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峰瑞
(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中醫院 新野 473500)
細菌性結膜炎是臨床眼科常見病之一,主要由眼部感染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導致,春秋兩季發病率明顯提升。該病可導致角膜潰瘍,甚至形成永久性視覺功能障礙[1~2]。因此,應早期積極有效治療細菌性結膜炎。目前,臨床對于細菌性結膜炎的治療以滴眼液為主,可有效緩解角膜水腫、畏光流淚等癥狀[3~4]。普拉洛芬是細菌性結膜炎患者常見治療藥物之一,具有抗炎作用,療效確切,可有效延緩患者病情進展,但整體療效還有一定提升空間,需要聯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5]。加替沙星是一種抗生素類藥物,抗菌譜廣,抗菌效果顯著,在多種感染性疾病中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6]。本研究從癥狀緩解、細菌清除、炎癥反應、不良反應等方面探討加替沙星聯合普拉洛芬治療細菌性結膜炎的臨床療效及用藥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新野縣中醫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細菌性結膜炎患者56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28 例,男16 例、女12 例;年齡26~37 歲,平均(33.77±4.11)歲;發病時間7~14 d,平均(10.22±2.18)d;體質量指數19~32 kg/m2,平均(24.20±2.44)kg/m2。研究組28例,男17 例、女11 例;年齡27~39 歲,平均(34.12±4.39)歲;發病時間6~15 d,平均(10.57±2.33)d;體質量指數19~31 kg/m2,平均(24.62±2.51)kg/m2。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發病時間及體質量指數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倫理字202000167 號)。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結膜炎診斷標準[7];年齡18~40 歲;細菌培養結果陽性;自愿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依從性良好。(2)排除標準:對加替沙星、普拉洛芬等研究使用藥物過敏;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合并其他眼科疾病及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入組前5 d 內使用過影響療效評價的藥物。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國藥準字H20133099)治療:每次用普拉洛芬1~2 滴滴入患眼,3~4 次/d。研究組采用普拉洛芬聯合加替沙星滴眼液(國藥準字H20090236)治療,普拉洛芬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加替沙星用法用量:初始劑量每次2 滴滴入患眼,8 次/d,持續2 d,間隔時間2 h;第3 天起,每天每次2 滴滴入患眼,4 次/d,間隔時間4 h,持續至治療結束。加替沙星、普拉洛芬的使用隔間時間≥10 min。兩組均治療2 周。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眼無分泌物,結膜充血、異物感、畏光等癥狀基本消失或顯著減輕,細菌轉陰;有效,分泌物顯著減少,結膜充血、異物感、畏光等癥狀有所減輕;無效,治療后患眼分泌物未減少或增多,結膜充血、異物感、畏光等癥狀無變化或不斷進展,細菌培養結果顯示陽性。(2)癥狀緩解情況。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 周后對兩組結膜充血、分泌物、角膜水腫、畏光流淚等癥狀進行評分,按照嚴重程度評0~3 分,嚴重程度與評分呈正比。(3)細菌清除情況。采集兩組下瞼結膜分泌物進行病原菌培養和鑒定,結果分為完全清除(細菌培養結果顯示陰性)、部分清除(細菌培養結果顯示致病菌種類不低于1 種,且與治療前相比致病菌清除種類不低于1 種)、未清除(細菌培養結果顯示陽性,且與治療前相比致病菌未被清除或增加)。總清除為完全清除例數與部分清除例數之和。(4)炎癥反應。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標本,離心處理后收集血清樣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5)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兩組眼睛疼痛、結膜刺激、視力下降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療效、細菌清除情況、不良反應等)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癥狀緩解情況、血清sICAM-1、IL-8、TNF-α 水平等)以(±s)表示,采用t檢驗。α=0.05 為檢驗標準,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總有效率100.00%,高于對照組的7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細菌清除情況比較 研究組總清除率100.00%,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細菌清除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癥狀緩解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結膜充血、分泌物、角膜水腫、畏光流淚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結膜充血、分泌物、角膜水腫、畏光流淚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緩解情況比較(分,±s)

