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大市場概述為切入點,介紹了大市場的概念以及大市場監管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闡述了市場監管的相關基本理論,并且提出了我國質量信息標準化的研究現狀,進一步對大市場監管環境下質量信息標準化的應用可行性進行了相應的探討和分析,希望能為我國市場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大市場;監督管理;質量信息;標準化建設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3.01.008
Research on Standardization of Quality Information in the Market Supervision Environment
ZHANG Yan
(Xuancheng Xuanzhou District Market Supervision Bureau,Xuancheng 242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big marke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big market and the importance of its supervision. On this basi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evant basic theories of market supervision,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quality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in China,and furth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feasibility of quality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of large market supervision,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as market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big market;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quality information;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隨著經濟發展和建設的不斷深入以及科學技術的進一步優化提升,我國的經濟體制也在面臨著不斷地轉型和改革,在開展轉型工作的過程中,市場監管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監督和控制作用,但是在對市場繼續進行約束,以及對市場環境進行優化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矛盾以及挑戰,尤其是此前所實行的很多經濟體制難以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和新趨勢,甚至在此過程中出現的職能交叉以及多頭管理的問題,很難能夠滿足當前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需求,為此必須對市場環境下監管工作的開展進行相應的探討和分析。
1.1大市場概念
大市場指的是囊括了一系列不同行業服務以及產品,并且彼此之間形成了密切的交互關系,從而構成了一個市場。這一交互關系,主要體現在消費者的觀念與消費行為之中。大市場的建設能夠推動經濟發展新格局的建設,也是經濟發展新格局建立健全的內在要求。根據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所提出的意見,表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市場管理制度及其規則,能夠有效地避免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風格主義對于經濟建設發展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打通制約當前經濟發展和經濟循環建設的關鍵,也進一步促進各商品要素以及商品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通,建立健全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我國市場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的轉變,構建更加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2大市場監管環境下質量信息監督管理現狀
截至2021年11月底,市場監管總局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標準,完成總局門戶網站部門規章主動公開欄目和內容的改造完善,實現格式統一、內容完整、權威規范。加強政策解讀和互動交流。2021年,通過總局門戶網站發布更新各類政府信息15250篇,舉辦或參加22次新聞發布會,發布政策解讀稿件80篇(文字性政策解讀48篇、圖解32篇),新開設總局門戶網站專題欄目6個,維護專題欄目25個,接收并辦理公眾留言24251件,總局門戶網站全年總訪問量達7600多萬人次。依法辦理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2021年,共收到2258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2020年度結轉29件;共辦結2260件,結轉2022年度繼續辦理的27件。從申請人類型看,以自然人申請為主,共2203件次,占97.48%,法人或其他組織57件次,占2.52%。全年受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722件,結果均為維持;全年未經復議直接起訴的6件,復議后起訴的4件,法院判決結果維持的7件,尚未審結的3件。
2.1市場監管產生的原因
改革市場經濟體系是一種重要的經濟體系,也是資源分配的一種主要方式,也被稱為自由市場經濟,或者是自由企業經濟,在改革市場經濟體系的發展與管理之下,自由市場內部所使用的自由價格機制,能夠對產品的生產以及服務的使用產生積極的引導,在受到信息不對稱信息壟斷以及各種公共品等因素的不良影響時,市場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應用問題,尤其是無法保證商品和勞務的分配效率,從而導致市場失靈問題的出現。為了能夠避免市場失靈問題的出現或者是在市場失靈后及時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必須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體系,市場監管體系是對市場問題進行處理的有效載體和執行主體。通過這一體系的建立健全能夠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以及壟斷問題等棘手問題的存在,并且能夠為公共產品的提供奠定堅實的基礎。
2.2市場監管的主要內容
