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無人機;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采集;優化需求
中圖法分類號:TP212 文獻標識碼:A
無人機在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采集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如基于無人機的通信中繼、航拍、表演等。在部分特殊條件下,地面無線傳感器網絡無法實現有效的數據傳輸時,便需要采用無人機作為收集段的搭載平臺對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進行采集。在采集過程中數據采集的完整性、采集效率取決于無人機飛行軌跡的優化,本文以此為重點對其優化方式進行系統探討。
1無人機無線傳輸網絡數據采集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當前,針對無人機集體通信網絡的建立以及數據采集體系并不是一個全新的命題,在實踐中往往通過專用接收帶寬予以解決。其主要應用現狀以及面臨的客觀挑戰主要如下。
1.1基于通信資源管理的采集體系建設現狀
在無人機的運行中,會有專門的接收帶寬與具體的接收單元相對應。在實際操作中,對感應器進行的數據收集有一個具體的時限,所以它的帶寬和空間的資源有限,而它的存儲能力也有一個標準的標稱能力,這就為統籌規劃專用帶寬提供了可能。由于網絡空間的巨大拓展性,以及無人機在執行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采集中所要面對的至少數千個不同的傳感器規模,在網絡數據收集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資源,進而要求無人機的通信模塊與通信效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傳感器網絡與無人機所搭載的接收裝置之間的網絡資源,使其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無人機過頂時間)完成相關作業。當前的解決方案是采用一種高效的媒介存取控制機制,可以有效地對網絡中的各種資源進行管理與壓縮,在源頭上降低不同傳感器之間的通信需求,并解決不同傳感器的傳輸矛盾,達到節約能源、增加使用壽命、擴大應用領域的根本目的。根據無人機無線傳感網絡的特點,不同的信號強度對不同類型的感應器存在敏感的相關性,進而可以以此作為分類依據,在對其進行不同分類的基礎上,構建一整套有效的分類算法,使得具有較高優先權的傳感器信息能夠被更好的采集,這既能降低和避免信息資源的損失,又能降低和避免在通信線路上發生的信息包損失。這一思路是當前解決無人機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采集的核心,也是本文后續優化的重要基礎。
1.2無人機在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采集中面臨的挑戰
利用無人機對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進行采集的本質是利用無人機作為接收源的搭載平臺,在高空過頂飛行的過程中建立與傳感器網絡之間的通信連接,并通過信息存儲或實時回傳等方式實現對數據的采集。從上述過程來看,其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如下2個方面。
(1)可行性問題。即無人機過頂時間有限,且面對的傳感器網絡中的數據傳輸要求較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對無線傳感器信息的收集,并避免遺漏與信息傳輸沖突。由于采用了基于循環系統的優先權來進行傳感序列的調度,而沒有按照各傳感器的通道和數據的數量來進行分布,因此無法確保其傳送的完整性。在收集任務時,它會在一定距離內執行任務,會無視傳感器的信息傳遞,也會切斷和接收設備之間的聯系,這種方式無法保證在一定距離內進行信息傳輸。所以,在無人機的無線傳感系統中,還必須設計一個更為嚴謹、有效的通信信號來源的控制策略,從而建立起一座由無人機和感測器組成的信息傳遞的橋梁。
(2)效能問題。在進行單一的資源調度時,均勻地運行會導致資源的消耗。現有的聯合調度系統和無人機的移動方式可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但由于當前的解決方案存在著傳感器數目和數據傳送的局限性,而且在傳感器數目和空間密度大的條件下,其數據的獲取并不令人滿意。結合具體的應用場合,可以通過無人機獲得其歷史資料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解決,并通過對所收集到的傳感器采用數量預報的方式進行提前的路徑規劃。但是,此方式僅能夠解決固定傳感器網絡數據的采集問題,對于突發事件(如傳感器網絡的意外掉網)缺少有效的解決手段。
2無人機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采集中的優化需求結合當前技術的應用現狀以及在無人機參與無線傳輸傳感器網絡數據采集中可能面對的挑戰,在實際的路徑優化上需要解決如下幾方面問題,也是無人機通信規劃中優化的基本原則與方向。
2.1能耗平衡問題
由于無線傳感網絡本身能量消耗在整個系統中的占比相對較高,雖然主管部門加大了對網絡的管理力度,但若網絡能量消耗存在不平衡的情況,依然會導致信號傳輸頻率不穩定。尤其是在一個分布的集群中,由于簇頭需要更多的能源,因此傳感器網絡自身必須兼顧負荷平衡。只有當其實現了負載平衡,無人機的通信節點與距離才能夠被控制在一個穩定的區間,并基于有效的距離覆蓋對其路徑與覆蓋方式、傳輸方式進行研判和優化。
2.2能耗節約問題
