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地
(福建省華安縣醫院放射科 華安 3638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為骨科常見疾病,臨床表現為腰部疼痛、下肢酸痛、功能障礙等,患者病情呈不斷進展性變化,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癥狀隨之加重,對馬尾神經造成壓迫,引起肛周異常、大小便失禁、行走困難等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1]。因此,對于LDH 應盡早明確診斷,針對患者病情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防止病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影像學技術是診斷LDH 的重要手段,CT、X 線均為常見的診斷方法,通過掃描能夠初步判斷患者病情以及神經壓迫情況,為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但上述診斷方法準確性較低[2~3]。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成像空間、軟組織分辨率均較高,可清晰顯示各種病變,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評估,在多種疾病中均有應用,其診斷LDH 的價值備受肯定[4]。但經廣泛應用發現,MRI 常規序列掃描對于腰骶叢神經細微結構無法清晰、完整的顯示,導致仍有漏診誤診發生。3D-STIR 序列神經成像技術是一種新的檢查診斷方法,用于LDH 診斷中不僅能顯示神經根受壓情況,還可全面顯示細致結構,獲得更加清晰、準確的圖像,便于臨床作出準確判斷[5]。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MRI 常規序列聯合3D-STIR 序列神經成像技術在LDH 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華安縣醫院就診的460 例腰痛患者資料,其中男262 例,女198 例;年齡20~67 歲,平均年齡(41.43±5.67)歲;體質量41~87 kg,平均體質量(69.36±7.15)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4 例,中專及高中156 例,大專及以上170 例。納入標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癥狀,符合臨床相關診斷標準[6];自愿進行MRI、3D-STIR 檢查;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體內有金屬植入物;依從性較差,或存在認知障礙,無法進行正常交流;幽閉恐懼癥;伴有惡性腫瘤、骨折等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倫理審批號:2022 醫院倫審字(0005026)號]。
1.2 檢查方法 所有入選者進行MRI、3D-STIR 檢查,檢查前向患者簡單說明檢查過程,消除患者緊張心理,積極配合檢查。患者仰臥于檢查床,頭先進,腰骶椎保持常規體位,囑咐患者放松心情,保持呼吸平穩。檢查儀器采用西門子Amira 1.5T 掃描儀,選擇脊柱矩陣線圈與體部矩陣線圈。首先進行MRI 常規掃描,掃描參數設置:矢狀位,T1WI(TE 20 ms,TR 600 ms,層厚5 mm,視野320 mm,間距1 mm,翻轉角150°),T2WI(TE 39 ms,TR 4000 ms,層厚5 mm,視野320 mm,間距1 mm,翻轉角120°);橫斷位,T2WI(TE 94 ms,TR 2000 ms,層厚5 mm,視野320 mm,間距1 mm,翻轉角120°)。隨后進行3D-STIR 檢查,掃描參數設置:TE 286 ms,TR 4000 ms,層厚1 mm,視野448 mm,間距0 mm,翻轉角25°。所得圖像上傳至后處理工作站,通過3D 效果大面積成像局部功能模塊對圖像數據進行投影,向PACS 工作站上傳重組圖像。由兩位高年資影像科醫師獨立閱片,對患者檢查情況進行判讀,意見不一時應協商解決。
1.3 觀察指標 記錄MRI、3D-STIR 檢查結果、LDH 檢出類型;另外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分析MRI、3D-STIR 診斷脊神經根受壓的應用價值;觀察MRI、3D-STIR 單項及聯合檢查結果與手術結果的一致性;分析MRI、3D-STIR 檢查的影像學表現。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分析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一致性采用Kappa 檢驗(Kappa>0.75 表明一致性極好,0.40~0.75 表明一致性較為理想,<0.40 表明一致性差)。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MRI、3D-STIR 檢查結果 經MRI、3D-STIR掃描發現,460 例腰痛患者中有160 例(34.78%)腰椎間盤膨出,300 例(65.22%)LDH,其中113 例(37.67%)中央型,73 例(24.33%)左側旁突出型,82例(27.33%)右側旁突出型,22 例(7.33%)極外側突出型,10 例(3.33%)腰椎間盤脫出。
2.2 MRI、3D-STIR 單項及聯合診斷結果與手術結果一致性分析 300 例LDH 患者均經手術證實,其脊神經根受壓分布位置:L327 例,L445 例,L593 例,S1135 例。MRI 檢查診斷脊神經根受壓分布情況與手術結果符合230 例,符合率為76.67%(230/300),與手術結果一致性較為理想(Kappa=0.642);3D-STIR 檢查診斷脊神經根受壓分布情況與手術結果符合246 例,符合率為82.00%(246/300),與手術結果一致性較為理想(Kappa=0.731);MRI、3D-STIR聯合檢查診斷脊神經根受壓分布情況與手術結果符合286 例,符合率為95.33%(286/300),與手術結果一致性極好(Kappa=0.944)。見表1 至表3。

表1 MRI 檢查診斷脊神經根受壓的結果(例)

