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不易
沒必要難過的,沒來得及珍惜你。
但是是你,讓我有了更多時間和機遇,去珍惜往后的日子。
前幾天看到買了很久、價格超貴的精裝書大降價,立刻心塞地用消息轟炸了閨蜜,她大咧咧地回復:“放寬心啦,這種事不是很常見嗎?”我脫口而出:“可那套書我到現在連封皮都沒拆啊!”
反應過來才發現,我表達的好像是,如果已經看完了,那降價就無關痛癢,比起損失了一杯奶茶錢,我更難過的是,我還沒來及好好珍惜它。
于是我頂著烈日當頭跑去了奶奶家一趟。
想珍惜點兒什么其實不容易。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最喜歡奶奶家了。奶奶是那種從小吃苦、考試名列前茅卻因家里貧寒而輟學的女性,所以她有文化能吃苦,不論生活如何都全身心前進,且真心感到知足。而爺爺是藥師,總是平和地看書、賺來大部分家用。
他倆組成的家庭太溫馨和諧,天生敏感的我,不管是五六歲在奶奶家吃劃算的泡面,還是十五六歲吃每一頓豐盛午飯,都會全身心地感到開心——就像來到家庭版迪士尼,他們搬家到哪兒,哪里就有這種氛圍。
所以爺爺突然摔斷了腿去世后,我信誓旦旦跟周圍所有人說:“我一定要多去奶奶家!”怕失去就更要好好珍惜。可是沒過幾天我就開學了,我要背書寫題、要發展自己,最關鍵的是,難過或是遺憾都會被時間稀釋,我還很會給自己找借口:今天很忙啊、明天太陽毒辣、后天我好像感冒了,怕傳染給奶奶。
在天意不甚美的這幾年,我去奶奶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于是那天,陪奶奶去公園看了櫻花又走完博物館后,我在桌子上貼了個便簽提示自己:不準偷懶,有機會就立刻去陪奶奶。因為每過一天,我們的相見就少一次,而和奶奶見面的時間我永遠嫌不夠。我清楚,不盡心的話,未來會后悔。
但我可以改變拖延癥、“克服萬難”去見奶奶。“珍惜”除了行動力,卻還要有克制力。我挺膽小的,抗壓能力也很差,有時候真的很難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物。
我會因為擔心演唱會結束得太晚,沒有回程的車而在本令人沉淪的歌聲里走神;會在考試前查缺補漏時,心想考不好可怎么辦啊,緊張得手腳冒汗,浪費最后的提升時間——習慣清晰規劃事物的我,一失去掌控力便無法安之若素。
15歲時,我還因此搞砸過一段積極的感情。
起初一切都很理想化,在我總不自覺地想看他時,發現他也正在日記本里寫我,于是,沒有猜疑、誤會,我們大大方方地開始了。他會給我買早餐、給我講題目,一個月的時間,我最瘸腿的數學飆升到100多分。可兩個獨立的個體總歸有不同,我好像無法直面這份差異。
我們穿過棗紅色跑道時,茂密的植物木香濃郁,我卻想起他站在主席臺上的閃耀,突然自卑沮喪;很想問他放學要不要一起走時,也會怕他拒絕或是影響他的計劃惹他討厭,東想西想忸怩著不敢開口。
盡管知道對想珍惜的事物應該全身心投入與享受,我們之間最重要的是好好溝通相處,一起努力,但我為了跟他契合、走得更長遠,還是忍不住把本就不多的課余時間,留給看他提過的科幻片、櫻花、甚至猜測著他的喜好,去勉強拓寬我的社交。
所以和他結束時,我懊惱又難過,我明明懂得,為什么就是做不到?那些為他嘗試的事物我大概率不會再碰了,回過頭看,老有種結束了卻還沒來及好好珍惜的遺憾。
我一直覺得是自己辜負了這段很好的感情,很難釋懷,也很討厭這樣的自己。直到有天突發奇想,我為感情中的困擾做出的嘗試和了解,也是為人生鋪了一小段路呢。
就像嘗試過還是不喜歡科幻片,以后就會果斷避開它;擔心天晚做的攻略,讓以后的夜歸都有了經驗。我沒法成為只享受當下的人,但此消彼長,縱然我在這段感情中的表現只有沒及格的50分,但把這段經歷放在海海人生中,也是它,讓我的人生從89分提升到了90分。
所以沒必要難過的,沒來得及珍惜你。
但是是你,讓我有了更多時間和機遇,去珍惜往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