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顏
故事的結局是他們都成為更好的樣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可他們形同陌路。花束般的戀愛,終歸枯萎。
001
“在對方明確提出分手之后,還苦苦挽留,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吧。”
大約3年前的陰霾午后,剛剪了短發的小芝坐在我面前,說了這樣一句話。
剛開始的時候,她嘗試過一周不聯絡對方。關掉手機,讓室友代為保管。或者把手機鎖進抽屜,然后把鑰匙扔進亂糟糟的衣柜。
可惜都不管用。實在忍不住的時候,她甚至把手機泡進洗臉池,然后以送修的理由,忍住了短短3天。
一周后,她迫不及待打開手機。結果并沒有一條來自男友的消息。
她翻遍微信、郵件,甚至查閱了關機期間的所有來電。巨大的失望和委屈徹底擊穿她,她說她無法理解的是,對方究竟怎么做到,在說出“分手”兩個字之后,就像輕而易舉斬斷了三年感情。
那天夜里,她蹲守在男友從公司回家的必經之路上。晚上8點43分,她穿著寬松的家居服,長發凌亂散落在腰間。“滿臉的委屈和幽怨”這是之后男友描述的形容詞。
總之,分手后的第一次見面,并無一絲溫馨。相反,男友第一句話就顯得無比冷冰。他皺著眉頭問,你在這做什么。小芝毫無表情地反擊:你說呢?
吵到一半,天開始下雨。男友隨手打了車,揚長而去。剩下被淋透的小芝,孤單地站在街角,難以置信地觀看了這場戀愛的最終結局。
她說:“爭吵、冷戰,互不理睬的一百多個小時里,她還不曾相信,對方真的不愛了。”
直到她站在路邊,眼睜睜看見紅色的車尾燈一路遠去,才終于說服自己,他對自己沒有任何心疼和不舍。
“分手不是最難過的,不愛才是。”
002
前幾天刷到網友咨詢一名情感博主:
怎么做才能盡快放下一段感情,因為分手的每一天,都過得無比煎熬。
我以為對方會理性地寬慰,沒想到那個一臉直男長相的男孩卻勸她:想他就給他打電話吧,打到他把你拉黑。想見他就去見吧,直到你從他臉上看到明晃晃的不耐煩和嫌棄。
他說,把愛意耗盡,把自尊磨平,你就會放下,從此一身輕盈。
突然想起,我也曾經試探著問冷戰期的男友,今晚見一面好嗎?當他冷淡表示,晚上要加班,我就殷勤地說:“沒關系,我可以去你樓下等你。”被拒絕之后,我又有了一個新的主意。就是去著名的雪松路買了一大包各色夜宵。
還記得我進入他公司大樓時,保安大哥都被讒得很感動,他說:“結婚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他的那份喜糖。”而我塞了一份煎包和豆漿,謝他吉言。
可是當我來到38層,小心翼翼給他發微信的時候,出現在我面前的那個人,連眼角都掛著冰霜。
他說:“林言之,你是不是太閑。”說完沒有一句道謝,就把我買的所有夜宵分給同事。他把我推進電梯,只留下一句沒事:不要再來。
那天的電梯好慢好慢,我在心里想,要是出現什么故障就好了,轟隆一下,讓我和電梯一起砸落在地。這樣的話,他會不會后悔和我說的最后一句話,竟然如此敷衍。
如果這樣還不夠死心的話,就是半年后他突然發了一條視頻朋友圈。背景是某個下著雪的景區,一個女孩對著鏡頭擺了幾個可愛的小動作。沒有文字說明,可是正常人都會聯想到,一看就是甜蜜官宣。
可我卻不服氣,當晚殺去他家。敲開門的時候,看見戲劇性的一幕。一個頭發濕漉漉的女生來開門,我一句話都說不出,只能落荒而逃。后來他沒解釋,我也沒有追問到底。只是許久之后,我才發現那個女孩是他下屬的女朋友。
而關于那天,房子里到底有幾個人。他們的關系是曖昧,還是同事聚會,再也沒有明確的答案。而那一幕在我無數個夢境里,上演著不同的經典版本。每次醒來,都會提醒我一次,還愛著他。盡管,還帶著恨意。
