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是中國供應鏈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供應鏈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維度。在新技術革命的背景下,供應鏈產業生態體系的協同發展,信息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 ,數字化、綠色化的轉型加速,使供應鏈安全可靠的體制機制初步形成,但我國依然面臨著缺乏技術創新、全球競爭加劇、區域發展不協調、供應鏈治理體制不配套等諸多挑戰,這就導致了供應鏈轉型升級放緩、增值能力不足、區域差異顯著、無法適應新技術革命要求等問題。對此,應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科技水平,推動國內外經濟協同發展,發揮配套優勢,完善治理體系,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融入社會新發展階段中。
關鍵詞:供應鏈;供應鏈現代化;新發展階段
中圖分類號:F252.1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2.035
Abstract: The new era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China,s supply chain to move towa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supply chain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China,s supply chain industrial ecosystem is developing in a coordinated mann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widely applied; digital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for improving supply chain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are taking shape. However, it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lac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ensifying global competition, un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unmatched supply chain governance system. As a result, supply chai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re slowed down; value-added capacity is insufficient;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and it canno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 this regard, targete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give full play to supporting advantages, improve the governance system, and integrate the upgrading of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the supply chain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Key words: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modernization; new development stage
新時代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提升對于迎接新發展階段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提升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是應對全球供應鏈重構的重要舉措,提升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對于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著重要作用[1]。
1? ? 供應鏈現代化的內涵
1.1? ? 供應鏈的內涵
供應鏈的內涵是從擴大生產的概念發展而來的,供應鏈是指在生產、流通的過程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最終的用戶連成整體的功能網絡結構,它將企業的生產活動進行了前伸和后延。供應鏈作為組織間交互的結構和行為,以生產運營流程中的所有組織為價值創造主體,側重于從微觀視角出發研究企業之間資源的轉換、傳遞等供應關系,依托從生產到消費環節中各級參與方的有序分工與協作,聚焦于生產經營全渠道整體效率的提升和效益的實現。
1.2? ? 新時代供應鏈現代化的內涵
供應鏈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維度,供應鏈現代化的理論研究對于應對我國經濟發展向高質量邁進的轉變和實現產業鏈結構性改革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供應鏈的現代化趨勢是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逐漸呈現出來的,現代供應鏈作為一種與傳統供應鏈相對應的概念,主要是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數據為核心要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組織方式將上、下游企業和相關資源進行高效整合、優化和協同的組織形態。現代化供應鏈具有數字化、智慧化、平臺化、服務化、綠色化、全球化等特征。現代化供應鏈既能使不同市場主體通過供應鏈各取所需,也能使不同主體之間進行有效地信息銜接與整合,共同經營供應鏈,不同主體通過參與供應鏈的生態體系建設而共同發展。現代化供應鏈利用數字化趨勢構筑而成,還需以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利用供應鏈金融的助力實現產融結合,讓供應鏈整體、各個主體之間的交易具備透明化、可視化等特點。
