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4 月關于中國茶葉的國際標準 ISO 20715:2023《茶葉分類》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六大茶類分類體系正式成為國際共識與國際通用標準。該標準對于普洱茶的分類劃分引發了爭議。為持續加強普洱茶產業的規劃,推進普洱茶產業長期高質量發展,云南省普洱茶協會作為行業引領協會,于6月1日召開了“關于茶葉分類意見與建議研討會”進行主題討論。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副主任吳曉青,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培及云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張祖林出席會議,提出“群策群力推動云南普洱茶產業發展”會議精神。
圍繞“普洱茶的茶葉分類”“普洱茶是否可以爭取成為一個新茶類”“若普洱茶不能申請成為新茶類的影響”及“普洱茶可能成為新茶類的依據”等主題,茶界專家學者、茶企代表分別從不同角度對茶葉分類進行解讀,積極分享真知灼見,深入發表不同建議,對云南普洱茶產業發展方向寄予了熱切期望。云南省茶葉公司原辦公室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蘇芳華,云南大學生物系教授高照,普洱茶獨立評論人石一龍等茶學專家及文化學者就“中國茶葉國際標準制定ISO 20715:2023《茶葉分類》”“普洱茶到底是什么茶”等主題進行解讀,從不同角度論述了普洱茶成為新茶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蘇芳華表示,我們要堅持普洱茶是從云南大葉種曬青茶來的,《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里面普洱茶的定義是,產自云南的大葉種鮮葉,經過殺青、揉捻、曬干之后,形成的曬青茶,和用曬青茶壓制的緊壓茶;經過陳化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和緊壓茶及運用云南大葉種種曬青茶經過后發酵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云南普洱茶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專委會主任、云南弘益大學堂校長李樂駿,云南大益茶業集團副總裁李占文,云南龍園號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朝康等企業家代表,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分析了普洱茶獨立成為一大茶類對促進茶產業、茶科技與茶文化的重要意義。李樂駿對茶葉分類國際標準出臺的現實提出三方面對策:短期對策,基于現實,認清短期內基于“六大茶類”分類體系去破題,可行性極低。建議密切關注國際標準可能帶來的對于出口外銷的不利影響,提前制定預防性,改善型措施。中期對策,主導制定多個在國內,國際有影響力的普洱茶行業新標準。尤其是消費端的標準,把修訂08國標盡快提上議事日程。研究并推廣“六大茶類”之外的新的分類體系,新分類以發酵為綱。強調發酵這一普洱茶真優勢,核心優勢。長期對策,建設一批千億云茶“基礎設施”,全力培育一批云南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的領軍人才。
眾多茶人及媒體代表也紛紛發言,從普洱茶的自然優勢、生產工藝、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等方面論述了普洱茶與其他茶類的區別及獨特性。云南省普洱茶協會會長董勝表示,協會將匯聚茶界專家學者、茶廠茶企的力量,從“普洱茶品牌打造”“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普洱茶產業領軍人才培養”“千億云茶基礎設施完善”等方面,統一思想,同心協力為普洱茶能夠獨立成為一大茶類注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