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達 蘭繼軍
課題名稱:中小學教師職業情緒與情感的管理研究
課題類別: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課題編號:2020TS071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體,承擔著重要的責任,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而教師的職業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因此,教師職業情緒與情感管理成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成為教師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學提質增效的重要影響因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等,不僅有利于教師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而且有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家長、同事和諧相處,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職業幸福感。因此,本課題將深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小學教師職業情緒與情感管理中的融合與創新,以期有效地提升中小學教師職業情緒與情感的管理水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本課題運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面對面訪談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筆者通過閱讀文獻梳理了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結合問卷收集了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科背景的中小學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職業情緒與情感管理中的融合與創新發展的認知情況。面對面訪談可以深入了解教師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傳統美德、人文精神等進行情緒與情感管理的具體做法和心得。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成功案例,有助于分析其中所體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本課題旨在從理論上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小學教師職業情緒與情感管理融合與創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從實踐上針對中小學教師在職業情緒與情感管理方面的問題和需求,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策略和建議。
具體而言,本課題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小學教師職業情緒與情感管理中的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諸多有益的情感與情緒管理智慧,如“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寬以待人”等,這些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在增強自身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心態和習慣,進而調節自身的情緒與情感。例如,通過理解、實踐“仁愛之心”,教師能更好地理解學生,提高情感認知和表達能力;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誠信”“廉潔”等價值觀,教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減少心理壓力。
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小學教師職業情緒與情感管理融合創新的路徑和方法。學校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建設中小學教師學習型工作室,開展以語言文字、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為內容的學習,深入挖掘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不斷夯實思想道德基礎;二是著力構建中小學教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體系,采取“送出去、請回來、網上學”的培訓策略,邀請書法、國畫等研究領域的名家進校園;三是切實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研究,整合相關教學研究內容,撰寫教學評價、教學建議等,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實現教學相長;四是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宣傳力度,豐富實踐活動的形式。
本課題旨在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小學教師職業情緒與情感管理中的應用和發展,為提高中小學教師的職業情緒與情感管理水平,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貢獻。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將為中小學教師的職業情緒與情感管理提供科學的指導和支持,也將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浙江海亮教育管理集團 金利達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蘭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