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懷海
新的一年,新的啟程。新的希望,新的篇章。
一本創辦四十余年的行業讀物,雖然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出版物,但一直名不見經傳。幾經更迭,幾度換血,長期在低檔次徘徊,沿襲傳統思維,重復簡單的原始勞動,辦刊水平并不理想。放眼許多后起之秀的雜志,紛紛進入核心期刊。守土有責,失職之過,難以贅述。管辦合一,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用好人,走活棋,眾人著力支持《品牌與標準化》雜志的向好向前。承載復蘇之念,秉持精益求精的態度,二次創業,逐夢新境。
《品牌與標準化》雜志社是由2013年6月份轉企改制成立的獨立法人單位,此前是2000年成立新質量雜志社,為縣處級事業單位。新質量雜志社編輯出版《新質量》和《企業標準化》兩份刊物,都是1980年創辦的雜志。《新質量》雜志原為遼寧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遼寧計量與管理》,2000年更名為《新質量》;《企業標準化》是遼寧省標準化研究院主辦的刊物,2018年底更名為《品牌與標準化》,一社兩刊,均由48頁增加到64頁,再由80頁到96頁。2003年10月,全國治理報刊散濫,創辦僅三年的《新質量》雜志因為管辦不分,被迫停刊。2012年8月,作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雜志社的主管上級將其轉企改制。全體在編人員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雜志社空殼轉制。熟悉業務的人離開崗位,重新招聘社會人員辦專業期刊,外行不肯下功夫學習,半月刊的雜志改回雙月刊,稿源少就擴大字號和行間距,六年更換八九位社長主編。發行銳減,廣告為零,好端端的傳媒資源沒有發揮應該有的作用。2019年下半年,主管單位變更為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在主管領導的重視下,調整人員和辦刊思路。三年半來,《品牌與標準化》雜志由每期的96頁增加到128頁,今年開始擴充為192頁。稿源充足,作者遍及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內容從品牌、標準、計量、質檢、特種設備擴大到藥檢、食檢、農檢、醫療器械和認證評審方面,是國內目前市場監管系統最具綜合性的刊物。與中國計量大學合作,同多地檢驗檢測機構聯辦,資源共享,合作雙贏,申報國家核心期刊,充分反映專業內容,開展技術交流,向著高端的學術化邁進。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對2022年140種刊期進行編輯校對質量大檢查,《品牌與標準化》以萬分之0.1的差錯率名列榜首。這是雜志創辦四十余年來的最好成績。同時,雜志社還成為期刊協會的理事單位,經營收入連年增長,自給自足,告別了等靠要的日子,成為主管主辦單位的服務窗口和文化名片。
只有愛崗敬業的人,才可能干好工作。身在曹營心在漢,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倘若迷戀官場,即便是身在崗位,也不乏棲身謀生混日子。認真鉆研編校,努力學習業務的人才是求真務實。盡管傳統媒體普遍不景氣,轉制后雜志社普遍缺乏吸引力。不被人看好,地位缺失,常不受待見。為人所用時發篇稿,長久發展欠助力。小眾期刊,讀者有限,影響面窄。從業者深知,升官發財莫入這行,志趣愛好甘循此道。愿這份刊物能夠早日成為品牌與標準化的典范,使之成為標準的報道者,品牌的宣傳者,質量的追蹤者,市場的觀察者。立足行業,服務全國,規范出版,辦成佳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