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強

一張牌桌上,最終只剩下兩個玩家時,這場牌戲已然宣告散場。然而有些詭異的牌戲,即便桌上玩家都湊不齊人數了,卻不會曲終人散。
歐超就是這樣一場曾經的牌戲——除德甲拜仁、法甲巴黎圣日耳曼和英超曼城外,幾乎所有自以為血統尊貴的歐洲豪門俱樂部聚集一起,挑戰歐足聯既當裁判又當下場運動員的壟斷身份,想要自立門戶,獨立組織歐洲超級聯賽,就是動搖歐洲職業足球自二戰后70年傳承的做法。歐超一度聲勢浩大,不過馬上便在英格蘭、西班牙、意大利等地,遭到球迷強烈抗議。
歐足聯在主席切費林聲嘶力竭地驅動下,對籌劃中的歐超揮舞屠刀,這場豪門俱樂部領銜的歐洲職業足球分裂運動幾乎一夜之間偃旗息鼓:英超幾家美國資本參與為主的俱樂部曼聯、切爾西、阿森納以及熱刺立即宣告退出,并且向球迷道歉。意甲兩家米蘭也明確不再參與這個游戲。最終,牌桌上只剩下皇馬、巴薩和尤文圖斯。
過去兩年,尤文圖斯因財務作弊問題,被意大利司法部門嚴查,管理層基本被清洗一空,歐超話語權乃至參與意愿也大幅下降。于是,西甲的兩大傳統豪門成了歐超最后的一點念想。
然而,就在看似一出鬧劇過后的三四年,歐洲職業體育界、商界和傳媒界關于“歐超陰魂不散”的說法越來越多。這些傳聞和聲音顯示,一個與歐足聯歐冠不同的豪門聯賽遲早會出現,不論現今的歐冠多么成功。背后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即便在歐冠賽制再做調整、歐冠收入不斷上升的時勢里,這些自以為是的豪門俱樂部仍舊對自身所得不滿,仍覺得擺脫掉歐足聯這一管理機構束縛,他們還能獲得更大的商業收益。不論歐足聯退讓多少,這種不滿足或者貪婪都是不太可能調和的根本利益矛盾。
歐冠從競技、商業和全球化傳播各個層面上來說,都是全球頂級的職業足球賽事。2023年新科歐冠冠軍曼城從歐冠的獎金、媒體版權分成以及主場經營上,收入接近8000萬歐元。俱樂部主席穆巴拉克在歐冠登頂后,宣稱曼城是“全球市場運營最優秀的俱樂部”。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金字塔尖這些豪門俱樂部運營成本的水漲船高。歐冠登頂后,2023夏窗重開,曼城正在和阿森納等俱樂部爭奪西漢姆聯中場隊長賴斯的加盟,賴斯的轉會身價至少在9000萬英鎊以上,這是上億歐元的轉會費。
簡單折算可見,一個賽季在歐冠登頂的收入都無法支付一名中場球員的引入費用。轉會費之外,賴斯這樣的中場球星年薪必定超過千萬歐元。以歐足聯“量入為出”的俱樂部財務公平競爭(FFP)政策,有實力在歐冠爭雄的豪門俱樂部每個賽季基礎運營成本都要達到3億歐元。像國際米蘭、AC米蘭這樣的意甲豪門,這個賽季歐冠表現不錯,受制于俱樂部整體收入偏低,單賽季投入成本很難超過3億歐元,未來賽季,米蘭雙雄想在歐冠中實現會師半決賽,難度極大。
意甲囊中羞澀,西甲狀況也不好。巴薩是歐洲豪門中負債數字最高俱樂部。皇馬幾年前就開始了購買年輕球員、回避和主權基金俱樂部直接競爭的轉會策略。德甲在50+1的俱樂部股權結構下,只有拜仁一家現金充沛。法甲體量最小,也只有巴黎圣日耳曼一家豪橫。
英超最有錢,得益于全球化傳播的版權收入優勢,似乎是最有競爭力的。可同樣背景下,英超俱樂部經營成本也最高。凡能獲得歐戰資格的英超俱樂部,球隊人力投入成本都會比歐洲大陸同級別俱樂部高出50%甚至更多。所以,哪怕像曼城、曼聯這樣的俱樂部,或許成績優異,或許經營收入龐大,但能保證每年不虧,都難上加難。偶有盈余,利潤率也難過10%。
從生意角度看,俱樂部和聯賽再熱鬧,都不是健康的,難以具備可持續性。基于這樣的足球生意背景,“歐超”遲早會回來。對這片最富庶的足球熱土,歐足聯的掌控力只會越來越差。在一個日漸分裂的背景下,這似乎不是多么奇怪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