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青
“換手機還不如換手機殼”,“90后”女生陳欣告訴我們,晚上下班回到家,在淘寶和小紅書上刷好看的手機殼,成了自己釋放負能量的主要方式。
據調查,75%的智能手機用戶會用保護殼,25%的用戶會購買2個以上的手機殼,來配合不同的手機造型和服裝搭配。
對當代年輕人來說,手機殼不再是單純的保護套,而是一種新型社交貨幣,可以用來表達情緒、個性和態度。價格便宜、時尚潮流、消費門檻低的手機殼,很容易讓人買上癮。
最近一段時間,陳欣幾乎每周都要換一次手機殼,“買手機殼和買奶茶一樣,幾十塊錢,價格不高,用煩了就扔,花錢的時候不心疼,很容易上癮”。
對年輕人來說,手機殼的審美意義正在超過實用意義,越來越多的人會根據季節、心情和衣服的顏色更換手機殼,而不是缺殼才會買。
蕭琴說:“每個季節我都會換不同的手機殼,比如過年買紅色的,春天買帶花的,夏天買顏色亮麗的,冬天買有質感的,心情好就用可愛風,偶爾審美疲勞就換成純色液態硅膠手機殼,手機不能經常換,但換手機殼可以換個心情和新鮮感。”
手機殼已經成為年輕人表達情緒和生活態度的方式,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玩殼工廠CEO韓冰認為,相比材質和質量,一些消費者更在意的是手機殼的內容。熱門劇集《隱秘的角落》火了的時候,印著“一起爬山嗎”的手機殼就賣得很好;而《開端》熱播的時候,手機殼上又流行印上“走出循環”。
“很多手機殼上的標語會涉及時事熱點,大家喜歡將表達自己觀點、情緒的文字和圖案印在手機殼上。”韓冰說。

電商平臺最暢銷的手機殼價格集中在10到40元,消費者大多是女性,緊跟流行文化和網絡語境,十分迎合年輕人追求小確幸的需求。
社交媒體和明星效應也在助推著手機殼消費熱潮。在小紅書等網絡平臺上扒明星同款手機殼,成了不少網友的愛好。畢竟買愛豆同款穿搭不一定有財力,但買一個同款手機殼的經濟壓力則小得多。
閑著沒事的時候,小李會打開電商平臺逛逛,經常看著看著就下單了手機殼。
她數了一下,過去已經下單了9個手機殼,平均一個月買1.5個。“單價低嘛,幾塊、十幾塊一個,而且現在的手機殼好可愛啊,各種風格都有,很彰顯個性。”小李的想法折射出的是一個群體現象:手機殼正在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早日退休”“貓狗雙全”“暴富”……印著這些文字或圖案的手機殼,是消費者心情宣泄的出口。
“要用手機殼搭配我的穿搭呀,可愛風的來一個,酷妹風的來一個,還有文藝風的也要來一個。”小吳是“95后”女生,愛好之一就是買手機殼。她告訴我們,她的購物車里總能躺著兩個沒來得及下單的手機殼,等過段時間新鮮感過了就換新。
為什么年輕人這么熱衷于換手機殼呢?因為如今的手機殼風格多變,簡約時尚、可愛少女、個性潮流、搞怪趣味……幾乎你能想到的形容詞,在淘寶的手機殼熱門風格里都能找到。還能和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比如“考試專用”手機殼,可以把知識點夾進透明殼子里,方便背誦,省電護眼;“社恐”專用手機殼,把萬能回復印在手機殼上,方便時時翻閱。
在電商平臺上,親自動手設計或制作手機殼之風,已吹進了年輕人的心房,各種工具包和教程應運而生。“85后”柳曼,經營的就是手機殼網店。“我在淘寶、拼多多都開了店,賣的手機殼不是市場貨,主打個性化定制。”柳曼介紹,自己最初是開實體配飾店的,后來生意不好做了,于是轉型線上。
“你想,衣服可以定制、鞋子可以定制,茶杯等小東西也可以定制,為啥手機殼不行呢?”柳曼說,手機殼生意有一個很重要的優勢,就是消費者以女性居多,“男性一個手機殼可以用好久,但女性不一樣,今天可以喜歡這個娃娃,明天又喜歡那個卡通IP,并且她們買手機殼是不設上限的。”
在柳曼的店里定制手機殼的消費者,七成以上是女性,客單價約30元,定制的圖片除了自己的照片、男友的照片、寵物的照片,還有一些動漫人物。
定制手機殼和DIY手機殼,讓“擁有獨一無二的手機殼”這件事成為可能。個性配圖手機殼,可以印照片、打字、放表情包……甚至不需要和客服對接,就跟自己修圖一樣快捷方便。另一邊,奶油膠DIY的風潮也異軍突起——手機殼逐漸開始3D化。還有其他新興材質手機殼類型,超輕黏土手機殼、毛線針織手機殼、絲綢手機殼……凝結了無數心血與創意,以“獨一無二”作為主要賣點的個性手機殼,可以說是狠狠拿捏住了年輕人的心。
最初的手機殼功能非常單一——保護手機。為了方便區分,我們暫時把這類單純只起到保護作用的手機殼稱為“手機殼1.0”。在手機殼2.0時代,手機殼不再是簡單的手機保護措施,而是在保護之外起到更多的“功能性”作用:那些可以側過來當手機支架使用的手機殼,就是“手機殼2.0”時代最好的例子。從根本上看,翻蓋手機殼的誕生是手機發展的必然結果。
隨著智能機一統天下,手機殼才在“必備配件”的路上找到了新的定位。融合了社交、時尚等要素,材質款式也多元化起來:硅膠、塑膠、皮革、液態硅膠、金屬、碳纖維、亞克力、木質……曾經以實用性征服消費者的手機殼,如今已然與盲盒、手辦等年輕人喜愛的新“社交貨幣”一樣,成為娛樂性、精神性消費的重要部分。
有數據統計:十年前,手機殼的保護性能和耐用性,被視為影響購買決定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優質的材料和美觀程度。而現在,買手機殼,成了一件自然而然,根本不需要考慮許多的事——有超過75%的消費者會在購入手機之后,立馬購入手機膜和手機殼湊一套;購買手機殼的消費者中,又有1/4的人擁有不止一個手機殼。
說到底,理性購置手機殼,也算是在復雜的生活中,給自己找一個簡單的情緒出口,增添一點儀式感……畢竟,以承受范圍內的價格,收獲難得的快樂,總是容易被人們所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