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合作用》01。張孟浩 攝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植物吸收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一系列光化學反應過程,是自然界能量轉換與生物循環中極其重要的環節。1839年8月19日,經過從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到路易斯·達蓋爾的持續研究實踐,通過光與化學反應獲取現實影像并永久保存的攝影法被法國科學院公布于世,攝影術正式誕生。
基于我在暗房中對攝影感光材料及反應過程中光化學原理的認知與探索、實驗,創作了《光合作用》這部作品。創作中,我采用了光跡成像(Luminograms)、化學成像(Chemigrams)等一系列無相機攝影(CameralessPhotography)手法。

這幾年的種種經歷讓我意識到了生命的脆弱易逝,創作的主體部分是我對生命的存在、誕生、消亡,以及去往何處等歷程的想象與闡釋,也將對一些事情的感知與回應隱匿在創作中。整個創作以膠片、相紙及顯影液等感光材料和藥液為主,以不同于相機拍攝的方式對光、物質與運動進行呈現;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信息結合創作的行為和過程被我引入到創作中。如05至09號作品,我將顯影液加入到肥皂液中,然后讓吹出的泡泡落向放置在明室中的8×10英寸黑白相紙上。攜帶顯影液的泡泡在相紙上停留,然后破裂,所及之處與相紙發生反應,呈現出泡泡及破裂后的影像。這一方面是細胞狀的生動影像,是感光并顯影的攝影過程與結果;另一方面是黑白感光相紙的色彩變化,形成微妙、神秘而充滿無限可能的生命底色。這是最原初的“Photography”,是感光、化學反應生成的影像,是在攝影的原點上進行的創作。結合物質與行為到成像過程是我對生命走向消亡的一種闡釋。
04號作品是我將火焰作用在相紙上,滴在相紙上的一滴酒精燃燒殆盡后,火焰光亮對相紙的曝光經顯影后顯現,結合火焰對相紙的灼燒形成了一種混合的圖像。01號作品是我在暗房里在相紙上滴下特定數量的顯影液液滴,再將相紙帶出暗房進入明室,走到高處,停留一段時間后將相紙拋下,使其自由落體墜下,生成了最后的影像。
同樣,02號作品是我在裝著8×10黑白底片的片夾前立了一支香,把香點燃后抽開擋板,讓黑白膠片記錄下香燃燒所發出的微弱光芒。整個過程大約30分鐘,燃香的過程與光跡被膠片完整記錄,正常沖洗后獲得最后的影像——香的光芒在一片黑暗中劃開了一個通道。

《光合作用》02。張孟浩 攝

《光合作用》03。張孟浩 攝
在整部作品的尾聲,我想呈現出離開的人或事物去往何方,以及會以怎樣的形式存在。我利用暗房空間設置了一道程序:在使用暗房前先將一張相紙放在水槽底部,相紙吸收從水槽上部所滲透、滴落下來的顯影液、定影液,與水槽底部的污水、灰塵在間斷的光線作用下生成一種復雜的抽象圖像(03號作品)。
光、物質與感光材料的直接觸碰導向了對存在與逝去之物的揭示與銘記。在這部作品創作所建構的時空中,正是我對生命的誕生、存在、消亡以及去往何處等過程的認知與呈現。或許生命的某些歷程也像光合作用一樣,難以察覺,但生生不息。

《光合作用》04。張孟浩 攝


眾所周知,在1840年代英國科學家約翰·赫謝爾給攝影術命名為“Photography”,就表示用光來作畫。2020年代的今天,攝影早已搭乘數字技術的快車,成熟高效地將化學成像轉變為了電子物理成像。盡管攝影的物質性越來越稀薄,但是感光,用光影來刻畫、描繪形成影像,這一“攝影”命名的基礎概念至今未變。
張孟浩同學研究生學習階段熱衷于膠片的化學影像系統,他在大畫幅黑白攝影、手工放大以及彩色負片沖洗放大方面都有一定的積累。沉浸在幽幽的暗房里,張孟浩探尋到了光對于感光材料的魔法之力。《光合作用》的系列影像實驗正是追溯到攝影的起點,讓感光材料以各種各樣的方法受光,借助化學藥液產生反應,記錄世界紛雜的存在,呈現和表達作者對光之世界的深沉感悟。
《光合作用》中泡泡系列(05至09號作品)的主題是“生命的誕生與成長”。在彩色斑斕的底色上一個微觀世界展開了。05號作品粉色柔軟的基色上,散落的黑點在碰撞、匯聚,仿佛世界的起源,一切都是混沌、不可知的。06號作品藍紫色的基底如同悠遠的天空,“細胞核”生長、膨脹并向四周發射深色的光芒。08號作品出現了粉綠色的基底,半透明的“細胞”立體感很強,它鼓起來,生命繁衍起來。09號作品則是一幅生命繁盛的圖景。黑白影調飽滿豐富,泡泡形狀的影像層層堆疊、不斷上升,如九重天,無限的物質空間,無限生機。讀大學的張孟浩在暗房里玩起了童年的吹泡泡游戲。長大的孩子更調皮,他將顯影液和肥皂泡混合,吹到感光相紙上,泡泡破裂的張力將顯影液濺射到相紙上。小孩子玩泡泡只有過程的歡愉,沒有紀念物留下。長大為攝影師的張孟浩則是用其制作成繪畫筆,在光的作用下,描繪出生命起源與繁盛的動人景象,留下永久的紀念。
泡泡系列是一種化學成像手段,屬于無相機攝影的范疇。這樣的實驗與百年前超現實主義運動中物影照片探索潛意識的影像表達有明顯的呼應。《光合作用》系列是數字時代作者對攝影傳統中感光材料創作的繼承與延續。張孟浩一方面探尋攝影技術、工藝等轉化為藝術表達,也在媒介跨越的文化語境下加入行為藝術等其他綜合性手段,探索、發展著當下時代攝影語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