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麗,李鳳玲,徐曉玲,劉桂英 *
(1.菏澤市立醫院 山東菏澤 274000;2.菏澤榮軍醫院)
急性肺栓塞屬于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危急重癥,臨床表現為胸悶、呼吸困難、暈厥、胸痛、咳血等[1]。本病的發病較為隱匿,漏診率較高,病情發展速度較快,預后較差。如果不及時給予患者護理干預,或采取的治療方案不符合患者的病情,則可能引發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傳統的常規護理方式,只能夠給予患者恰當的指導,無法針對患者的病情制訂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從而無法保障護理效果,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較低[2]。為了減少此類問題的發生,護理人員可積極創新護理方法,采取集束化管理模式,創新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使循證護理與優質護理能夠實現全面融合,從而最大化地發揮護理作用。集束化護理是指針對患者的病情給予其更為全面的護理服務,使病情得到有效改善,護理質量得到提升,從而優化患者預后[3]。集束化護理可給予急性肺栓塞患者基礎護理、心理護理、預見性護理、抗凝溶栓護理等,護理手段更全面,護理方式更專業,從而助力患者早日康復。2020年11月1日~2021年11月1日,我們對3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收治的7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雙盲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常規組各35例。觀察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35~76(57.35±4.26)歲;常規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36~77(58.06±4.5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及家屬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核批準通過。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給予常規護理,日常囑患者臥床休息,指導患者保持側臥位,并給予其高流量吸氧,在護理過程中要盡量保持動作輕柔,并禁止患者進行翻身、突然坐起、下床等動作。告知患者做好保暖,避免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出現感冒、咳嗽等癥狀。日常飲食鼓勵患者多食用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包括多食用瓜果蔬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日常多飲水,避免出現便秘問題。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集束化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組建集束化護理小組:護士長作為集束化護理小組的組長,優先選取臨床經驗豐富、道德素養高、專業知識扎實的護理人員為組員,明確護理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要及時采集患者的各項信息并上報。同時要積極收集國內外的相關護理文獻,了解急性肺栓塞的護理方法,總結已有的護理手段,通過對各項資料的整合,結合患者的實際狀況制訂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使集束化護理更加專業、全面。②預見性護理:及時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觀察患者的情緒,傾聽其主訴。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對其下肢腿圍進行仔細測量,及時向患者傳遞有關于急性肺栓塞的知識,使患者能夠了解病情特點,并日常加強自我監測。如患者可通過判斷胸悶程度、胸痛范圍、是否胸痛感加劇,判斷是否出現急性肺栓塞的相關病癥。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也應當保持高度警惕,給予患者預見性護理,一旦患者出現異常,要及時上報主治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對其進行對癥處理,從而優化患者預后。③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減少探視人員。指導患者保持臥床休息2~3周,同時下肢不可進行擠壓與按摩,避免血管壓力飆升,再次引發栓塞。由于患者需要保持臥床休息,所以需要注意是否出現壓力性損傷問題,要定期幫助患者進行翻身,并進行皮膚護理。嚴格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心率、血壓等,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同時也要控制好輸注速度,尤其是對老年患者而言,要注意防止心力衰竭的發生。密切觀察患者是否保持良好的意識狀態,是否出現煩躁不安、嗜睡等缺氧行為表現;是否出現下肢水腫等。如果患者出現休克,要采取恰當的方式正確處理休克問題。④心理護理:急性肺栓塞發病后,患者會感受到十分嚴重的胸悶與胸痛,此時患者的病情較為危重,對生命也產生危機感,有的患者情緒過于緊張與焦慮,甚至部分患者認為自己命不久矣,治療積極性較差。因此,護理人員在面對此類患者時,首先要保持沉著冷靜,通過與患者耐心聊天、握手,或者輕拍患者肩部等動作,使其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同時也要多鼓勵與安慰患者,讓患者能夠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愛,利用支持性語言及分享成功救治的案例,讓患者更積極地面對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治療與護理的積極性能得到提升,從而早日康復。⑤生活護理:指導患者日常飲食,食用高維生素、高熱量的食物,保持營養均衡,同時也要養成少量多餐的飲食習慣,減少油膩類、辛辣刺激類食物的攝入,避免引起腹脹。患者要保持充足的飲水量,從而保持大便通暢,必要的情況下可給予患者緩瀉劑。嚴格控制食鹽的攝入量,如果患者采取抗凝治療,則需要給予患者針對性的飲食指導,避免食物對藥效產生影響。疾病緩解期也要指導患者進行功能訓練,如踝泵運動。⑥抗凝溶栓護理:護理人員要按照醫囑,提前準備好溶栓藥物、器械及相應的急救物品,如除顫儀、簡易呼吸球囊等。迅速建立靜脈通路,按照醫囑確定給藥劑量、時間,減少藥液外滲問題的發生。在進行溶栓治療時,需要觀察患者的凝血酶指標,積極告知其抗凝藥物的治療療效及溶栓治療中可能存在的并發癥。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牙齦出血、嘔血、便血等情況;針劑注射部位要觀察是否出現出血點;一旦發現要立即采取處理措施。在血栓形成的位置,不可進行擠壓、按摩,避免血栓脫落再次引發肺栓塞。⑦出院健康指導:患者出院前要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強調用藥的重要性,讓患者按照醫囑科學用藥,同時要引導患者定期到醫院復查,了解病情的恢復情況。告知患者用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如果病情惡化要及時就醫。日常生活中要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維持平穩的情緒,避免出現引發出血的活動與動作,如剔牙、摳鼻等。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滿意度:應用院內自制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0分為非常滿意,70~90分為滿意,<7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4]。②住院時間與生活質量:統計患者的住院時間;使用院內自制的生活質量評分表,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5]。③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便秘、皮下出血、呼吸困難,并計算兩組并發癥發生率[6]。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2.2 兩組住院時間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時間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急性肺栓塞是指人體的循環發生障礙,而引發的一系列病理綜合征,病癥的臨床表現為呼吸急促、暈厥、休克等,病情較為嚴重,容易導致患者死亡[7]。急性肺栓塞的起病急,病情發展十分迅速,具有突發性強的特點。相關調查報道發現,急性肺栓塞在發病2 h內,患者的病死率高達18%[8]。目前臨床需要對患者進行長期的抗凝與溶栓治療,從而使病情有所好轉,并逐漸痊愈。因此,要給予急性肺栓塞患者科學的護理方案。護理人員需擁有較強的病情評估能力,能夠配合醫生的治療工作,給予患者科學的護理,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助力患者早日康復。
傳統的護理手段缺乏與患者的溝通,所制訂的護理方案不夠完善,使患者在配合護理時的積極性較為有限[9]。集束化護理可給予患者精致、全面的護理服務,制訂更為細致的護理方案,從而保障治療的成功。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學習先進的護理經驗,通過查閱文獻、組內交流等方式,掌握臨床護理技巧[10]。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能夠關注患者的內心想法,給予患者專業的心理護理干預,使其不良情緒能夠及時消除。同時也能夠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使抗凝治療與溶栓治療的效果得到全面發揮,從而控制并發癥的發生[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住院時間短于常規組(P<0.01),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1)。可見,集束化護理可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助力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服務是急性肺栓塞病癥的關鍵護理手段,能夠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緩解患者的病情,使其能夠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縮短住院時間[12]。同時也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最大化地發揮治療效果,優化患者預后,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