供應鏈作為一種特定的現代化對象,其按照構成要素可以劃分為網絡結構、運營流程、價值要素三個方面。
1.2.1? ? 網絡結構
網絡結構指的是供應鏈的各構成要素及各構成要素之間的組成方式。學術界討論出了兩種有利于各主體之間高效協作的網絡結構:一是上游產業和下游產業形成的縱向結構,二是產業與產業之間的橫向結構。但這種劃分方式具有靜態視角的缺陷,在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中這兩種結構往往不能完整地反映供應鏈的動態發展情況。與之相對應的是異質生態結構和虛擬集群結構,這兩種新型結構在信息與數字技術的完善下逐漸發展為更能適應新時代的網絡結構,能夠進行自我調整并突破空間限制,形成風險共擔、跨地域、異質化的供應鏈網絡結構。
1.2.2? ? 運營流程
運營流程是指基于一定經濟技術邏輯進行價值創造的活動的集合。傳統運營流程既包括組織內部的運營流程,也包括組織與組織之間的運營流程,除此之外,還包含跨企業流程和跨功能流程。為了實現價值創造與風險管理關系的有效平衡,運營流程應該朝著社會分工協作和關鍵點反脆弱方向發展,更廣泛地調動社會資源并提高供應鏈應對風險的協調能力。
1.2.3? ? 價值要素
價值要素是實現現代化供應鏈的保障和加速器。作為現代化供應鏈的第三個維度,價值要素包括結構管理要素和行為管理要素。為了適應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發展,價值要素要能在效率上協同創新,充分調動各參與主體的價值要素,在產業體系中建立更加有效的信任機制,因此價值要素應向協同創新要素和數字技術要素轉變。
2? ? 新時代供應鏈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供應鏈體系逐步形成和發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供應鏈中 ,形成了完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供應鏈展現出新特點。
2.1? ? 產業生態體系不斷完善,供需協同發展
在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供應鏈的過程中,我國經濟穩步發展,實現了各產業持續的整合和優化,產業集群數量多、產值高,極大地促進了產業鏈供應鏈物流效率的提升和區域協調發展[2];隨之帶來的是物流成本下降、物流績效提高、物流基礎設施完善的成果。同時,國內電商的快速普及,商品、服務類交易額度的大幅上升,直接促進了物流運輸系統的完善和發展。
2.2? ? 信息通信技術廣泛應用,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加速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信息化和數字化促進了供應鏈協同效率的提高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逐步形成以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為支撐的互聯網系統[3]。在發展數字經濟的過程中,我國也高度重視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供應鏈的數字化發展。 2019年,商務部實施數字商務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引導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快數據權威轉移,加速市場走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2021年3月,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創建工作的通知》。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供應鏈的綠色化、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
2.3? ? 提升供應鏈安全可靠性的體制機制初步形成
2019年至今,我國始終致力于采取措施來穩定并保護供應鏈。出于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實際需要,亟需發展更成熟的供應鏈穩定和安全機制。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已經成為了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供應鏈的保穩需求已經加大了宣傳范圍。為了協調供應鏈現代化系統,政府和企業之間逐漸形成了統一的保穩結構。許多省份已經采用了系統、協調的供應鏈改進機制,大大提高了供應鏈體制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
3? ? 新時代供應鏈現代化所面臨的挑戰
3.1? ? 缺乏技術創新,影響供應鏈轉型升級
盡管我國已經構建了較為完善的供應鏈體系,缺乏核心技術的創新卻依然是影響供應鏈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阻力。在供應鏈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時期,缺乏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始終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在全球競爭加劇的環境下,沒有關鍵的核心技術和完善的創新鏈將使供應鏈的現代化轉型升級面臨嚴峻的挑戰,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會受到嚴重影響。在全球貿易環境頻繁變化的今天,我國如果不能快速掌握核心技術而在技術上受制于發達國家,較高的對外依賴程度會導致我國在供應鏈轉型升級道路上存在嚴峻的斷鏈風險。隨著近年來我國在發展過程中資源有限、人口紅利消失等問題的日益彰顯,利用核心科技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訴求就更加迫切了,創新性供應鏈發展滯后、區域之間供應鏈的創新發展不平衡、創新人才的缺失都導致了供應鏈核心科技的缺失和創新水平的落后。
3.2? ? 全球競爭加劇,增值能力不足