市場監管的內容在理論層面上,看來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分別是市場主體的準入以及市場主體行為。在對市場主體準入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監管工作,也就是市場主體準入前以及市場主體準入后,在準入前應該對市場主體的相關資質以及信息進行嚴格的登記和審核,從而能夠有效杜絕非法經營主體以及不合理投資進入當前市場。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確定當前企業符合市場準入條件時,應該對企業主體授予市場主體資格,并且明確當前企業需要履行的權利以及義務,而市場主體在獲得準入資格后,也應該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約束,避免未按登記要求開展經營等違法行為的出現,因此必須定期由專業人員以及管理者對正處于經營狀態之中的市場主體開展回訪和巡查工作。對市場主體行為進行監管,主要是針對當前已經獲得市場準入資格的市場主體,在進行銷售和經營過程中所開展的市場行為進行跟蹤監管,主要是針對企業制假販假以及行業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等行為進行監管,在確立新的市場監管體系之后,無論是質量監測工作還是標準化和質量監管工作都應該納入當前市場監管工作體系之中,從而進一步壯大綜合執法的力量,提高專業執法要求。
2.3市場監管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市場監管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以下三個基本原則,分別是公平、公正以及公開原則,公開原則主要指的是在進行市場經營過程中,必須對相關信息進行公開處理,只有做到市場信息的公開產品信息的公開以及企業信息的公開,才能夠保障當前市場的透明度,進一步優化產品的安全系數,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安全。而公平原則,則主要是指在法律層次上對當前市場各個主體的主體地位進行確定,使各個主體在進行生產經營的過程中,能夠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并且使用平等的合法權益,履行平等的合法義務,使各主體能夠在法律完全平等的基礎上來開展經營活動。最后還應該遵循公正原則,公正原則,主要是針對市場監管部門而言的在公正原則的指導下,市場監管部門再行使監督管理職責的過程中,必須公正的對待各個市場主體,盡可能做到不偏不倚,嚴格地按照法律法規來對市場主體進行獎勵和懲罰,從而能夠維護正常的市場經營管理秩序。
3.1市場環境質量信息現狀
首先,缺乏質量信息標準影響了創造良好商業環境的目的。更加完整的市場規則是創造良好環境的前提,以確保不同公司之間的健康競爭,并確保監管機構的執法的公平性。此外,不規范的質量信息也導致了在評價產品質量時導致缺乏更合理的標準和依據,公平競爭的規則也容易被打破。此外,對監管信息缺少客觀和準確的判斷,極大地影響了執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二是缺乏質量信息標準性,從而阻礙了質量信息交換的方式和路徑。由于海外對產品的質量信息嚴格地把控,導致了質量路徑中信息交流的障礙,從而使得企業成本增加,而國外貿易措施在技術上的限制,也會給中國制造造成不小的麻煩。
最后,缺乏質量信息標準,從側面削弱了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再從實際情況出發,我們發現,中國消費者網和投訴網每年收到的消費者投訴數據上顯示,多達10萬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質量表述和信息不清晰有關,這樣就會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此外,雖然我國對產品質量方面做出了改善,但整體質量水平仍存在著不平衡不規范現象。在呈現一些關鍵的質量信息時,仍然會出現避實就虛的現象。
3.2產品監管質量信息的現狀
由于質量信息的共享很難在各地方的各個部門間實現,因此,國家政府的政務一體化建設就會出現不小的難度,各地區所涉及部門的產品和質量信息要求也都很難同步化,信息的交流也就會有一定的限制,這也就會進一步導致無法充分體現質量監管政務服務體系的整體效果。此外,由于監管難度大,監管環境復雜,質量管理集成效率降低,從而也導致了支撐國家政務集成服務平臺的建設難度加大。其次,各級監管部門的產品目錄不同,無法形成龐大的市場監管力。在整體的發展中,兩國各級監管部門都建立了產品目錄,但在建立的基礎和方法過程中,同一產品的標志存在異同,不同領域的業務也都存在著差異,因此無法形成產品質量監管領域的唯一標識。最后,檢驗機構的檢測指標很難標準化,難以對產品進行多維度的監督檢查。從產出到銷售再到消費,所有環節都需要有關監管部門對質量進行嚴格把控。各級生產企業和監管部門在檢驗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收集了龐大的有效信息,但由于檢測角度的限制和產品檢測指標的差異,檢測結果的共享有效性就有待商榷。
4.1質量信息標準化的技術保障
在互聯網+應用的大背景下,物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實現了更加高效的有機結合,在這一代背景下,質量信息以爆炸式的速度進行演化和呈現,如何能夠更加高效地對這些材料的信息進行識別和處理,成為質量信息標準化建設的關鍵問題。為此,必須要積極使用新技術來對海量的信息進行科學合理的規范,實現當前質量信息的共享和共生,使用新技術來不斷提高智能信息標準化的建設水平和建設效果,進一步推進智能信息標準化可行性的提高。
4.2質量信息標準化的政策保障
在開展質量信息標準化建設及推廣應用的過程中,必須為其提供相應的政策保障。在此過程中,應該根據政務服務一體化以及對質量信息進行整合共享等相關要求,按照互聯網+監管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模式,建立高度統一的新型市場質量信息監管服務體系,并逐步取代傳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體系,如此一來能夠進一步構建標準化的開放式互通式信息處理模型,推動質量信息標準化體系的落地。
4.3質量信息標準化的制度保障
國家相關部門進行市場監督管理隊伍的建設是為了能夠進一步加強對市場主體以及市場客體的監督與控制,并且在此過程中實現市場主客體行為信息的互聯互通和高效協同,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上述工作提供了體制保障和機制保障。從市場監管業務角度來看,對于市場主體信息以及產品質量信息進行監督管理,是當前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所特有的功能和必要的工作任務,而且受到了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總而言之,在大市場監管模式的工作過程中,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其監管效果,必須建立健全統一的質量信息標準化監督體系,如此一來不但能夠有效地提高監管質量,而且能夠為戰略轉型以及經濟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撐和技術手段,從而能夠為政府實現統一服務和質量強化提供了事前監測和事中檢測的標準化支撐,為政府更好地提供社會化服務奠定了良好的現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少勇,夏華鎖.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推進高質量監管筑牢食品安全防線[J].食品安全導刊,2020(26):18-20.
[2]鐘質.建立大數據標準體系加強和改進質量監管——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5(7):6-7.
[3]祝富,方方.強監管促穩定營造公平有序市場環境[N].中國市場監管報,2021-12-01(1).
[4]趙鳳.強化市場質量監管確保用戶購買放心安全的絮用纖維制品[J].中國纖檢,2004(8):8.
[5]王東峰.切實維護食品市場秩序積極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在全國工商系統食品安全工作會議暨商品質量監管網絡建設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7(2):8-14.
【作者簡介】
張燕,女,1982年出生,學士,研究方向為質監。
(編輯: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