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整理早年書信影集,看到數張田自秉(1924-2015)主持我博士論文答辯的照片和一封田寫給我的信??凑掌刮一貞浧?6年前的往事。1996年6月,我的博士論文答辯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舊址恭王府的葆光室舉行。按研究生部的安排,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除本院的專家外,還外聘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田自秉,中央美術學院的邵大箴、薛永年。當時,年事已高的田自秉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答辯現場委員會專家坐在中間的是田自秉,他的左右是邵大箴、薛永年。答辯會在和靄可親又嚴肅認真的田自秉主持下,我順利通過答辯。一般而言,對博士研究生來講,博士答辯一生只有一次,可謂是終生難忘之事。此事雖事隔多年,田自秉也已謝世數年,今手捧舊照,遙憶舊事,當時情景如在眼前,尤其是田自秉那儒雅可親的音容笑貌給我以無限遐思。
正如常言所說,字如其人。田自秉音容笑貌儒雅可親,他筆下的信函也寫得溫文爾雅,頗有學者風度。田自秉的這封信寫于2004年3月10日,是年他80歲。信的內容是接到我寄的中國美協關于表彰“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及出版美術史家論文集的通知后的回復:
李一先生:您好!
根據您會要求,寄上簡歷一份及近照二張,簡歷字數可能過多。請刪節。
在此感謝您的關懷。
田自秉上
田自秉的信寫得很客氣,說感謝中國美術家協會的表彰。實際上,他受表彰是理所當然的。作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資深教授,田自秉是新中國工藝美術的奠基人之一,是現代工藝美術學的開拓者,從事工藝美術史論教學和研究50多年,發表工藝美術論文逾百篇,出版了《中國工藝美術史》《工藝美術概論》《中國染織史》《中國紋樣史》等多部專著。他走上工藝美術研究之路甚早,早在1946年國立藝專讀書時,青年田自秉就牽頭組織成立“圖案研究會”并任會長。“圖案研究會”的宗旨是聯合國立藝專同好,將美術才能運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品的美化,努力實現用美術服務于大眾的理想。新中國成立后,田自秉正式踏上了研究工藝美術之路,率先發表一系列關于工藝美術要與時俱進的文章。如1952年在《文藝報》發表的《關于工藝美術教學的一些問題》,是我國最早的工藝美術教育研究論述之一。
更令人敬佩的是,田自秉身處逆境時的忍辱負重不懈鉆研精神。1957年,他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下放到學校圖書館勞動。期間他利用圖書館之便,默默讀書,積累資料,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傳統進行系統梳理和研究,至改革開放之初,就完成了我國第一部工藝美術通史——《中國工藝美術史》。
在治史的同時,田自秉認真研究工藝美術的基本理論,從哲學、文化學、心理學、美學等多種角度論述了工藝美術的本質屬性,率先提出了建立“工藝美術學”的構想。他的“工藝美術學”構想,處處閃耀著思想的火花。如針對社會上對工藝美術與美學關系的誤解,提出“美學應當從學院派的研究模式中解放出來,努力加強同人民生活的聯系,使其成為生活的美學、大眾的美學”。他從唯物主義觀點考察工藝美術與美學的關系,得出“美在現實的土地上”這一論點。第一次提出并論證了建立“工藝美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這在當時,對工藝美術自身審美意識的覺醒,產生了很大影響,起到了促進作用。繼影響廣泛的《中國工藝美術史》之后,田自秉在1988年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關于工藝美術理論的系統性專著——《工藝美術概論》。該書通過對工藝美術概念、特性、工藝美術與生活的關系、工藝思維、工藝功能、工藝美學、工藝材料、工藝技術等方面的分析,構建了工藝美術理論的柜架,《工藝美術概論》同《中國工藝美術史》一書史論相成、珠聯璧合,為中國工藝美術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