表3 兩組癥狀緩解情況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畏光流淚治療前治療2 周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n結膜充血治療前治療2 周后分泌物治療前治療2 周后角膜水腫治療前治療2 周后2828 t P 2.25±0.642.18±0.620.4160.6791.38±0.52*0.69±0.36*5.7730.0002.16±0.622.11±0.650.2950.7701.29±0.49*0.62±0.34*5.9450.0002.15±0.612.23±0.580.5030.6171.25±0.56*0.58±0.29*5.6220.0002.06±0.592.11±0.600.3140.7541.15±0.330.60±0.35*6.0500.000*
2.4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sICAM-1、IL-8、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患者血清sICAM-1、IL-8、TNF-α 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TNF-α(ng/ml)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nsICAM-1(pg/ml)治療前治療后IL-8(ng/ml)治療前治療后2828 t P 4562.55±115.654566.74±126.150.1300.8973957.41±110.54*3306.74±104.36*33.6490.00052.65±5.1153.12±5.240.3400.73539.54±4.12*28.19±2.55*12.3950.00032.58±3.1732.15±3.260.5000.61923.18±3.02*15.54±2.06*11.059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3.57%VS 7.1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細菌性結膜炎發病率較高,是結膜炎的常見類型之一。該病傳染性較強,主要是由于受到外界細菌侵襲結膜或自身細菌對結膜產生刺激性影響,導致結膜組織處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所致[8]。目前,細菌性結膜炎的臨床治療方法以藥物為主,但由于藥物種類繁多,細菌耐藥性的不斷增加,部分細菌性結膜炎患者在治療后容易復發,且逐漸形成慢性結膜炎,嚴重影響患者視力水平[9~11]。因此,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采用加替沙星聯合普拉洛芬治療細菌性結膜炎,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100.00%)、總清除率(100.00%)較對照組(78.57%、75.00%)高;治療2 周后兩組結膜充血、分泌物、角膜水腫、畏光流淚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細菌性結膜炎患者采用加替沙星聯合普拉洛芬治療的療效確切,可有效清除細菌感染,減輕癥狀,抑制病情進展。分析原因在于:普拉洛芬作為一種強效非甾體類抗炎藥,可通過減弱環氧合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發揮強效抗炎作用,可有效減輕細菌性結膜炎患者炎癥反應,緩解癥狀[12]。加替沙星作為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可有效減弱細菌拓撲異構酶和DNA 螺旋酶的活性,抑制細菌DNA 復制與合成,進而使細菌凋亡,在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支原體、分枝桿菌、厭氧菌中均顯示出強大的抗菌作用[13]。同時,加替沙星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藥效持久等優點[14~15]。將加替沙星與普拉洛芬聯合應用于細菌性結膜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可發揮協同作用,從不同機制途徑進行治療,進而提升療效。
臨床發現,結膜感染會導致一定程度的炎癥反應,當結膜受到細菌等微生物侵擾后,單核細胞活化,釋放sICAM-1、IL-8、TNF-α 等大量致炎因子,加重眼部和全身炎癥反應[16]。sICAM-1 是一種黏附分子,參與介導了多種炎癥細胞的轉移、黏附,增強炎癥反應。IL-8 是一種促炎因子,主要是由活化的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及淋巴細胞等分泌產生,是炎癥反應常用的檢測指標。作為炎癥反應的起始因子,TNF-α可促進IL-8 等炎癥因子的釋放,進一步加重炎癥反應。因此,通過檢測患者治療前后血清sICAM-1、IL-8、TNF-α 水平的變化情況,可有效了解炎癥反應程度的變化。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血清sICAM-1、IL-8、TNF-α 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加替沙星聯合普拉洛芬可有效抑制細菌性結膜炎患者體內炎癥反應,減輕炎癥損傷,促進身體恢復。另外,本研究對兩組用藥安全性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57%)與對照組(7.14%)相當(P>0.05)。說明聯合用藥安全性較好,有利于患者遵醫囑用藥。綜上所述,加替沙星聯合普拉洛芬治療細菌性結膜炎療效確切,可有效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癥狀,清除細菌,且用藥安全性較好,優勢較為顯著。但本研究樣本數量較少、來源單一,且未對加替沙星聯合普拉洛芬治療細菌性結膜炎的遠期復發及預后情況進行分析評估,期待未來開展大規模、多中心研究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