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集成平臺;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滿意度
中圖法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伴隨醫院臨床有關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于醫療信息的集成方面產生了較多模型、方法以及應用策略。移動醫療憑借其獲取信息的便捷性,已經逐漸成為醫療信息集成以及共享使用的新領域。醫療信息能夠實現隨時和隨處訪問是醫療衛生信息化的主要目標,移動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等技術發展給臨床信息系統帶來了廣闊的使用前景。當前,大多數的醫院內部文書書寫、錄人體征、執行醫囑以及護理查房等工作均通過手工記錄方式進行,有著工作量大、耗費人力資源多、字跡不清晰、紙質文檔很難長期保存和醫囑生命周期不能閉環管理等缺陷。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建設屬于建設智慧醫院的關鍵環節之一,其能更好地滿足人們對醫療資源的需求。據有關研究顯示,加強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建設能提升護理質量,同時使護理工作向著智能化、移動化以及無紙化的方向發展,強化護理質量管控效果,使護理流程更加規范和完善,降低醫務人員的人員工作量,提升醫患雙方滿意度,并提高醫院內部的管理水平以及醫療質量。本文圍繞以集成平臺為基礎設計的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旨在為提升各大醫院的護理質量以及管理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將本地區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作為研究對象,開放床位共有4000余張,每年門診量達到280萬人次左右,每年住院患者達到15萬左右。
1.2方法
1.2.1系統總體結構
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由移動護理集成平臺、移動終端設備以及基礎信息系統3大模塊構成,系統采取分布式、多層次以及松耦合結構,同時提供出標準數據接口,經過醫療數據有關集成交換平臺實現和醫院內部HIS系統數據之間的無縫集成。在醫院內部既有的有線網絡基礎上建立起網線網絡有關硬件平臺,建立移動式的醫療無線局限網,給移動護理系統的前端移動有關終端設備提供移動業務處理、信息實時訪問數據傳輸網絡,充分滿足臨床使用實際需要。該系統采取“智能識別”以及“移動計算”等技術,經移動終端完成移動業務處理和同HIS系統之間的數據交互工作。
1.2.2移動護理有關工作流程
移動護理信息系統轉變以往工作模式,將原本的護士工作站重新延伸到患者的床旁,后護士經手持移動終端PAD于患者床旁進行各項護理信息采集以及記錄,再經無線網絡傳輸到HIS數據庫內。醫生于移動醫生站有關信息系統內開具醫囑,后移動信息系統能自動提示醫囑信息,護士于無線局域網絡的范圍中所有區域獲取、查詢、校對以及執行相應的醫囑。執行醫囑的護士經掃描患者腕帶條碼就能實現對醫囑執行的確認,同時準確記錄執行醫囑的人員。護理記錄經無線網絡存儲至HIS數據庫內,這類實時執行醫囑的方式能使HIS系統更準確完成護理數據記錄,規范護士護理行為,防止紙質護理有關執行單引起的醫囑信息未及時更新以及記錄缺乏準確性等問題。
1.2.3系統硬件設計
移動護理系統有關數據服務器、前置機服務器以及應用服務器操作系統均是Windows Server 2019,且數據庫是ORACLE 12g; PDA是Android操作系統,同時處理器的主頻是2 GHz和以上,64 GB ROM,4 GBRAM,支持國際通用一維條碼和二維條碼識別。
1.2.4主要功能模塊
(1)患者信息管理。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會分配專屬附帶二維條碼的腕帶,結合二維條碼能得到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主要醫學信息,如性別、姓名、體重、年齡、身高、家庭住址、聯系電話、工作單位、住院號、入科時間、住院科室、床號、疾病診斷信息、疾病狀態、主治醫師、責任護士、護理級別、飲食狀況、手術時間、費用、過敏史和付款方式等。給患者開展床旁護理期間,護士能經手持PDA終端對其腕帶中二維條碼開展掃描,進而識別并確認患者的身份。
(2)生命體征采集。
采集患者的生命體征時,護士采取手持PDA終端對其腕帶中二維條碼開展掃描,后移動護理系統會自動跳轉至相應體征的錄入界面,依據系統提供體征錄入有關醫囑信息,對患者的體溫、心率、脈搏、血壓和呼吸等數據開展測量,同時于相應的模板中簡單錄入即可完成各項體征數據記錄,后系統會自動記錄下采集者以及采集時間等信息,經無線網絡上傳到HIS數據庫內,生成有關護理記錄單。結束單一體征項目錄入后,系統會自動描繪趨勢圖,便于醫護人員評定患者病情。
(3)醫囑執行模塊。
該模塊針對的主要是藥物治療、注射、輸液、治療、護理、檢查、化驗以及膳食醫囑等治療醫囑執行,對醫囑整個生命周期進行跟蹤,明確醫囑的實際執行人以及具體執行時間。將醫囑的種類和執行次數當作橫軸,將執行人以及執行時間當作縱軸,于特定時間段會自主提醒護士按照醫囑執行。和以往按照醫囑執行單執行的方法存在差異,移動式護理信息系統在執行醫囑時先對腕帶中二維條碼進行掃描并提取即將執行的醫囑,后嚴格按照醫囑執行。結束醫囑執行后,醫囑的執行人員以及執行時間等信息自動經無線網絡記錄至HIS數據庫內。比如,護士對輸液醫囑進行執行時,先應分別掃描腕帶中二維條碼與輸液袋中二維條碼,后系統會自動開展患者信息和醫囑執行信息核對,在身份信息全部匹配的情況下,系統才提示能開展輸液操作,且系統會自動記錄下執行人員以及執行時間。
