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格格
你要寫母親,不能只寫母親
泰戈爾:愛與永恒的動情歌者
《母親》這首詩也許是關(guān)于母親的現(xiàn)代詩中最優(yōu)美動人的一首。泰戈爾是一個幸運的詩人,他的詩很早就為世人接受,而且長盛不衰,其詩歌往往描寫人類心靈內(nèi)在那些最溫柔的部分:祖先、死者、兒童、后人。對人,對神的愛,一直是泰戈爾歌唱的內(nèi)容。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在游戲中間
有時仿佛有一段歌調(diào)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所哼的那些歌調(diào)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
廟殿里晨禱的馨香仿佛向我吹來母親的氣息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當我從臥室的窗里
外望悠遠的藍天
我仿佛覺得母親凝住我的目光布滿了整個天空
泰戈爾是懂得如何深情而不煽情的。明明通篇回憶全是關(guān)于母親,卻反復吟詠“我不記得我的母親”,是實情,更是遺憾——我不記得我母親的樣子,但她存在于我記憶的每一個角落。與記敘文或散文不同,詩歌往往善于運用一些更細節(jié)的意象:母親哼唱的歌調(diào)、身上的氣息、關(guān)注的目光,游絲般難察的記憶碎片很易帶給人一種隔世之感。全詩讀罷,余音悠長,不僅承載了對母親濃重的懷念,也積淀了對童年的緬懷、對時間流逝的感慨。
老舍:寫自己真知道的事
如果說詩歌往往是含蓄的,那么老舍筆下的母親則是最為樸實無華,讀起來卻字字有淚的。老舍不屬于情感型作家,不擅長鋪陳宣泄,然而閱讀《我的母親》一文時,卻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他樸實、平淡的語言外衣下洶涌澎湃的感情。
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么窘,母親也要設(shè)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舅父與表哥們往往是自己掏錢買酒肉食,這使她臉上羞得飛紅,可是殷勤的給他們溫酒作面,又給她一些喜悅。遇上親友家中有喜喪事,母親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凈凈,親自去賀吊——份禮也許只是兩吊小錢。
……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來了,滿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親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北平有多少變亂啊,有時候兵變了,街市整條的燒起,火團落在我們院中。有時候內(nèi)戰(zhàn)了,城門緊閉,鋪店關(guān)門,晝夜響著槍炮。這驚恐,這緊張,再加上一家飲食的籌劃,兒女安全的顧慮,豈是一個軟弱的老寡婦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這種時候,母親的心橫起來,她不慌不哭,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中落!
在老舍的筆下,母親“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他只有心痛,心痛母親總是說“命當如此”;可同時,她卻能在國難家危之時挺身而出,在無路可走時闖出一條路來,“淚會往心中落”,一軟一硬兩處對比,母親的“剛?cè)岵避S然紙上。
老舍也是會寫心理的。“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辈桓也鹂词遣蝗?,而連連出口的“怕”字則一字更比一字迫切??墒钱斀K于在就寢前鼓起勇氣靜下心來閱讀家書,卻是“我拆開信,母親已去世一年了!”
老舍曾說,兒時的回憶往往因為親切,落在筆下會成為偉大的文字。古人云“言之無說,行而不遠”,只要出于真情至情,沒有華麗辭藻的文字反而更能直擊人心。
琦君:
琦君是當代女作家、散文家,一生中多以寫散文與兒童故事為主。與泰戈爾詩歌的優(yōu)美婉轉(zhuǎn)、老舍的平鋪直敘不同,《母親的書》是一篇結(jié)構(gòu)嚴謹?shù)那伤忌⑽?。母親并沒有正式認過字、讀過書,卻有著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這就是她的“生活之書”。
沒有一字、又厚又硬的橡皮紙書,其實是夾著紅紅綠綠的絲線和花樣的圖案大全,里面有早已過世的外婆給母親繡的一雙水綠緞子鞋面,“好像這雙鞋面上的喜鵲櫻桃,是母親永久的樣本,她心里什么圖案和顏色,都仿佛從這上面變化出來的。”還夾著母親的至寶——父親從北平的來信。她總是趁我伏在書桌上睡著了,才“悄悄地抽出信來,和父親隔著千山萬水,低訴知心話”。
怵目驚心的“十殿閻王”,也是母親喜愛的書。 “陰間與陽間的隔離,就只在一口氣。活著還有這口氣,就要做好人,行好事。”這是不識字的母親從這本書中讀到的人生道理。
母親生活上離不了手的另一本書是黃歷。她在床頭小幾抽屜里,廚房碗櫥抽屜里,都各放一本,隨時取出來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樣的日子。黃歷上一年二十四個節(jié)日,母親背得滾瓜爛熟。每次翻開黃歷,要查眼前這個節(jié)日在哪一天,她總是從頭念起,一直念到當月的那個節(jié)日為止。我也跟著背: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時,不知為什么,心里總有一絲凄凄涼涼的感覺。小小年紀,就興起“一年容易又秋風”的感慨。也許是因為八月里有個中秋節(jié),詩里面形容中秋節(jié)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節(jié)是應(yīng)當全家團圓的,而一年盼一年,父親和大哥總是在北平遲遲不歸。
這本“日歷書”是全文情感最豐沛之處。日月更替、時光輪轉(zhuǎn)、對家人的思念,都具象到這一本黃歷上。
其實我們永遠不缺母親的素材與話題。從手里轉(zhuǎn)動的玩具風車,到包得平平整整的書皮、快要撐破的遠行背包,從啁啾的鳥鳴到梢頭的月落,從需要染黑的頭發(fā),到凌晨三點的餃子、不會擁抱的拘泥擁抱……關(guān)于母親,還有太多可以說的話,可以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