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紅 郭輝 李兵杰
(1 河南省漯河市中醫院 漯河 462000;2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民醫院 漯河 462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慢性氣道疾病,已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重大慢性疾病,嚴重增加家庭經濟負擔[1]。穩定期的COPD 病情基本恢復至急性加重前的狀態,病情進展較為緩慢。臨床注重對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療及護理,但對于穩定期患者的關注不足[2]。有文獻表明,COPD 穩定期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加之疾病存在遷延難愈的特性,可進一步導致患者心肺功能受到不良影響,從而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3~4]。目前,臨床針對COPD 穩定期患者多采用藥物、肺減容手術、無創機械通氣等方法治療,雖能夠緩解臨床癥狀,但仍無法阻止患者心肺功能下降,且對于睡眠質量的改善效果不佳,故合理的肺康復治療護理具有重要意義[5]。本研究探討綜合性肺康復護理干預對COPD 穩定期患者睡眠質量、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COPD 穩定期患者50 例,按簡單隨機化法分為兩組。對照組25 例,男17 例,女8 例;年齡50~80 歲,平均(67.23±4.28)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GOLD)分級:Ⅰ級6 例,Ⅱ級7 例,Ⅲ級10 例,Ⅳ級2 例;病程4~12年,平均(7.26±2.48)年;平均體質量指數(23.69±1.87)kg/m2。研究組25例,男17 例,女8 例;年齡51~77 歲,平均(67.48±4.37)歲;GOLD 分級:Ⅰ級5 例,Ⅱ級7 例,Ⅲ級10例,Ⅳ級3 例;病程4~13年,平均(7.31±2.53)年;平均體質量指數(23.92±1.95)kg/m2。兩組一般資料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COPD相關診斷標準[6],且為穩定期;年齡50~80 歲;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依從性較好。(2)排除標準;合并精神功能及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者;肝、腎功能異常者;合并惡性腫瘤及心血管疾病者;合并支氣管哮喘、塵肺病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存在其他影響睡眠質量疾病者。
1.3 干預方法
1.3.1 對照組 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常規祛痰、支氣管擴張、營養支持等藥物治療,維持病房的通風清潔、常規健康宣教、生命體征監測、用藥指導等。
1.3.2 研究組 接受綜合性肺康復護理干預。(1)成立護理小組。小組成員主要由主治醫師、護士長及責任護士等組成,由護士長為責任護士進行護理模式的培訓,并在通過考核后加入小組。小組成員負責收集患者資料并進行歸納總結,根據不同患者制定對應的護理計劃。(2)健康宣教。在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認知能力后,采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為患者介紹COPD 的疾病知識、臨床癥狀、治療方式、預后等,可發放健康宣教手冊配合圖文的形式幫助患者了解。每周小組內開展健康知識座談會議,邀請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在加深宣教的同時可鼓勵病患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分享治療與轉歸的經驗,解答患者存在的疑惑,并糾正其錯誤認知。(3)肺康復護理。運動鍛煉。根據患者的耐受能力進行全身訓練,運動內容包括行走、自行車、上下樓梯等,時間控制在0.5~1.0 h/d,1~2 次/d。根據自身情況可適當增加運動鍛煉的強度,若在鍛煉過程中發生頭暈、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時,需要立即停止鍛煉并進行檢查。呼吸肌鍛煉。訓練內容包括特異及非特異訓練,其中非特異訓練主要以一般體育訓練為主;特異訓練包括吹氣球、縮唇-膈式呼吸運動,全身呼吸操等。進行縮唇-膈式呼吸運動時,取坐位或站位。首先進行全身放松,再進行換氣,閉上口唇后使用鼻孔進行深呼吸,在呼氣時放松腹肌并收縮膈肌,隆起腹壁;吸氣后屏氣,呼氣時盡量縮小口唇,吹口哨狀進行呼氣,放松腹肌并松弛膈肌,腹部凹下再次將肺內氣體吹出。時間控制4~6 s 完全呼出,3~4 次/d,5 min/次。氧療。根據病情的需要決定是否給予患者高流量氧療治療,在此期間需要保證夜間持續吸氧。營養支持。在肺康復鍛煉期間的飲食方案主要以高蛋白、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4)睡眠干預。為患者及家屬說明睡眠質量差的影響及危害,說明催眠藥物的用法用量及副作用等,鼓勵患者減少藥物的使用。為患者制定個體睡眠方案,避免熬夜、睡眠時間過長等,指導不良睡眠姿勢。叮囑患者晚飯不宜過飽,可飲用適量熱牛奶,并幫助患者進行背部按摩等。
1.4 觀察指標 (1)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行編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84,重測效度為0.87)評估兩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包括服務質量、護理技能、工作態度、病房環境4 個項目,共計100 分,得分≥90 分為非常滿意,得分60~89 分為滿意,得分<60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2)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量表采用4 級評分法,SAS 標準分為50 分,得分越高則焦慮程度越嚴重;SDS 標準分為53 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重。(3)睡眠質量、呼吸情況及臨床癥狀。采用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睡眠質量,采用0~3 級評分法,總分21 分,分數越高睡眠質量越差。采用呼吸困難問卷(mMRC)評估干預前后呼吸狀況,根據患者出現氣短時的活動程度以0~4 級進行評分,得分高呼吸困難程度嚴重。采用COPD 疾病評估測試(CAT)評估干預前后綜合癥狀,量表包括胸悶、精力、睡眠咳痰、咳嗽等癥狀對日常運動及耐力的影響,總分為0~40 分,得分高則影響嚴重。(4)生活質量。采用呼吸疾病問卷(SGRQ)評估,量表包括呼吸癥狀、活動受限及疾病影響,采用加權平均法計分,得分低生活質量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處理數據。睡眠質量、呼吸情況、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96.00%)較對照組(72.00%)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例(%)]
