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一部文學作品,其內容、形式和意蘊都是多層且復雜的。我們從語言、形象、情感等角度去欣賞作品,從而獲得審美體驗,提升審美能力。
1.從語言角度欣賞作品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不同的語言形式會收到不同的語言效果。從語言角度分析作品時可以從作品的煉字、修辭、句式變化、語言風格等方面入手。
如《沁園春·長沙》,用詞簡潔、生動、準確,一個“看”字總領七句,“遍”“染”“透”化靜為動,寫出了萬山紅葉的艷麗熱烈、滿江江水的清澈如“碧”;“爭”“擊”“翔”“競”寫出了萬物在深秋競相自由地活動。一個“看”字引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秋景圖,不禁讓讀者“由文生情”,真可謂言近旨遠。
2.從形象角度欣賞作品
形象是支撐文學作品的“脊梁”。在小說中,人物形象是把握作品主題的一個方向,深入挖掘形象對我們欣賞、理解作品至關重要。
如《哦,香雪》中的一處細節描寫,當香雪看見渴望已久的“文具盒”,“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籃子,心跳著,雙手緊緊扒住窗框,認清了那真是一個鉛筆盒,一只裝有吸鐵石的自動鉛筆盒”。“放”“跳”“扒”這一系列動詞寫出了香雪對“鉛筆盒”的無比渴望,為后文她義無反顧地登上火車,用“四十個雞蛋”換“鉛筆盒”作了鋪墊,進一步刻畫了一個渴望知識、向往新生活的、堅毅執著的女孩形象。
3.從情感角度欣賞作品
清代袁枚曾說:“詩者由情生者也。”好的作品是飽含作者情感的,情感的賞析是我們欣賞、解讀作品不可缺少的環節。
如《致云雀》的開頭一句“你好啊,歡樂的精靈!”用“歡樂的”“精靈”來描寫“云雀”,可見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再如詩結尾“交給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歡欣,和諧、熾熱的激情就會流出我的雙唇,全世界就會像此刻的我——側耳傾聽”,作者充分表達了對“云雀”追求光明、自由、理想的贊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