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波
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活動難開展、作用難發揮,是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大難題。鐵嶺市清河區積極探索流動黨員管理辦法,采取四項舉措切實把流動黨員組織起來、管理起來、凝聚起來,確保黨員“流而不失”,擁有踏實的歸屬感。
推動精準化排查,為流動黨員登記造冊。“村里為我們發放的縣域流動黨員證,讓我們在外打工的時候又有了一個身份證明,以后不需要打電話問來問去了。”清河區聶家滿族鄉聶家溝村流動黨員毛立元開心地說。去年以來,鐵嶺市清河區指導各鄉鎮、街道黨委把加強和改進農村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及時補充完善流動黨員信息臺賬,發放《致流動黨員的一封信》1200余封,對每名流動黨員進行詳細登記備案。統一設計制作了縣域流動黨員活動證,內設黨員交納黨費、參加組織生活、參加積分管理等內容,記錄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等情況,有效解決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不及時等問題。
推動常態化互動,與流動黨員保持密切聯系。“春節回家了!跟老黨員一起學習、共同研究村里的事情,感覺我們不再是離家的孩子,有了依靠。”清河區楊木林子鎮養馬大屯村流動黨員朱延明感慨道。清河區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推行“1+N”的方式加強黨支部與流動黨員互動聯系,為每名流動黨員確定1名支委成員作為結對聯系人,每月準確掌握流動黨員的流出地、工作地等動態,及時了解流動黨員外出期間的思想、工作、學習情況。同時,積極探索“黨建+即時教育”模式,推行“把支部建到網上、把黨員聯在線上”的管理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對流動黨員進行實時教育培訓。類似這種“線上+線下”的本地黨員和流動黨員的互動學習交流,各村黨支部開展了至少130次。
推動立體式服務,提升流動黨員“政治歸屬感”。清河區為全區流動黨員統一定制了“流動黨員加油包”,其中涵蓋一張流動黨員連心服務卡、一本流動黨員學習筆記、一枚黨員徽章、一本縣域流動黨員活動證和《致流動黨員的一封信》,鼓勵流動黨員隨時“充電加油”。指導各黨委建立流動黨員“政治生日”名冊,通過編發短信、微信聯系等方式送出祝福、提出希望,為流動黨員過網上“政治生日”236人次,讓流動黨員“離鄉離土不離黨”。同時,堅持主動走訪流動黨員家屬,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真正把黨組織的關懷送到黨員心中,確保流動黨員“不斷線”。
推動聯動式發展,讓流動黨員當好“村屯先鋒”。為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流動黨員助力家鄉發展的參與度,清河區鼓勵流動黨員把資金、信息、技術帶回來建設家鄉。以流動黨員中的青年黨員為主,帶動村內年輕人外出務工,讓更多的農村黨員群眾愿意跟著“先行者”走出村屯、走進城市,推動外出人員在耕種所得基礎上再收獲一份報酬,既保證了外出務工人員的生活來源,也進一步壯大了流動黨員隊伍,為建立外地流動黨支部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