展示。通過這些題目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并且能夠獨立地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最后在課后作業中,教師還可以利用iPad的功能布置作業,同時對學生進行微課輔導。一些學生在課上可能對一些知識點認識不清,所以在課后需要進一步進行指導,利用iPad開展微課輔導,實時為學生答疑解惑。
(二)利用在線課堂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
當前階段,信息技術讓優質的教學資源實現了共享,這讓小學數學課堂逐漸成為體驗式課堂。在體驗式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更加突出,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在線課堂中擁有海量的優質教學資源,通過篩選和整合,可以選擇對小學數學教學有幫助的資源,在課堂上進行利用。在線課堂的應用,也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內容,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眼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3]。利用在線教育,也是教師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線上課堂獲取豐富的資源。通過教案的設計,將在線課堂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從而讓學生通過在線課堂學習更多元的內容。
比如,教育部門會在網絡上共享一些名師優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挖掘這些名師優課的資源,并且應用到課堂之中,讓學生在線上平臺學習到更加豐富的內容。在課前,教師可以選取關于預習的在線課堂內容,將觀看其內容變成一項作業,讓學生在線下自行預習。并且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等方式將預習的內容進行簡單描述。這樣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預習效果,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選擇優質的線上課程,引導學生一起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不斷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以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通過線上課堂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利用線上課堂的優質資源也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知識面。一些線上課堂除了教授與課本知識中相關的內容外,還有許多拓展性的知識,利用線上課堂也可以將這些知識融入小學數學教學,從而讓學生增長見識,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三)利用App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與數學相關的App也應運而生。這些App不僅功能豐富、形式多樣,而且非常便捷,能夠實現在線計算、在線練習等,這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借助App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學習,這樣的方式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也能滿足學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將自身的“教”轉變為學生自主的“學”,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愿意學習,更好地學習,實現寓教于樂的目標[4]。
比如,“小學數學”這款App涉及小學階段的數學口算、算術練習等內容,其中0~9999的加減乘除法都可以進行練習。小學階段是加減乘除法學習的關鍵階段,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強化學生的口算能力,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款App能夠實現加減乘除法的練習,幫助學生強化口算的能力。在小學數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款App引導學生聯系加減乘除法,也可以借助這款App對學生進行測驗,了解學生的計算能力。在課后作業中,教師也可以借助這款App布置相關的作業。通過對App的使用,教師不僅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而且讓小學數學教學、復習等有了全新的途徑,有助于學生更熟練地掌握知識。
四、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的進步確實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徑,有助于小學數學的創新發展。但是,在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不能過度依賴信息技術,而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教學中的作用。同時,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可以借助iPad、在線課堂、App等全新的技術手段讓數學變得更加有趣和生動。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讓數學中復雜、抽象的內容變得簡單化、形象化,從這個角度來說,信息技術的出現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確實有著很多好處。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要不斷地探索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方式,通過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讓小學數學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對于教師來說,在運用信息技術時要全面結合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的需求制訂融合方案,真正使信息技術發揮出優勢,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陳靜.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4).
[2]馬勉樂.巧借信息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20(2).
[3]王宗寶.丁偉東.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J].天津教育,2020(34).
[4]馬晶晶.基于線上教學模式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分析[J].新智慧,2020(11).
(作者單位: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星宿鄉星宿小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