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


一出門迎面就能看到自家的“家訓”;雅致的清風巷記載著革命偉人的家風故事;低頭是鐫刻在石磚上的名言警句,抬頭是“和、孝、親、廉”的宣傳標語;老房子改造的村史館,訴說著韓莊村的歷史演變及所獲榮譽;文化廣場經常上演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5月24日中午,走進修武縣七賢鎮韓莊村,文明之風撲面而來。
位于云臺山腳下的韓莊村,始建于唐代,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20世紀八九十年代,韓莊村以“黑色經濟”煤炭開采為主業,環境污染大。現如今,韓莊村“黑色經濟”已經成功轉型為“綠色經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現代化生態循環養殖園、有機果蔬種植區、旅游采摘文化長廊,不僅美了環境,也讓韓莊村的群眾生活無憂。
黨旗紅、產業興、農民富、環境美,鄉村振興“韓莊模式”已經形成。韓莊村先后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文明村莊”。2022年,韓莊村成功創建全省“五星”支部。
據了解,韓愈是韓莊人,更是韓莊家風構建的靈魂人物。作為韓愈故鄉,韓莊村繼承了韓愈的高潔家風,并將其發展為清雅鄉風。黨建綜合體紅色文化記憶館通過革命偉人、歷史名人的家風展示,給村民帶來精神上的鼓舞與激勵。
韓莊村村史館,不僅僅是對歷史的記憶,更是一種文化自信的樹立,是連接村落空間與人的紐帶,是村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結,讓廣大村民在回望過往歷程的同時,形成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凝聚力。
因為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韓莊村更是以此為基,注重文人儒雅風骨與鄉村自然風貌的結合,力求實現更具親和力的圓融之美。村里制定了韓莊村鄉約,對韓莊村的精神價值進行凝練與詮釋;建設地理標識——文公塔,傳承韓莊村千年不變的高古家風;建設打造清風巷,使其成為韓莊村的廉政教育基地。
“韓莊村清風巷以青蓮色為主色,象征著蓮花一樣高潔的清廉之風。我們立足村里現有基礎,將清廉文化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讓村民反復看、時時學,入眼入腦入心,村風民風進一步向好,清廉村居的建成助推了鄉村振興。”韓莊村黨支部書記趙雪山一邊帶領記者參觀一邊介紹說,在修訂村規民約的基礎上,我們還創新開展“村民家庭百分考核”,借助積分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意識,推動清廉家庭和鄉風文明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韓莊村還創新成立了鄉村文化合作社,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文化節目,持續舉辦20多屆村級元宵節晚會,組建安塞腰鼓、瑜伽表演、戲曲、健身、酷走、廣場舞等多支文化隊伍,推動鄉村文化活起來、熱起來。
64歲的退役軍人姬美忠是韓莊村人,也是鄉村文化合作社的導演。據他介紹,他們每年都排練18到20個節目,內容文明、健康、向上,傳播正能量,引導村民向善、向美。
“我們現在正在排練一個相聲,主要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農民不僅要種好地,更要聽黨話、感黨恩。”姬美忠對記者說。
在文明之風的浸潤下,韓莊村村民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遵紀守法文明美、誠信友善和諧美。我們韓莊村所有的居民不僅打掃自家庭院,連門口的大街小巷也順手清掃,院里院外都干凈。現在村里大街小巷整體美、家家戶戶庭院美!”陪同講解的韓莊村婦聯主任劉美思動情地說道。
每逢周末、節假日,來韓莊村參觀、學習取經的人絡繹不絕。劉美思告訴記者,這得益于韓莊村大力開展鄉風文明建設,使村務越來越清爽、民風越來越清淳、干群關系越來越和諧、生態及人居環境越來越美。
近年來,修武縣將文化共建作為提升城鄉基層治理軟實力的有效載體,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按照“一鄉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思路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倡樹文明新風,建設和美鄉村,使文化共建成為群眾幸福生活的“新空氣”“新常態”。
俗話說,群眾幸福不幸福,不僅要有“吃穿”,還要解決“住用行”問題。走進同樣屬于七賢鎮的宰灣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規劃整齊的白墻紅瓦的樓房。村莊道路寬敞平坦,路面上繪制出孩子們喜歡的游戲圖案。村民門前屋后栽花種草,家園似公園。
據了解,宰灣村邀請中央美院教授何崴對村莊進行規劃設計,根據村內建筑年代及風格從北向南呈切片式分布的特點,確定了打造豫北民居“活態博物館”的設計理念。在保留鄉愁鄉韻的同時,將美學、智能、共享等現代化理念融入規劃和建筑設計,展現不同時期典型的豫北民居形態和鮮活的群眾生活。
此外,宰灣村還以垃圾、污水、風貌“三大革命”為抓手,遵循因地制宜、滿足需求、低成本運行的理念,實施4500米雨污分離工程,新建一級A終端污水處理設施,有效根治農村污水橫流“頑疾”。投資1400萬元,實施外墻保溫、弱電入地、天然氣管道鋪設入戶以及“白改黑”等工程。
為銘記村莊發展歷程,村里以彩色地繪、墻繪的形式將地下管線痕跡進行藝術化處理,展現出了改革開放40多年來宰灣村的發展變化,也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漫步宰灣村,處處皆有景。
村西側,由13根高低不等的柱狀體建筑組成宰灣村的標志性建筑,每一根柱體上都有村莊的大事記,講述著這里的發展變遷。一些老物件更展示了過去宰灣村農戶的家庭擺設和民居風格,也勾起了村民兒時的回憶。由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土房改造成的民宿,恬靜雅致,天然古樸,吸引著游客紛紛打卡游覽。
“宰灣村以前是一個無風景、無風貌、無產業的‘三無村莊。為了將宰灣村打造成一個不落俗套、擁有個性的文明新村,我們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第一場硬仗來打,群策群力、上下聯動,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下到七八歲的小孩,大家都積極投入鄉村文明建設中。宰灣村也因此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等單位聯合授予‘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修武縣七賢鎮黨委書記曹學賢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李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