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民
內容介紹
“五四運動”以來,出現了以接近群眾的白話語言反映現實生活,以打破舊體詩格律形式束縛為主要標志的“新詩”,也稱“現代詩”。它形式自由、形象鮮明、音節和諧,可抒情、可言志、可說理,是一種頗受歡迎的文學形式。
精品展示
一朵野花
◎陳夢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笑,
上帝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
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
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
(選自《夢家詩集》)
●賞析
一片風景便是一種心境。詩人通過對一朵野花孤獨而短暫的生命的觀察,透露出對生命的深切感懷和由衷禮贊。
一朵野花的生命是短暫的,雖然“他”也曾美麗芬芳,然而自然的規律不可違背,短暫的盛開之后便是枯萎,這便是“他”注定的命運。在時間的長河里,“他”是不幸的,然而野花并不悲戚,因為“他”知道生命的永恒就是由處于循環狀態的無數個體生命的片段連綴而成的。在短暫的生命里,“他”要享受自然給“他”的恩寵,“他”要向那永恒的太陽發笑,借著那醉人的春風,向太陽炫耀“他”短促的生命之美。
在遼闊的荒野,野花太不起眼了。然而野花并不在意自己的渺小,“他”關注的不是生命個體,而是具有永恒意義的整個宇宙。“他”對風的柔或怒、對生存環境的優或劣早已失去了普通生命個體應有的敏感,而是以一種“聽慣”的姿態超然地面對。“他”的思想完全被追求生命永恒的理想填充了。在生存的搏斗中,“他”沒有夢,沒有幻想,“他”要把握住現在,證實自己的存在。
野花的生存態度是詩人禮贊的生存態度。在詩人看來,被束縛在時間和空間范疇中的人類,無疑是同野花一樣渺小的,但是人類應該像野花一樣,不悲觀、不自嘆,珍惜生命的價值,在生命的充分展現中,在生存搏斗中獲得自我的超越。
懸崖邊的樹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異的風
將一棵樹吹到了那邊——
平原的盡頭
臨近深谷的懸崖上
它傾聽遠處森林的喧嘩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獨地站在那里
顯得寂寞而又倔強
它的彎曲的身體
留下了風的形狀
它似乎即將傾跌進深谷里
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
(選自《曾卓抒情詩選》)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詩人被一棵長在懸崖邊的樹點燃了內心的火焰,通過描繪這棵樹,塑造了一個歷經苦難卻又懷著堅定信念的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形象。
第一節,詩人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由開闊的平原、無名的深谷、高高的懸崖組成的立體畫面,以平靜的口吻講述了“奇異的風”迫使“樹”離開廣闊安全的空間,在生死一線的“懸崖”邊求生存的狀況。
第二節寫“樹”本身孤獨、寂寞卻又倔強的精神狀態。盡管它的狀況不容樂觀,但它并不屈服,它孤獨而頑強地站立著。“樹”傾聽著“森林的喧嘩”,感受著“小溪的歌唱”,這一片平和的景象卻掩蓋不住“樹”心中的孤寂和對“森林”“小溪”所擁有的自由的渴望。“森林”和“小溪”所代表的自由就像春風融化堅冰、陽光帶走陰霾,給讀者以溫暖和希望。因為在“樹”看得見、聽得到的地方,未來就在那里。
第三節寫樹的姿態,“樹”的堅韌躍然紙上。“樹”代表了詩人自己,代表了當時有著奮發圖強精神與崇高靈魂的中國知識分子,是詩人摧不毀、壓不倒的意志的寫照。所以,“樹”的飛翔也是詩人生命的飛翔、意志的飛翔。他與“樹”一樣沉默地抗爭著,堅信自己將迎來美好的明天。
詩人緊緊抓住樹的品格,把主觀的、哲理性的思考和客觀的、感性的形象有機地融合起來,賦予了“樹”深厚的內涵,表現了自己不為逆境所屈服的堅強品質,抒發了自己對理想和美好未來的追求和向往。
白蝴蝶,黑蝴蝶
◎宮 璽
檸檬黃
檸檬黃泛濫了無邊原野
卻泛濫不了
幾只小小的蝴蝶
白的雪一樣白
黑的墨一樣黑
翩然不歇上下起舞
把無邊的檸檬黃舞成朦朧的遠景
把黑翅白翅舞成鮮明的特寫
哦,蝶呀蝶呀
知不知彼此顏色有別?
是不是在爭勝負優劣?
也許無知
只是茫然群飛
也許有知
但求相親相悅
那么檸檬黃呢
檸檬黃的菜花是否辨識白蝶黑蝶?
(選自《抒情的原野》)
●賞析
“莊周夢蝶”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也給予后人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由此演繹出的文學作品實在數不勝數。宮璽的這首《白蝴蝶,黑蝴蝶》在同類題材中別開生面,它表現出一種相對的觀念與和諧的思想,富有哲理。
春天,油菜花開滿了田野,一眼望去,無邊無際,蔚為壯觀。油菜花的清香吸引了蝴蝶翩翩起舞、上下紛飛。這是詩人描繪的畫面。油菜花“泛濫”成無邊無際的“檸檬黃”,這是“強大”;幾只蝴蝶翅膀的白色與黑色,這是“弱小”。油菜花的“強大”與蝴蝶的“弱小”是相對的,因為油菜花雖然多,但它是靜態的,容易被人忽略;蝴蝶雖然小而且少,但它們是動態的,能夠吸引人的注意,它們“上下起舞”,反把“無邊的檸檬黃舞成朦朧的遠景”,而把自己的“黑翅白翅舞成鮮明的特寫”。
當然,就油菜花和蝴蝶本身而言,是無所謂“遠景”和“特寫”的,這是存在于它們之外的又一種的眼光,因此,強與弱還取決于看問題的角度和觀念。這種眼光也可以說是詩人的眼光。詩人作為觀景者存在于畫面之外,首先看到的是無邊的“檸檬黃”,而后被飛舞的蝴蝶吸引了注意力。眼前的現象引發了詩人敏銳的思考,所以在詩的第二節,詩人直接發問:你們“知不知彼此顏色有別?是不是在爭勝負優劣”?兩個“也許”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現象的困惑與擔憂。然后詩人又表達了自己的愿望:“但求相親相悅”,希望油菜花也能“辨識”這個道理。
這首詩塑造了“檸檬黃”和“蝴蝶”兩個意象,色彩對比鮮明,畫面明麗清秀,融哲理于詩化的意境中,朦朧而不晦澀。
鏈接中考
閱讀下面的小詩,按要求作文。
言論的花兒/開得愈大,行為的果子/結得愈小。(選自冰心《繁星》)
請以“言與行”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不少于600字。(稿件請投至“山西省太原市第232號郵政信箱”或“zkb.zwzk@163.com”,我們將擇優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