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門診部 南陽 473000)
結直腸癌是我國第三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病死率高居惡性腫瘤第二位[1]。該病分為結腸癌與直腸癌兩種,疾病早期多無明顯癥狀表現,僅有部分患者可出現腹瀉、便秘、血便、大便性狀改變等非特異性癥狀,而隨著病情的發展則可出現體質量下降,腫瘤浸潤周圍組織器官出現的腰骶疼痛、血尿等癥狀[2]。目前,對于結直腸癌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存活率。但由于術后需要進行腸造口導致患者無法正常排便,加之造口袋的應用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引發負性情緒的同時還增加了并發癥發生風險[3~4]。標準造口護理是腸造口患者重要的護理模式,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并加速術后恢復[5]。情景體驗式健康教育是通過實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患者可在設定的特定場景中進行各項操作或事務處理,從而提高自護能力及水平的一種模式[6]。本研究探討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情景體驗式健康教育在結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14 例結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57 例,男32 例、女25例;年齡45~81 歲,平均(58.46±8.27)歲;疾病類型:直腸癌41 例、結腸癌16 例;腫瘤直徑2~6 cm,平均(4.38±0.27)cm;TNM 分期:Ⅰ期14 例、Ⅱ期31例、Ⅲ期12 例。研究組57 例,男35 例、女22 例;年齡45~81 歲,平均(57.31±8.48)歲;疾病類型:直腸癌40 例、結腸癌17 例;腫瘤直徑2~6 cm,平均(4.41±0.30)cm;TNM 分期:Ⅰ期15 例、Ⅱ期33例、Ⅲ期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均衡性良好(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21 醫院倫審0004006 號)。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結直腸癌診斷標準[7],且經術后病理確診;接受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且符合手術適應證;預計生存期>6 個月;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心、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不全者;存在語言、聽力等障礙者;嚴重精神功能障礙或無法配合研究者。
1.3 干預方法
1.3.1 對照組 接受標準造口護理干預:(1)組建標準造口護理工作小組。小組成員由責任護士、護士長、專科醫師組成,所有成員接受標準造口護理相關培訓,通過授課、講座及演示的方式完成培訓。培訓后進行理論與實踐操作考核,在可以完成標準化造口圍術期護理后方可入組。(2)護理流程。術前由小組成員對所有患者及家屬進行手術方式、造口位置、類型、外觀等情況的宣教,展示造口袋及相關附件,并演示正確使用造口袋的方法,發放造口相關宣傳手冊及操作錄像。在術前對造口進行定位,患者去枕取平臥位,抬頭眼看腳尖,術者觸診尋找腹直肌邊緣以圓珠筆以虛線標出腹直肌邊緣;于左下腹部臍與髂前上棘連線的內1/3 腹直肌選擇合適造口位置,采用2 cm 圓形可粘貼標識貼初步擬定造口位置。患者取坐位、站位,詢問患者是否可分別看清造口標記的位置,需注意避開傷疤、褶皺、皮膚凹陷或骨隆突處,最后指導患者佩戴造口袋以舒適為佳。在患者出院后采用微信建群、電話、回院復診等方式進行回診,指導患者造口自我護理的技巧、更換造口袋的方式、告知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與生活注意事項等。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情景體驗式健康教育護理干預:以護士長為健康教育護理組長,以專科工作經驗豐富的責任護士為小組成員,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多層次的情景體驗式健康教育護理。首先進行腸造口相關圖文、視頻、PTT 等資料的收集工作,宣教內容涵蓋造口周圍皮膚的相關護理、預防性造口飲食指導、造口袋的更換技巧、洗浴方式、居家生活指導等。在交流溝通中,充分考慮心理情緒變化情況,以同理心對待每位患者及家屬,積極消除可能出現的負性情緒,并根據不同心理狀態,選擇合適溝通技巧進行之后的情景模擬。在開展情景體驗式健康教育之前,可讓患者之間進行簡單的病情溝通交流,發放預先準備好的造口護理包,并耐心講解造口包的所含物品及使用方式;以視頻、PPT 或圖片的形式展示上述宣教的內容,并通過列舉以往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的自信心;通過圖文形式講解日常穿衣、活動、社交等生活指導,以視頻形式說明造口袋的選擇、更換技巧、自我護理方式、洗浴前后需要準備的內容,最后強調造口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應對方式。在宣教完成后,進行一對一的情景模擬訓練指導,指導患者在腸造口模型上對佩戴造口袋進行反復練習,能夠熟練掌握即可;通過設定造口袋泄漏、個人腹瀉等突發狀況進行針對性模擬訓練,考核處理方式及技巧,并根據處理結果進行評分,對錯誤的做法及觀念進行修正,并給予專業性的指導意見,加強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兩組均干預至出院。
1.4 觀察指標 (1)圍術期情況。記錄兩組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時間、術后排氣時間、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2) 心理彈性。采用心理韌性量表(CD-RISC)評估,量表包含3 個維度,分別為樂觀(5個條目)、堅韌(13 個條目)、自強(7 個條目),采用0~4 級評分法,分數高心理彈性好。(3)自護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估,量表包含4 個維度,共43 個條目,分別為自我概念(8 項,0~32 分)、自護責任感(6 項,0~24 分)、自護技能(12 項,0~48分)、健康知識(17 項,0~68 分)。每個項目分值0~4分,總分172 分,得分高自護能力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處理數據。圍術期情況與CD-RISC、ESCA 評分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不適癥狀發生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術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均少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下床時間、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圍術期情況對比(±s)
