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一、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與分層作業設計的內在聯系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為了增強與學科之間的聯系,相關學者又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概念,進一步豐富了核心素養觀念的體系。2022年4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下文簡稱《藝術課程標準》)依據藝術學科特征和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又進一步凝練出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四個藝術學科素養,進一步明確了學生藝術學習能力發展的具體方向與要求。在當今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時代發展的迫切需求,教育過程首要關注的就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能切實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和人是存在差異的,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特的個性、興趣、能力和學習需求的個體。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持續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尤其是要合理布置作業。首先,教師可以依據藝術學科素養的四個不同方面將美術作業進行分層設計,改變傳統美術課堂中作業形式單一的現象,使作業更加多元化;其次,學生根據自身學習能力與學習方法的不同自由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來完成,也充分體現了分層作業的自主性。合理地分層布置作業有三個好處:一是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二是改變了教師的備課方式和授課過程中的關注點,從而促使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三是改變了以往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知識接收者”的定位,確立了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新穎多樣、注重學以致用的新的作業觀,樹立起新的美術作業設計理念,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體驗、素養得到提升。
二、美術分層作業設計遵循的原則
(一)因材施教,因人分層
在學科核心素養環境下的美術課堂教學中,運用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教學方法,能有效幫助學生感悟、學習美術知識。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習習慣不同,如果按照以往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業往往會出現“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跟不上”的尷尬現象,檢測不出學生真實的思維水平,也難以使學生得到個性化培養。因此“因材施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分層布置作業可以使優等生更上一層樓;可以使中等生基礎更扎實,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和可能;可以使學困生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讓進步成為可能。
因此,作業要因“學生而異”設置:一部分學生只需要完成基礎性作業即可,另一部分學生則需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完成個人能力提升題,甚至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需要把已學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融會貫通與創新才能完成。這樣可以保證能力有差異的學生都能獲得契合個人發展需求的最合適的作業訓練,使每個學生在知識得到充分的鞏固、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的同時學習自信心得以提升。例如,筆者在執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2課“精美的郵票”一課時,在創意實踐環節根據學生的層次差異設定了三個層次的作業:(1)三星作業:參照教材上的作品繪制一幅郵票作品;(2)四星作業:用自己喜歡的形象設計一幅郵票作品;(3)五星作業:為自己的學校設計一幅有學校特色的郵票作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分層布置作業能讓他們得到更多鍛煉的機會,不會因為重復做一些簡單題而失去動力,適當的難題能激發其學習的動力;而對于學困生來說,做適合自己的作業,不會因為太難做不了或者根本不做的情況而打擊學習積極性。這樣,作業從“大鍋飯”過渡為“自助點餐”,讓學生在學習上“吃得了、吃得好、吃得飽”,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形式多樣,按需分層
美術作業的完成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教師激活學生思維、強化學習體驗、掌握知識技能、提升學生能力的有效方法與手段。《藝術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藝術個性及獨特發現,提供多種選擇,加強個別指導,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藝術學習需求。”“形式多樣,按需分層”與“因材施教,因人分層”作業分層設計思路的不同之處在于:“因材施教,因人分層”是從學生的能力出發,按學生學習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習習慣給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而“形式多樣,按需分層”更注重學生的需求,可以按“學生需求”設置作業的呈現方式與表現形式。例如,在表現“我愛我的祖國”主題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與需求選擇以國畫、版畫、手工等形式表現,這樣的形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根據美術學科特點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高質量地完成美術作業,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散他們的思維。
(三)團結協作,自主分層
《藝術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要努力營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敢于質疑、樂于交流的學習氛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學生藝術學習的內驅力……鼓勵學生分享、交流藝術學習體驗和成果。”因此,美術教師可依據課程內容積極引導學生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完成美術作業,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帶領下根據每位學生的長處來探究學習的分工。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童話城堡”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自主分層:善于手工制作的學生負責立體城堡的構建,善于繪畫的學生負責城堡紋樣的繪制與色彩的搭配涂色,善于語言表達的學生負責作品設計意圖的撰寫與匯報……這樣經過綜合討論、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完成作品后,小組成員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還在互探、互幫、互學、互促的過程中培養了相互合作的精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學科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課堂作業分層的實例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自組單元“以紙為版 巧繪‘版畫珍珠”單元作業設計為例進行說明。
