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
6月14日,一女生參加中考后哭著表示:“中考政治卷中出現一道彩禮題,題目中說彩禮是中華文明的傳統,讓我們分析彩禮的合理性,我哪知道要不要彩禮?!币粫r間,“中考政治卷出彩禮題”引發爭議,一些網友認為考題不合理,但也有網友表示支持。
(6月16日 《北京青年報》)
中考政治卷出彩禮題之所以引發爭議,主要原因在于彩禮問題似乎離初三學生的生活很遠。有人認為,這種爭議性很強的話題放在中考試卷上是一種超綱。但也有人認為,彩禮問題本來就是現在的社會性問題,學生可以通過理性思考,給出自己的看法。
近些年,高價彩禮相關新聞引起社會的熱議。對此,我國多措并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這個角度講,彩禮題進入中考政治卷有其合理性,因為遏制高價彩禮屬于善治鄉村的一部分,而這又是一道涵蓋物質條件、精神風貌、文明程度等方面的話題。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初中階段學校都開設歷史課,學生應該對我國歷史文化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其中應該涵蓋和彩禮有關的社會民俗。而且,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也應講過高價彩禮等熱點話題,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不應完全空白。
然而,從上述考生被考哭以及“我哪知道要不要彩禮”的說法來看,中考政治卷中出現的彩禮題,還是超出了一些學生的認知。當部分考生對彩禮缺乏了解,自然就很難分析彩禮的合理性,也很難分析高價彩禮的不合理性。如此,考生在這道題上就會丟分,影響到中考總分和高中選擇。中考命題應當考慮考生們的實際年齡,以及考生對中國歷史文明和現代社會問題的認知程度。這就需要命題者能夠做到換位思考,根據考生年齡、認知特點等量身命題。
就中考政治卷而言,筆者以為,如果命題者在命題之前,既充分了解課程標準并嚴格按課標來命題,又了解到考生對此類知識的認識水平和學習程度,同時還向相關老師摸底政治課講授的深度和廣度,那么彩禮問題就不應算作是“超標命題”。
當然,不是每個考生都不了解彩禮問題,比如那些平時關心時事政治的考生,或許關注到近幾年頻頻引起熱議的彩禮問題,那么在遇到考題時就不會被考哭。這也提示中考考生需要適當拓寬眼界。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也要盡量讓學生多了解一些時事熱點,豐富知識儲備。
這里必須要指出的是,中考考生仍然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其學習負擔不宜過重,不能因為某些中考考題而影響“雙減”政策落地。所以,無論是考生、老師還是中考命題者,在實際學習和工作中要把握好命題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