組別n術中出血量(ml) 術后下床時間(h) 術后排氣時間(h) 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對照組研究組5757 t P 213.54±28.37208.53±26.940.9670.33616.38±2.8312.72±2.487.3430.00061.24±8.5334.26±10.7514.8430.000132.64±20.51126.35±20.431.6400.1049.96±1.277.05±1.0813.1780.000
2.2 兩組心理彈性對比 兩組干預后CD-RISC 各項評分較干預前提高,且研究組干預后CD-RISC 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CD-RISC 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CD-RISC 評分對比(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
自強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n樂觀干預前干預后堅韌干預前干預后5757 t P 11.26±2.2311.35±2.080.2230.82413.24±3.07*18.01±2.92*8.5000.00030.83±3.7830.65±4.210.2400.81138.25±4.36*44.73±5.26*7.1610.00013.53±2.3713.36±2.280.3900.69716.73±2.68*21.23±3.76*7.3580.000
2.3 兩組自護能力對比 兩組干預后ESCA 各項評分較干預前提高,且研究組干預后ESCA 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ESCA 評分對比(分,±s)

表3 兩組ESCA 評分對比(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相比,*P<0.05。
健康知識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n自我概念干預前干預后自護責任感干預前干預后自護技能干預前干預后5757 t P 14.27±2.4615.03±2.881.5150.13324.72±4.86*32.64±5.26*8.3490.00012.71±3.0412.52±3.730.2980.76618.25±2.69*21.30±3.44*5.2730.00018.36±5.4518.72±4.970.3680.71334.62±2.55*39.24±2.68*9.4290.00030.84±5.2730.63±4.880.2210.82644.70±5.03*52.48±4.82*8.4310.000
目前,臨床多通過結直腸癌切除術的方式將腫瘤病灶切除從而改善患者病情,腸造口用于不保留肛門的患者代替原會陰部肛門,以方便患者進行排便[8]。有學者研究發現,腸造口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9~10],但腸造口的治療可改變患者的生理系統,患者會伴有焦慮、恐懼、自卑等嚴重負性情緒,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負擔[11]。因此,對于結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需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
標準造口護理是臨床為造口患者提供的康復護理服務,可有效改善患者身心健康,預防與治療造口并發癥。情景體驗式健康教育是近年來為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與自我護理能力而設計的一種新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12]。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康復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情景體驗式健康教育可縮短患者恢復時間,促進康復。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標準造口護理為患者提供持續有效的專科護理流程,通過講座、授課、視頻的形式能夠提升護理人員業務水平,提高肛腸外科護理的整體質量。聯合情景體驗式教育通過收集腸造口相關圖文、視頻、PTT 等資料,宣教造口周圍皮膚的相關護理、預防性造口飲食指導、造口袋的更換技巧、洗浴方式、居家生活指導相關常識可保證每個護理環節得到落實,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從而促進患者的恢復。
對于接受腸造口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人工肛門”的方式讓大部分患者無法接受,特別是年齡偏低的群體存在工作、生活及社會壓力大,更容易出現負性情緒,從而影響生活質量及預后[13]。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CD-RISC 各項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表明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情景體驗式健康教育在改善患者心理彈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可能是由于標準造口護理模式預先讓患者了解手術方式、造口位置、類型、外觀等情況,展示造口袋及相關附件,并演示正確使用造口袋的方法,可使患者能夠有心理準備。情景體驗式健康教育則是通過交流溝通中充分考慮患者及家屬心理情緒變化情況,以同理心對待每位患者及家屬,積極消除可能出現的負性情緒;此外,通過成功案例的例舉可增強治療信心,從而改善不良心理情緒。辛楚璇等[14]學者通過對191 例結腸癌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現狀進行研究發現,結腸癌造口患者多存在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而自我護理能力低下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還會導致出院后的護理無法得到保證,從而提高并發癥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ESCA 各項評分比對照組高,說明聯合護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這與蘭福旭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聯合情景體驗式健康教育不僅加強了造口的專業護理技巧,還通過視頻、PPT 或圖文的形式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情景模擬指導,以實踐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綜上所述,標準造口護理聯合情景體驗式健康教育應用于結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中可促進患者的恢復,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改善患者心理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