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宜昌市,有一個“外來務工者之家”——宜昌流動黨員服務中心,這個由1500 多名在宜流動黨員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常年為在宜外來務工各族群眾提供幫思想、幫“雙創(chuàng)”、幫維權、幫解困、幫成才“五幫”志愿服務,幫助他們融入城市生活,在城里安家。這個組織的發(fā)起者和負責人是獲得“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全國最美志愿者”“第六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第八屆湖北省道德模范”等多項榮譽稱號的王華君。

王華君(左二)為五峰流動黨員商戶掛牌
2022 年1 月13 日,湖北省宜昌市民宗委在秭歸縣在宜農民工服務中心舉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揭牌儀式。雙方將以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為抓手,在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加強各民族流動黨員群眾服務管理等方面強化交流合作,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邁上新臺階、實現(xiàn)新突破。
“我是今年春天來的,為各族同胞服務我覺得很有意義。”在宜昌市流動黨員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伊麗努·吐魯遜麥麥說。伊麗努畢業(yè)于三峽大學市場營銷專業(yè)。2017 年,黨的十九大代表、宜昌市流動黨員服務中心主任王華君到三峽大學進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伊麗努就在臺下聆聽。四年的在宜求學生涯,讓伊麗努感受到宜昌市積極為各族同胞在宜工作生活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的熱情。得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在服務中心掛牌,她馬上聯(lián)系王華君,表示希望留在這里工作。
“我家在新疆伊犁,想留在宜昌工作,一是很熱愛這座城市,二是因為希望自己能跟王主任幫助別人,從工作中得到快樂。”伊麗努說,自己家是低保戶,能順利到內地來學習、開闊視野,多虧了政府的關懷幫扶。現(xiàn)在伊麗努主要從事民族團結和農民工保障房申請等工作。
王華君是秭歸縣人,曾是一名在宜昌謀生的普通出租車司機。2014 年,由秭歸縣總工會牽頭,王華君成立秭歸縣在宜農民工服務中心。服務中心突出“五幫”服務,服務對象覆蓋秭歸在宜昌城區(qū)各族農民工4.2 萬名,在加強黨員流動管理、服務農民工、參與宜昌城市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2022 年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的揭牌是中心服務功能的一次延伸。
“我們是教育基地,十分重視服務各民族同胞,努力讓大家在宜昌能夠安心、安身、安穩(wěn)。”王華君說,幫助在宜各族同胞就業(yè)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的一項重要職能。
“我們現(xiàn)在在教職中心上班,待遇不錯,這多虧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的幫助。”王蘭說。王蘭是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人。2022年8 月29 日,創(chuàng)業(yè)不順的王蘭夫婦來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地請求幫助,基地負責人多方聯(lián)絡,安排王蘭夫婦在秭歸縣職教中心食堂工作。
“志愿者和王主任無私、熱情的幫助讓我深受感動,我衷心感謝他們。我作為一名法律人,也要向王華君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學習,以他們?yōu)榘駱樱M我所能,成為推動中國法治化進程的一份子。”在給服務中心的感謝信中,向海銀寫道。向海銀來自五峰土家族自治縣,2022 年5 月,他來到宜昌發(fā)展。剛來宜昌時找工作沒有門路,向海銀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來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表達了希望在宜昌找一份法律相關工作的想法。王華君了解情況后,幫忙聯(lián)系了湖北三立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冒著大雨帶向海銀到律所面試。最終向海銀順利通過面試,加入三立律所。
2022 年5 月31 日,宜昌秭歸縣屈原故里艾粽飄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組織宜昌城區(qū)和秭歸縣內各族群眾在這里歡度端午佳節(jié),體驗傳統(tǒng)文化習俗。當天,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屈原故里過端午”為主題的聯(lián)誼活動就在這里舉行。
“今天一起熱鬧過節(jié),讓我對端午節(jié)這個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來歷和意義有了更深的了解。”回族姑娘白云靜說。敬獻蘭草、誦讀《橘頌》、制作粽子……活動現(xiàn)場,白云靜還即興表演了一段琵琶演奏。藏族姑娘何妹聞聲起舞,引發(fā)全場熱烈鼓掌,將活動推向高潮。
“去年重陽節(jié),我們也組織了在宜的各族老年同胞的聯(lián)歡會,讓大家在異鄉(xiāng)也能體驗到豐富的文化生活,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王華君向記者介紹。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在服務中心掛牌后,積極組織在宜各族同胞參與紅色文化、傳統(tǒng)文化、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有效助力各族群眾交流交往交融,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宜昌社會教育層面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