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怡
外婆家門口有一條無名小河,小河清極了,像一面透亮的鏡子。微風吹過河面,便立刻蕩漾起一圈圈波紋,陽光灑下來,小河便猶如長長的錦緞在閃閃發光。
外婆常常給我講述這條小河的由來。多年前的一個夏季,大自然似是受了委屈,一聲不吭地生著悶氣,連著幾個月都不曾下一場雨。田中的莊稼似成了奄奄一息的老人,園中的蔬菜瓜果也都耷拉著腦袋,人們更是為了眼下的收成而感到憂心忡忡。村長說“不能坐以待斃”,然后號召全體村民一起來挖一條小河,用于灌溉。烈日當空,鄉親們連日埋頭苦挖,終于,在大家的歡呼聲中,小河誕生了!
從那以后小河開始履行著自己的使命。男人們來這里挑水灌田,河水唱著歡快的小調進入田壟;女人們來河邊洗菜、洗衣,閑聊家長里短,小河的柔波浸潤著她們的雙手;孩童們到水邊抓魚捕蝦,嬉戲玩鬧,鏡子般的小河倒映著他們跳躍的身影。小河承載著鄰里鄉親的喜悅與孩童的天真無憂,一路唱著潺潺的歌。
兒時,由于父母在外工作,只能跟著外婆一起生活的我偶爾會感到孤獨。每當我見到其他同學放學后撲向自己父母的懷抱時,每當我遇到向父母撒嬌吵著要買糖的小伙伴時,看著夕陽西下,別人牽著爸爸媽媽的手蹦蹦跳跳回家時,我的心里總會升騰起一種莫名的苦澀。我會來小河邊,吹吹風,看看岸邊隨風飄搖的小草,摘一朵不知名的有些落寞的野花。“爸爸媽媽,我真的很想你們!”當我忍不住用小木棍在河邊寫下這樣的字眼,然后靜靜地坐著,將臉埋在腿間的時候,清清的河水來輕輕撫摸我的腳脖,似乎在輕聲地安慰著我。小河成了我童年時代的傾聽者,岸邊的每株小草,河底的每顆圓潤的鵝卵石,都了解我的心事,懂得我的孤獨。
如今,我已跟隨父母來到城市,小河成了遙遠又清晰的回憶。夜色如墨,當我從繁重的作業堆中抬頭,萌生放棄的念頭時,小河叮咚的流水聲仿佛又在耳畔響起。聽外婆說,小河匯入的那條大河叫做流沙河。自從被鄉親們挖出來以后,小河從來沒有斷流過,它日夜不停地朝著流沙河奔涌。也許人也應該與河一樣——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
此刻,想到小河只身向前的姿態,我又輕輕捻亮臺燈,從桌旁的書架取一卷書,在字與段的背后尋找屬于我的遠方。
指導老師:戴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