能耗的高低決定了無人機的空置時間,也決定了無人機在單次飛行過程中能夠覆蓋的收集面積。因此,在保障數據采集功能實現的基礎上,需要盡可能地對能耗進行有效的管控,進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節省能量在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資料收集方面具有積極意義。雖然lC與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降低能量損耗方面具有一定的突破,但是其內部網絡中的存儲容量總是有限制的,進而在進行內部網絡資料的處理與傳送時,會造成能量損耗,這一過程無法得到有效避免。由于網絡中的能源并不是可回收的能源,也并非需要無人機的參與,在每個節點以及節點之間的總能源消耗都會對整個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的活躍生命周期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可以考慮將節點之間的傳輸在傳感器設計過程中進行規劃,以達到消減無人機能耗的根本目的。
2.3交互數據收集問題
無人機無線傳感器矩陣之間的信息交互可以簡單看作是“三射三反”的過程。首先,無人機的接受平臺會進入通信范圍內向傳感器網絡提請連接申請,傳感器網絡響應申請后會建立二者之間的聯系通路。通路建設完畢后,傳感器網絡會在檢測傳輸路徑穩定性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的傳輸,無人機的采集設備同時做好數據的存儲。當傳輸完畢后,無人機返回接收指令并對數據包的完整性進行認證,認證后對傳輸路徑實現斷開操作。在某些情況下,僅限于某個地區某個固定的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并非集中在各個節點上。因此,數據接收端不需要在同一時間啟動各個傳感器的節點,從而進入一種有效的睡眠模式,節省接收平臺的能量消耗。通常這種睡眠機理的設計控制有路徑控制和網絡控制2個層次,其中路徑控制僅作用于接收端,而網絡控制則需要與傳感器網絡的信息傳輸節點發生二次的數據交互。
3能耗與傳輸速率下無人機無線傳感器數據采集策略優化
從上文不難發現,無人機無線傳感器數據采集在路徑規劃以及傳感器自身的節點傳輸模式下可以實現能耗與傳輸速率2個維度上的有效優化。具體包括對傳輸節點以及對無人機運行軌跡優化2個方面。
3.1對傳輸節點的優化
傳輸節點優化的核心目的是通過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構建節點與節點之間的通信,進而在一定范圍內通過地面的固定傳輸將不同節點之間的傳感器數據進行有效匯總,再通過固定節點與無人機上的數據采集端建立通信網絡,以達到降低無人機負載與能耗的目的(圖1)。
3.2對無人機軌跡的優化
無人機軌跡包括能耗參數與速度參數2種,二者共同決定了無人機數據采集端的覆蓋面積與通信時長。因此,在具體的優化過程中也需要通過上述2個過程來予以實現。
在軌跡方面,根據對圖1中無人機和無線傳感網絡的分析可以看出,該系統是一種能夠在運動時,在一定的軌跡上,對傳感器的數據進行記錄和收集的有效鏈接方式。為了更好地收集和儲存數據,在進行數據收集時,無人駕駛的飛行器配備了足夠的電力和儲存能力。對其路徑模型進行簡化,可以認為在通道的兩邊有N個均勻的傳感器(這一過程由傳輸節點優化完成),這些傳感器大部分都處于睡眠中,以減少能量消耗。在無人機的航行中,通常會受到道路、地形等影響,需要通過隨時調整飛行高度和速度來實現有效的網絡建立。對L線路兩邊的傳感器進行數據收集,并對該飛行器的飛行軌跡進行假定驗證,其中驗證的理論總行程設置為L。另外,H表示為防止發生沖突而設置的最小的飛機高度參數。二者之間符合的模型公式的相關關系為:
當無人機在空中運行時,它的最優網絡數據收集時間是M。通過對傳感器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大幅提高采集的效率和精度,節省大量的能耗和時間,為整個該系統的總體能耗降低帶來巨大貢獻?;诖?,無人機的3D軌道則是在不受城市建筑干擾的情況下,根據自身的變化,實現對建筑的自適應,達到減少通信鏈路重連次數,以及減少能源消耗的根本目的。除此之外,無人機還能通過對錯綜復雜的線路進行解析,并依據傳感器的定位,做出科學、合理的軌道計劃。在式(1)模型下,將無人機通過單位節點時隙的變量t以及傳感器到無人機之間的信號損耗自由度n之間的變量關系可以描述為式2。對式2的最小值進行求解可以實現在固定飛行最低高度情況下的無人機路徑的最優解。
在速度方面,無人機的飛行速度決定了數據采集端與傳輸節點之間建立網絡的最長時間,因此在固定的路徑需要對無人機飛行數據進行優化。優化的思路遵循2個原則,其一,在建立通信網絡后以數據傳輸完整性作為時間的控制要素;其二,在未建立數據連接時,則以無人機的最小能耗作為飛行數據的依據。以單傳感器為例,當無人機處于數據傳輸間隔且間隔固定,速度與能耗模型可以整合為:
對式(3)進行求解后,可以分別得出dn與tm之間的相關關系,將其擬合為無人機飛行過程中的x與y軸坐標,考慮傳感器之間的數據傳輸效能,無人機在建立數據收集網絡后的速度為:
其中,V表示網絡建立內的最優速度,x表示數據傳輸所需要的最大距離空間,R代表數據接收裝置的網絡連接有效半徑。在實踐中,根據不同設備參數將相關數值帶人其中便可以實現對最優速度的求解,與式3中確定的模型相結合可以求解無人機在數據收集全過程中不同節點的最優速度,以10%進行速度降低可以保障數據傳輸具有一定的冗余,并在路徑與速度規劃上實現有效的自動化控制。
4結束語
本文首先分析了利用無人機進行無線傳感器網絡數據采集技術應用的現狀,并找到其中的難點與可能面對的挑戰;其次,從采集效率的角度分析,針對無人機的優化需要將能耗降到最低,進而保障其置空時間,以及保障其傳輸效率最高進而實現傳輸的穩定性;最后,分別從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優化、無人機軌跡及速度優化3個方面給出了優化模型。在后續的應用中帶入相關設備參數便可以對無人機的具體飛行路徑進行求解,實現提升數據采集效能的目的。
作者簡介:
孔強(1974—),大專,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