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近期,“演唱會”成了最熱的文娛關鍵詞。
過去三年多,受疫情影響,各類線下演出屢屢出現臨時叫停、延期擱置等狀況。不少直播平臺推出線上演唱會,雖然能解觀眾一時之渴,但人們希望走進演出場館、體驗現場感的需求依舊十分旺盛。“現場見”的訴求,在寒冰消融之時化作一場強勢歸來的觀演浪潮——有的演唱會開票“秒空”,有的演唱會還未開唱即宣布加場,展現了演出市場加速復蘇的良好勢頭。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至少將迎來200場線下演唱會。其中不乏譚詠麟、張學友、周杰倫、五月天、陳奕迅、劉若英、梁靜茹、張信哲、任賢齊、張杰、華晨宇、伍佰、張惠妹等多位重量級歌手,可謂“好戲連臺”。
重又回到演唱會現場的觀眾也為此迸發出“我為歌狂”的熱情,比如此前周杰倫在香港舉辦演唱會,單場演唱會中,不僅場內2萬人坐滿,場外還有8萬人“蹭聽”。沒有買到票的歌迷們,或擠上海濱長廊席地而坐大合唱,或登上附近摩天輪俯瞰會場,或乘坐游艇自發開辟“游艇觀演區”,堪稱“海、陸、空全出動”。
在開場的音樂聲中屏息以待,在演員謝幕后掌聲雷動,在擁擠人潮中一同歡呼…… “觀與演”從來都是一場雙向奔赴,實實在在地詮釋了現場觀演不可替代的魅力。數萬人合唱同一首歌、同一時空內同頻共振的難忘記憶、不被外界打擾的全情投入,都讓現場觀演超越了線上觀看行為,增加了額外的價值認同與情感寄托,正如一則網友寫下的留言:“線上音樂會更像聽歌,可是每一張演唱會門票里都有我的青春。”
本期,我們邀請讀者一同走近久違的線下演唱會。了解它在情懷和火爆的浪潮下,掀起了哪些在或明或暗中涌動的波濤,又在浪花中卷起了什么令人既快樂又煩惱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