2.2 兩組mMRC、CAT、PSQI 量表評分對比 兩組干預前mMRC、CAT、PSQI 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干預后mMRC、CAT、PSQI 評分較干預前降低,且研究組干預后mMRC、CAT、PSQI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mMRC、CAT、PSQI 量表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mMRC、CAT、PSQI 量表評分對比(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
PSQI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nmMRC干預前干預后CAT干預前干預后2525 t P 3.25±0.643.17±0.680.3290.7441.92±0.58*1.17±0.46*5.0660.00030.74±5.2831.25±5.720.3280.74420.53±4.27*14.05±2.76*6.3730.00011.89±2.4812.32±2.520.5800.5658.24±1.83*6.35±1.24*4.2750.000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兩組干預前SGRQ各項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評分較干預前降低,且研究組干預后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SGRQ 評分對比(分,±s)

表3 兩組SGRQ 評分對比(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
疾病影響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n呼吸癥狀干預前干預后活動受限干預前干預后2525 t P 62.48±4.1662.73±5.210.1870.85257.24±3.62*48.51±2.13*10.3920.00064.24±3.0864.51±3.120.3080.75955.28±2.74*42.63±2.28*17.7440.00047.36±2.5348.61±2.481.7640.08441.24±2.39*33.72±2.36*11.1940.000
2.4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兩組干預前SAS、SDS 評分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干預后SAS、SDS 評分較干預前降低,且研究組干預后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對比(分,±s)

表4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對比(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
SDS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nSAS干預前干預后2525 t P 60.35±5.4860.27±4.920.0540.95745.45±5.61*31.61±4.05*10.0010.00058.47±5.2659.01±5.420.3570.72343.37±4.21*32.16±4.25*9.3690.000
COPD 是臨床常見疾病,根據疾病的進程可分為進行加重期與穩定期[7]。目前,臨床針對COPD 患者的治療仍無特效、統一的方式。護理干預作為非藥物方式,通過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鍛煉等綜合模式干預,可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8]。
綜合性肺康復護理是通過對COPD 穩定期患者的癥狀及日常活動能力進行的臨床多學科個體化綜合干預方式,以循證醫學為臨床基礎并結合多學科內容,制定個性化的綜合干預手段。通過一系列合理的肺康復治療干預,能夠有效提高COPD 穩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運動耐力[9]。孫锎等[10]采用綜合性肺康復療法對老年COPD 穩定期肺部感染患者進行干預,結果發現綜合性肺康復療法可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并提高生存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96.00%)較對照組(72.00%)高(P<0.05),研究組干預后SAS、SDS 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提示綜合性肺康復護理干預應用于COPD 穩定期患者中可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焦慮、抑郁情緒。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綜合性肺康復護理包含運動、呼吸肌鍛煉、氧療及營養支持相關內容,通過運動鍛煉中行走、騎自行車等運動可有效提高肺活量,擴大并增強胸廓的運動幅度,改善呼吸形態并增強吸氧量[11~12]。呼吸肌訓練可糾正不正確的呼吸方式,進一步提高活動耐力及肺活量。其中縮唇膈式呼吸運動具有提高呼氣期間肺泡總壓力,預防小氣道陷閉的作用,有利于患者肺內氣體的交換[13]。氧療可為需要的患者提供持續吸氧,而營養支持可幫助患者保持營養攝入的平衡,避免過多碳水化合物及高熱量的攝入,保證呼吸肌不會過度疲勞。此外,加深宣教的同時可鼓勵病患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分享治療與轉歸的經驗,解除患者的疑惑,可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改善負性情緒的影響。
睡眠質量較差是COPD 穩定期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有研究表明,該癥狀的發生率僅次于呼吸困難與身體疲乏[14]。睡眠質量低下不僅會對患者的日間功能造成影響,還可增加急性加重期的頻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mMRC、CAT、PSQI 評分,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表明綜合性肺康復護理干預應用于COPD 穩定期患者中可提高睡眠及生活質量,緩解臨床癥狀體征。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綜合性肺康復護理除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肺康復鍛煉,還提高患者對COPD 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并通過開展健康知識座談會議幫助存在疑惑的患者進行解答并糾正其錯誤認知;另外,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睡眠方案,避免熬夜、睡眠時間過長等,指導不良睡眠姿勢,均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李士榮等[15]通過對102例COPD 穩定期患者行肺康復綜合干預治療,結果發現肺康復綜合干預可穩定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這與本研究結果近似。
綜上所述,綜合性肺康復護理干預應用于COPD 穩定期患者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呼吸情況,提高睡眠及生活質量,優勢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