(4)采集檢驗標本模塊。
采集檢驗標本的模塊主要用于護士收集檢驗標本各項操作中。護士結合移動護理系統提取標本采集醫囑,對腕帶中二維條碼以及試管中條碼開展掃描,便于核對患者身份,試管中條碼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標本編碼等信息。確認患者的身份信息之后,系統會自動顯示其采集標本信息,后護士嚴格按照標本采集有關醫囑開展操作,且系統會自動記錄采集人員以及采集時間至HIS數據庫內。
(5)查詢和統計功能。
該模塊主要包含查詢患者的姓名、床號、出生日期、住院號、診斷、病情以及醫療費用等基本信息,并查詢確定目前已經執行完畢的各項醫囑以及未執行的各項醫囑,并查閱已經出院以及在院患者病情記錄等信息。結合系統收集的數據情況,移動護理系統能自動獲取生命體征有關觀察單以及護理記錄單。因移動式護士工作站于執行醫囑期間與執行人之間呈現一對一對應的關系,實時記錄各條醫囑執行人以及執行時間,便于個人、科室以及整個醫院的護理工作總量統計,系統能依據臨床路徑拆分醫囑,結合護理工作內容差異開展加權計算,并自動統計護士工作量情況,同時能依據管理需求定制相應的報表,給績效考核、調配人力資源提供依據。
1.3觀察指標
觀察系統應用前后護士的各項操作用時情況、護理模式、護患滿意度以及不良護理事件出現情況。
2結果
2.1系統應用前后護士的各項操作用時情況對比
系統應用后,依次對患者入院評估、單個患者體征采集、全科患者體征采集、單次輸液核對、輸液巡視過程、單次風險評估以及錄入數據至信息系統等護理操作用時開展統計分析發現,各項護理操作用時均短于系統使用前,如表1所列。
2.2系統應用前后的護理模式對比
系統使用前后的臨床護理模式易錯環節比較如表2所列。系統使用后,護士無須手工記錄患者信息,能經PDA終端于床旁完成患者信息掃描、采集以及核對工作并執行醫囑,能更加準確、高效地開展信息核對,有效防止人工核對可能產生的差錯事件。
2.3系統應用前后的護患滿意度以及不良護理事件對比
分別在系統應用前后對護患滿意度以及不良護理事件情況進行調查及分析得出:系統應用后患者的滿意度從系統應用前89.20%提高到97.60%,護士的滿意度從系統應用前82.10%提高到93.40%,且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從系統應用前0.97%下降到0.49%。
3討論
以往護理工作的主要流程為手工記錄醫囑、體征以及采集標本數據等,結束護理工作后錄入記錄的內容至HIS系統內。因護理工作較為復雜,以往手工錄入不僅會增加護士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還無法保證護理信息準確度以及時效性,易引起醫囑重復執行或者遺漏執行等問題。對于大多數歐美發達國家,醫院基本已經完成從簡單管理信息系統轉變成遠程醫療、移動醫療和醫療協同服務等深層次應用。伴隨國內醫療改革深入,對于醫療信息系統的要求不斷升高,在移動計算機、無線網絡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迅速發展的形勢下,護理工作模式也逐漸朝著數字化、條碼化以及移動化的方向轉變。
張遠林等發現,將集成平臺作為基礎建立移動護理信息系統,能優化護理工作的流程,提升醫療質量以及管理水平。本次研究發現:系統應用后,患者入院評估、單個患者體征采集、全科患者體征采集、單次輸液核對、輸液巡視過程、單次風險評估以及錄入數據至信息系統等護理操作用時均短于系統使用前,這和張遠林等研究中所得結果一致。這反映出以集成平臺為基礎的移動護理信息系統能縮短各項護理操作耗時,有效防止護理差錯事件出現。考慮原因是系統使用后能將護理工作模式轉變成無紙化以及無線化,使醫院的信息系統由護士工作站延伸至床旁,在保障醫囑執行、數據采集以及護理管理任務的同時,提升了護理效率,減少各項護理操作開展所需時長;護士能于床旁完成護理數據采集,并及時準確記錄具體的執行人與執行時間,避免反復轉抄產生的差錯:每例患者均具備自身專屬二維條碼,二維條碼內包含患者信息和重要醫學信息,便于開展各類護理操作時的身份核對,減少護理差錯出現。系統應用后,患者和護士的滿意度提高,且不良護理事件減少,這反映出以集成平臺為基礎移動護理信息系統能提升護患雙方滿意度,減少不良護理事件產生。主要原因是以集成平臺為基礎構建的移動護理信息系統能給群眾帶來便捷、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使院內優質護理服務獲得延伸,群眾就醫問題得到改善,進而能提升患者的滿意度,緩解醫患間矛盾,建立起良好護患關系,提升護士的滿意度;護士的護理行為得到規范,能給護理工作帶來可靠數據資料,規避醫囑執行期間執行時間隨意以及責任模糊等問題,減少不良護理事件產生,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和安全性。
總而言之,以集成平臺為基礎設計的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應用效果理想,能縮短護理操作耗時,提升護患雙方滿意度,減少不良護理事件及差錯發生,對提升醫院護理質量以及管理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曾聰(1984—),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醫學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