003
你有在分手后,成為朋友的前任嗎?我有過。
大約是分開半年后,突然有了工作上的交集。為避免尷尬,我們刻意沒有公開從前的關系。就像剛剛認識的陌生人,客氣地交換名片。
因為項目合作的原因,有半年時間我們頻繁地見面、開會,見識了彼此在工作中利落沉穩的另一面。有一次他買咖啡,唯獨沒單獨問過我的口味,卻沒有記錯我要的雙倍奶和七分糖。
飯局上我不過是皺了下眉頭,他就私下幫我加了兩份青菜。結束后,他不動聲色稍上我和另外兩個同事。先把他們送到家之后,再問我要不要換去副駕駛。
他并沒有第一時間送我回家,而是開去了一間會員制的山莊酒店。車子停在并不寬闊的石橋上,好在夜晚并沒什么人,他沒說話,只打開了天窗。風聲混著鳥鳴鉆進來,我輕輕地牽住他的手指,誰也沒有說話。
氣氛被情歌烘托到恰好的時候,一個吻淺淺地落在我額頭。接著他送我回家,特意開著車燈幫我照路。直到看見我房間的燈開了,他才離開。
回家說給閨蜜聽,她激動地說,何不順勢復合。我當時想說,如果對方開口,大概率我也是愿意的。可惜他沒有。直到項目慶功宴那天,他喝了不少酒,把我拉到KTV的角落,問我要不要再試一次。
分手后再復合的情侶,往往感情進展神速。我們很快同居,每個夜晚都相擁著入眠。結婚兩個字也頻繁被身邊的朋友提起。可我們誰也沒有正式討論過這件事。因為他在等我妥協,婚后他事業為重,我負責照顧家庭。
而我不肯放棄事業,他也苦惱于無法說服我。于是再一次陷入僵局。
感情依舊很好,我們會手拉手看電影,在黑暗中熱烈地親吻。他也會因為我愛吃的巧克力蛋糕跑遍三條街,我會不厭其煩地幫他熨燙襯衫。可是沒人提起長久、未來這樣的字眼。
同居的第二年,他突然和我說,想結婚了。不過不是和我。我比自己想象中更冷靜。大約是已經在腦海里預演了無數次類似的結局。
我搬出共同購買的房子,他把首付的錢算上利息,打到我的銀行賬戶。半月后,新主人入住。我后來在婚禮上見到那個女孩。盡管婚紗設計很能遮孕肚,但擋不住眼光毒辣的女同事,她們嬉笑著說,這年頭好像只有先懷孕,男生才會想起求婚這件事。
他們的婚禮很簡單,大概是新娘精力不濟,匆匆走完流程就去到化妝間休息。剩下新郎一桌桌挨個敬酒,輪到我這桌時,他的目光掃過每個人,獨獨略過我。
我打開手機,點擊他的頭像,才發現朋友圈那一欄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原來他早已拉黑我。我們甚至沒有對對方說過一句狠話。而那些愛憎,好像早已被一鍵清除,不復存在。
004
日劇《花束般的戀愛》里也有類似的場景。男女主戀愛時一拍即合,好像天造地設的一對。
剛剛同居的三天,他們連床都沒下過。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戀愛的甜。可是不到40分鐘,劇情就急轉直下。誰也沒有出軌,僅僅是雙方換了工作,就變得疏離、遙遠,逐漸無話可說。
就連分手的決定,兩個人也只敢和朋友傾訴,不知道該如何向對方開口。
故事的結局是他們都成為更好的樣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可他們形同陌路。花束般的戀愛,終歸枯萎。
于是又想起小芝難過地說,分手不是最難過的,不愛才是。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三次分手,第一次是心里有了這樣的念頭,第二次是宣之于口。第三次,是把愛意耗盡,把自尊磨平。
才會告訴自己,這段感情已成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