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供給總量進一步擴大,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到2035年,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經費投入、治理體系適應教育強國需要,市(地、州、盟)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絕大多數縣(市、區、旗)域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適齡學生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總體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意見圍繞“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大力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水平”和“統籌做好面向學生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3方面,共提出11條舉措。
全面保障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方面,意見要求,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困難地區支持力度,省級政府要聚焦促進省域內不同地市、縣區之間縮小辦學條件和水平差距,市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區域經濟中心作用,資源配置重點向經濟欠發達縣區傾斜;國家和省級層面建立經濟欠發達縣區學校辦學條件跟蹤評估和定期調度機制,督促地方政府加強工作統籌,切實兜住辦學條件底線。大力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促進校園有線、無線、物聯網三網融合,建設高速校園網絡,實現班班通。建立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按實際服務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建立新招聘教師在辦學水平較高的學校見習培養制度。優化教育經費使用結構,加大對教育教學和教師隊伍建設投入力度,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大力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水平方面,意見指出,建立健全幼兒資助制度,通過減免保教費等方式,切實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幼兒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對符合條件的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國家助學金、免除學雜費。對符合條件的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提供國家助學金、免除學費。優先將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納入資助范圍,對殘疾學生特殊學習用品、教育訓練、交通費等予以補助。推動各地區根據所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財政狀況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分布狀況,差別化確定資助比例和標準。
統籌做好面向學生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意見提出,建立學生健康檔案,逐步實現與學齡前健康檔案內容銜接。為學生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詢、健康科普等服務,有針對性地傳授適合學生特點和使用需求的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加強學校畢業生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建設高質量就業服務平臺,提供就業創業和勞動用工政策法規咨詢,發布人力資源供求、市場工資價位、見習崗位等就業信息,為有需求的應屆畢業生提供實習實踐和就業幫扶等服務,開展畢業去向登記。
據中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