雖然在融入全球貿易的過程中,我國供應鏈在國際分工中的參與程度不斷加強,但是許多行業仍然處在全球供應鏈體系的中、下游,比如紡織、電子、信息、機械設備等產業。在長期以往“世界工廠”的頭銜下,我國所獲得的經濟效益甚微,反觀掌握核心技術的發達國家卻往往能在全球化貿易中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在全球價值鏈調整的環境下,我國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加劇,更容易受到發達國家的封鎖和打壓,從而在供應鏈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發生增值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我國應對供應鏈的數字化競爭經驗不足,導致大多數企業未能實現供應鏈數字化,無法實現供應鏈全流程的數字化升級。
3.3? ? 區域發展不協調,東部和中部地區發展差異顯著
近年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之間供應鏈發展水平不協調的問題逐漸顯現,這對于提升全國供應鏈的綜合水平十分不利。其中東部沿海地區資源更豐富,資金和人口聚集導致了該區域經濟的良好發展,而中西部地區受制于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水平低,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大量土地和資源被閑置;另外,城市與農村之間、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隨著這一不平衡現象的不斷加劇,供應鏈現代化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這對于供應鏈現代化的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了持續的負面影響。
3.4? ? 供應鏈治理體制不配套,無法適應新技術革命的要求
當前國際供應鏈布局發生深刻調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仍然錯綜復雜[4]。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往來日益深化的今天,逐漸變化的市場環境對全球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國際供應鏈治理體系并未因此而加以改革,在實際的應用中往往會導致供應鏈的穩定性不強、安全性不高,更有公司因供應鏈彈性不強,在面對此類現象時出現供應鏈斷裂的情況,并因此蒙受損失。對于很多公司來說,在增加供應鏈彈性這一問題上往往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信息來源的外部性和結構設計的復雜性使企業在短時間內完成供應鏈現代化變得十分困難,從而無法抵御供應鏈帶來的風險。長遠來看,企業只有在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前提下調整供應鏈,才能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規避風險并保持穩健發展。
4? ? 新時代實現供應鏈現代化的對策措施
進入新時代,在經歷特殊環境后我國經濟穩定恢復,外貿競爭新優勢不斷加強,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將為供應鏈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新時代背景下,想要實現供應鏈現代化就要立足于實踐在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和國際雙循環的道路上久久為功、持之以恒。想要實現供應鏈現代化就必須發揚我國的競爭優勢,制定針對性的供應鏈政策,通過頂層建鏈、平臺強鏈、生態補鏈等方式鍛長板、補短板。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產業體系,注重發掘傳統產業的優勢,激發工業互聯網對制造業的賦能作用[5]。提高供應鏈中各個節點和鏈條的競爭力,讓各個節點、鏈條之間相互配合、互為支撐,鞏固基礎競爭優勢,立足核心競爭優勢,培育配套核心優勢,全方位、多層次地塑造供應鏈現代化格局。
4.1? ? 提高科技水平,推動供應鏈技術創新
新時代要想實現供應鏈現代化,就需要推動科學技術的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確保供應鏈的長足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需要在供應鏈的各節點、各鏈條上提高主導權和創新力。新時代背景下,全球競爭加劇,讓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加劇。現階段,美國試圖改變現有的市場秩序從而建立貿易壁壘,對其他國家施加競爭壓力;美國在供應鏈關鍵節點、關鍵鏈條上極具話語權和影響力的現狀加劇了這一現象。因此,我國想要在貿易壁壘增加的不公平競爭中實現供應鏈現代化,必然要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以在全球供應鏈市場上擁有更高的主導權和控制力。
在提升核心競爭優勢、推動供應鏈技術創新的關鍵時期,要把握好新時代新技術革命的基本特點,著力解決創新鏈滯后于供應鏈的問題。一是要創建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和知識型社會,讓社會成員逐步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讓每位公民都成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主體,鼓勵建設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讓學習知識的風尚深入民心。二是要進行教育體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注重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之間的合作機制,促進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以適應我國改革的實際需要。三是要在雙向開放戰略中學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利用好其他國家的資源,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總結我國在技術創新之路上存在的問題,加強供應鏈主體的創新動力和持續競爭力,促進供應鏈的高質量發展。
