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凌
“你看你,咋這么不省心!”一位年輕媽媽重重地拍打著小姑娘身上的塵土,小姑娘耷拉著腦袋,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這一幕,讓我想到了我的母親。
從小,我也是一個“不省心的孩子”,但母親很少因為我的不省心對我嚴加指責,始終以一顆溫暖包容的心接納我、鼓勵我,給我涂上積極樂觀的性格底色。
天底下的母親看自家孩子多是滿眼的好,明明我五音不全,吐字不真切,母親還要教我唱歌。母親說:“沒事,咱又不是得靠歌唱過一輩子,不想學就不學了。”
該上學了,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家娃有出息?當數學老師的母親更不例外。沒想到的是,數學讓我整個求學階段都痛苦不堪。小學最初的算數,我一直用木棒,一大堆,幾十上百根。上了初中,又加了物理,后來又加了化學,數理化我從沒及格過,學習在我如同地獄般煎熬。
母親不信邪,偏科咋能偏得那么離譜?她披掛上陣助我克敵。我的接受能力讓一直被稱贊教得好的母親,開始懷疑自己的教學能力……最后,她以“哪張嘴都會有自家的飯吃,娃可能吃的不是數理化那碗飯”,結束了對我的幫差工作。一個優秀的教師對著自家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足見她的沮喪與絕望。盡管如此,母親依然樂觀,她說,我娃語文好,身體好,心眼好,哪一畝三分地都能養活人。
我的母親一直嘗試著,也一直放棄著,卻不急不躁,和風細雨。在母親的無限接納和包容之下,我快樂自由地成長起來了,后來成為一名語文老師。
母親對我的教育也讓我明白,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昂起頭,在人生路上走出最好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