表2 3D-STIR 檢查診斷脊神經根受壓的結果(例)

表3 聯合檢查診斷脊神經根受壓的結果(例)
2.3 影像學圖像表現 (1)MRI 常規序列在不同疾病中的影像學表現。腰椎間盤膨出:椎間盤后緣圓隆飽滿,正常腎形凹陷消失;LDH:椎間盤后緣局灶性突出,壓迫硬膜囊或神經根,甚至導致其移位,硬膜囊外脂肪間隙消失。(2)3D-STIR 檢查在不同疾病中的影像學表現。腰椎間盤膨出:在腰骶段脊神經根處均獲得理想的圖像,影像顯示率為100.00%,神經根鞘外形、硬膜囊、神經節、脊神經根的節內段走形均可進行多角度3D 顯示;LDH:神經根位置出現下沉、后移、抬高等改變,硬膜囊被擠壓變形,馬尾神經、脊髓受壓出現弧形壓痕,受壓神經根鞘袖變形或截斷,呈低信號表達。
LDH 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腰背部疼痛是其主要表現,部分患者多并發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導致髓核突出對神經造成刺激或壓迫,誘發麻木、間歇性跛行、痙攣性疼痛等表現,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帶來嚴重影響[7]。LDH 是導致腰痛的獨立因素,且高發于L5、S1等部位,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至今尚未完全明確,與化學神經根炎學說、機械壓迫學說、椎間盤自身免疫學說等相關,已引起高度重視[8]。受退行性病變、長期不良坐姿、外傷、長時間負重等諸多因素影響,LDH 已成為常見疾病,會導致下肢麻木、皮溫下降、水腫、日常活動功能受限,且不斷進展,盡早給予有效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9]。目前臨床治療LDH 包括保守、手術方法兩種,臨床多根據患者病情選擇針對性治療方法,以改善癥狀,促進患者康復。因此,盡早明確診斷LDH 對選擇治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后均有重要意義[10]。
臨床診斷LDH 多采用影像學方法,CT 檢查最為常用,具有操作簡單、經濟實惠等優勢,可進行重復檢查,獲得結果快速,利于觀察腰椎骨質與曲度情況,但由于無法顯示椎間盤實際情況,導致漏診誤診頻發,臨床需尋找更加準確的檢查診斷方法[11~12]。近些年,MRI 檢查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在多種疾病中均展現出突出優勢,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檢查方法,能夠清晰顯示軟組織情況,便于臨床作出準確判斷[13]。MRI 常規掃描在脂肪高信號襯托下能夠清楚顯示脊神經根,但無法全面顯示神經根,僅可顯示一小段甚至是截面像,無法作出準確判斷。本研究結果顯示,經MRI、3D-STIR 掃描發現,460 例腰痛患者中有160 例(34.78%)腰椎間盤膨出,300 例(65.22%)LDH,其中113 例(37.67%)中央型,73 例(24.33%)左側旁突出型,82 例(27.33%)右側旁突出型,22 例(7.33%)極外側突出型,10 例(3.33%)腰椎間盤脫出。300 例LDH 患者均經手術證實,其脊神經根受壓分布位置:L327 例,L445 例,L593 例,S1135 例。MRI 檢查診斷脊神經根受壓分布情況與手術結果符合230 例,符合率為76.67%(230/300),與手術結果一致性較為理想(Kappa=0.642);3D-STIR 檢查診斷脊神經根受壓分布情況與手術結果符合246 例,符合率為82.00%(246/300),與手術結果一致性較為理想(Kappa=0.731);MRI、3D-STIR 聯合檢查診斷脊神經根受壓分布情況與手術結果符合286 例,符合率為95.33%(286/300),與手術結果一致性極好(Kappa=0.944)。MRI、3D-STIR 檢查在LDH、腰椎間盤膨出中均有典型影像學表現。表明LDH 診斷中使用MRI、3D-STIR 聯合檢查可提高診斷準確率,獲得清晰的影像學圖像,對腰骶部脊神經根走行及受壓情況能夠直觀顯示,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參考意見。分析其原因為,3D-STIR 是一種新發展而來的成像技術,具有更高的空間分辨率與更穩定的脂肪抑制效果,能夠清晰顯示神經根的走形以及連續性,通過后處理技術多平面重組利于觀察局部神經根鞘受壓以及髓核突出情況,便于臨床作出準確判斷[14]。但3D-STIR 在顯示鄰近結構的解剖關系時效果較差,無法提供椎體退行性變、感染性病變、血腫等疾病導致的下腰痛影像學信息,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將MRI、3D-STIR 聯合使用可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提高神經根定位診斷的準確性,對局部神經根受壓情況可清晰顯示,利于臨床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快速緩解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15]。
綜上所述,LDH 診斷中使用MRI、3D-STIR 聯合檢查可提高診斷準確率,獲得清晰的影像學圖像,對腰骶部脊神經根走行及受壓情況能夠直觀顯示,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