4.2? ? 提升競爭優勢,推動國內外協同發展
供給側和需求側協同改革,大力發展現代供應鏈,促使我國形成互利共生的供應鏈生態系統。在生產要素上,要實現要素最優配置,提升產業增長的數量和質量,提升要素結構優勢。同時,用改革的方法推進結構調整,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發揮傳統要素潛能的同時培育新型要素,促進新舊要素的升級。新時代是數字經濟時代,我國供應鏈要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的趨勢下提高現代化水平,不斷釋放促進產業發展的經濟實力。在技術更新和技術創新的數字經濟時代下,依托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我國可以形成全新的價值鏈構建體系,以應對人口紅利消失等現象影響下的傳統生產要素成本增加的問題。
新時代,隨著大規模全球化產業的布局和運作,我國供應鏈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我國國內市場廣闊,在國內市場耦合效應的綜合影響下,本土供應鏈的產業升級依然具有廣闊的前景。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我國在利用本土市場實現產業鏈優化升級、提高生產力水平、塑造新型城市圈和產業集群等方面依然具有一定優勢。這對于提升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規模、提高國家影響力和話語權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全球技術創新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新時代,我國應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完善市場體系,優化產業結構,助力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持續提高。
4.3? ? 發揮配套優勢,推動跨區域融通協作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供應鏈系統和物流完備的制造產業集群,在這一基礎上應更進一步地完善各類配套設施和環節。只有以市場化提高區域之間的融通發展能力,優化跨區域運營環境,才能發揮好配套優勢,鞏固好現有的配套格局。一是要以大城市為核心,帶動周邊區域發展,形成發達的交通網絡和通信基礎設施網絡,塑造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系密切的城市群和都市圈。農村的供應鏈發展很難靠自身積累完成,要讓城市和城市之間、城市和農村之間深入結合,促進城鄉一體化,形成新型的跨地區供應鏈產業格局,以城鄉結合、協同發展為基礎帶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帶動供應鏈現代化的全域發展。二是要促進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協同發展,依托東西部對口協作的戰略部署,提升西部地區的產業承接能力。隨著我國產業的整體發展,西部發展落后的情況得到了足夠重視,接下來應持續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政策,持續優化產業結構,通過更好地利用土地、人口及政策優勢解決沿海地區優勢減弱、中西部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三是加強對特殊類型地區的支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特殊類型地區的發展條件有限,在該類地區想要提高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并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往往困難重重,更要注重跨區域協同發展。
4.4? ? 完善治理體系,推動供應鏈公平競爭
新時代,要讓供應鏈現代化的發展軌跡符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技術革命的背景下,我國應展現大國擔當和國際責任感,既要廣泛地參與國際分工,又要完善適應新市場秩序的供應鏈治理體系,加快制定供應鏈產品信息、數據采集、數據交易等關鍵共性標準,讓我國在深化國際分工的過程中有規則可依,實現國際供應鏈治理水平的新發展。國家應該從實際出發,構建完善的現代化供應鏈構建體系,讓供應鏈朝著現代化、數字化、標準化、網絡化方向發展,推進供應鏈標準的重構和升級,促使我國供應鏈治理體系同國際標準接軌。
長久以來,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始終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建立公平的國際供應鏈治理體系,以合作代替沖突、以共贏代替零和,才能讓各國融通資源,讓各國的產業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汪彬,陽鎮.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功能定位、風險及應對[J].社會科學,2022(1):73-81.
[2] 宋華,楊雨東.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的內涵與發展路徑探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2,36(1):120-134.
[3] 張其仔.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新進展、新挑戰、新路徑[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131-140.
[4] 何黎明.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與現代化[J].供應鏈管理,2021,2(1):7-12.
[5] 沈厚才,陶青,陳煜波.供應鏈管理理論與方法[J].中國管理科學,2000(1):1-9.
收稿日期:2023-02-08
作者簡介:張玉婷(1999—),女,山東淄博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學與工程。
引文格式:張玉婷.新時代中國供應鏈現代化的內涵、挑戰與對策探究[J].物流科技,2023,46(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