【作業設計思路】
本作業設計基于《藝術課程標準》《福建省義務教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精神,本著明確美術作業觀念、構建單元作業體系、優化作業設計方法的思路,依據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本作業設計案例。本單元作業設計將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中同為“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的兩課“吹塑紙版畫”與“藏書票”融為一單元,設置了5個學習活動:“探秘尋知,品味文化”(活動1:收集與版畫有關的知識、探究藏書票的秘密)、“藝術實踐,傳承技藝”(活動2:繪制一幅吹塑紙版畫)、“思辨學習、創意設計”(活動3:設計藏書票創作稿)、“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活動4:為自己制作一張藏書票)、“評價交流,互學共進”(活動5:“版畫珍珠”藏書票品鑒交流會)。根據課程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計了基礎型作業、綜合運用型作業、探究拓展型作業和實踐活動型作業,通過作業練習使學生逐步完成本單元的學習。
【實例一:因材施教,因人分層——第2課時“吹塑紙版畫制作”分層作業】
此項作業是“藝術實踐、傳承技藝”的課堂作業——繪制吹塑紙版畫,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課程,教學目標是了解什么是吹塑紙版畫,學習并掌握吹塑紙制版的制作方法,并利用吹塑紙版畫形式創作一幅作品,本課側重于對學生“美術表現、創意實踐”學科核心素養的訓練。四年級的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有接觸到拓印、對印等技法,但是對于版畫(吹塑紙版畫)制作還是比較陌生的,加之學生之間存在與生俱來的個體差異,因此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筆者設計了分層作業:學生運用吹塑紙版畫的表現形式,可以從以下三種作業形式中選擇一種完成作業:(1)模仿課本上的范圖繪制一幅吹塑紙版畫;(2)以“家鄉美景”為主題創作一幅單色版畫作品;(3)以“家鄉美景”為主題創作一幅套色版畫作品。這三層作業分為簡單、一般、困難三個程度,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適合的表現方式,這樣的作業設計可以保證能力有差異的學生都能獲得契合個人發展需求且最合適的作業訓練,使每位學生在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樹立學習自信心,使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
【分析】
本課時作業設計注重遵循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本著“優生適當提高難度,學困生適當降低難度”的標準分為難、中、易三個層次,學生可根據作業要求與自身程度選擇符合自己能力的作業方式。分層作業的實施關注到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享受樂趣,體驗成功,在活動中展示風采,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實例二:形式多樣,按需分層——第4課時“運用不同表現形式制作藏書票”】
此項作業是“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的課后拓展作業,本課為“造型·表現”領域課程。經過前3課時的學習,學生在掌握吹塑紙版畫制作方法、了解藏書票知識與票面構成的基礎上,基本都能制作完成一張用吹塑紙版畫表現的藏書票,本課側重于對學生“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學科核心素養的訓練。在布置課后拓展作業時,教師通過網頁鏈接和二維碼識別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四種藏書票的制作方法”的網絡微課頁面,供學生自學并從橡皮章藏書票、木版藏書票、漏印紙版藏書票等制作方法中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制作。
【分析】
課后拓展作業是美術課程的延續,在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后,筆者設計了課后拓展的分層作業。這樣的分層作業從學生的個體需求出發,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拓展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空間,使學生在求學的道路上找準自己的方向,使學生的天性得到釋放,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實例三:團結協作,自主分層——第5課時“運用學到的美術知識去評價藝術作品”】
此項作業是“評價交流、互學共進”的課堂作業,本課為“欣賞·評述”領域課程,側重于對學生“圖像識讀、審美判斷和文化理解”學科核心素養的訓練。本課時設計的作業為:作業1——請你與小組里的同學一起交流,欣賞評價同學們的作品時,可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評價,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來;作業2——請你用你們小組交流、討論出來的方法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藏書票作品,并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思路與收獲。(要求:每個小組由小組長對組員進行分工,然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此項作業練習)
【分析】
在完成此項作業時,教師引導每個小組把作業分成思維導圖繪制、文字編排、評述匯報三個版塊,然后按每個組員的優勢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此項作業,這樣的合作性學習環境更為輕松,自主發揮的空間更為廣闊,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想法,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各盡所能、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學生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不僅增加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促進了他們思維的發展。
教師要想合理有效地設計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小學美術課堂分層作業,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分析與總結。本文僅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自組單元“以紙為版 巧繪‘版畫珍珠”單元作業設計為例進行思考與探究,在新時代背景下,圍繞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分層設計小學美術作業的實踐研究仍有較大的欠缺,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與研究中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尹少淳.“頭搖尾擺”:學科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學[J].中國小學美術,2017(1):2-6.
[2]王媛媛.探究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作業分層[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3]仲廣麗.小學美術差異教學分層作業的設計與操作[J].美術教育研究,2017(6):128.
(作者單位:福建省邵武市實驗小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