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偉梅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醫院 泉州 362100)
無痛分娩主要利用麻醉藥物鎮痛,能夠阻斷分娩時的痛覺神經傳遞,且幾乎不影響產婦運動功能,將該技術與分娩護理相結合,可有效提高分娩質量[1]。常規分娩護理缺乏循證支持,難以準確識別潛在分娩風險,導致整體護理效果不理想。產房集束化護理強調對多個元素進行整合,并根據產婦的個體差異選擇性執行,每個元素均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持,能夠更好地滿足產婦需求[2]。風險護理強調對產婦進行科學評估,從而發現潛在風險,及時采取相關應對措施,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3]。本研究對無痛分娩產婦進行分析,旨在探討產房集束化護理聯合風險護理的臨床可行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醫院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進行無痛分娩的68 例產婦,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干預組(n=34)與對照組(n=34)。干預組年齡22~34 歲,平均(26.56±2.03)歲;分娩史:初產22 例,經產12 例;孕周38~41 周,平均(39.57±0.52)周。對照組年齡21~32 歲,平均(26.28±2.15)歲;分娩史:初產23 例,經產11 例;孕周37~41 周,平均(39.43±0.56)周。兩組產婦一般基線資料比較具有同質性(P>0.05)。本研究經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號:HA20200316)。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自愿接受無痛分娩;單胎、足月分娩、頭位妊娠;產婦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出現胎兒畸形者;外陰病變者;合并肝腎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者;存在妊娠期并發癥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礙者。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分娩護理。帶領產婦提前熟悉產房環境,說明無痛分娩流程和注意事項;保持親切熱情的態度與產婦溝通,引導其放松身心,消除焦慮、恐懼情緒;密切關注產婦宮口情況,指導產婦正確用力、調整呼吸,待胎兒娩出后,鼓勵產婦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身體恢復。干預組給予產房集束化護理聯合風險護理。(1)產房集束化護理。制定護理方案:查閱國內外產房集束化護理相關文獻、指南、專家共識等資料,篩選適宜的集束化護理措施,確保每項措施均有循證理論支持,邀請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評閱指導,不斷完善護理方案。產前指導:向產婦講解無痛分娩原理、流程、注意事項,說明分娩過程中各個體位的優缺點,使產婦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并指導產婦提前進行用力、呼吸訓練,為后續分娩做準備;合理調節病房內溫濕度,叮囑產婦在分娩前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營養攝入。產時干預:第一產程中,引導產婦正確調整呼吸、保持腹部放松,協助產婦調整至舒適體位,并通過分娩球、按摩腹部等方式緩解宮縮陣痛,密切關注產婦宮口擴張情況,待宮口擴張至3 cm 以上后,將產婦送至產室,配合麻醉醫師完成無痛分娩針注射;第二產程中,指導產婦進行有效呼吸、正確用力,密切關注產婦各項體征變化,助產士雙手佩戴無菌手套并涂抹潤滑劑,對產婦陰道、會陰口等部位進行按摩,促進肌肉伸展;第三產程中,向產婦介紹新生兒基本情況,待新生兒檢查完畢后,將其置于產婦身邊,鼓勵產婦與新生兒早接觸、早吮吸。產后恢復訓練:指導產婦進行盆底肌肉訓練,采取平躺姿勢,深吸氣,慢呼吸,配合呼吸頻率收縮陰道、會陰及肛門肌肉,保持收縮狀態5~8 s,10 次為1 組,每組間歇休息3 min,20 min/d;指導產婦進行膀胱訓練,保持收縮狀態5~8 s,間歇休息10 min;鼓勵產婦在產后2~4 h 內完成排尿,對于出現排尿困難的產婦,通過按摩下腹、熱敷、聽流水聲等方式促進排尿。集束化心理護理:指導產婦根據自身意愿選擇陪產家屬,并叮囑家屬多給予產婦安慰、鼓勵,為產婦按摩疼痛部位;密切關注產程進程并告知產婦,對產婦做出的努力及配合行為進行充分肯定,增強其分娩信心。(2)風險護理。分娩風險評估:收集產婦年齡、分娩史、產檢結果等資料,對產婦分娩風險進行綜合評估,根據風險程度的不同分為高危、中危、低危3 個等級,制定分級護理計劃。風險應對準備:完善產科人員管理體系,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排班時間及工作量,避免高負荷工作造成身心疲憊,降低由護理人員工作差錯引起的分娩風險;定期進行產科護理人員培訓,提高其專業知識能力,訓練護理操作技巧;加強法律意識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分級風險護理:對于低危產婦,做好產前宣教及心理護理工作,關注產婦體征變化及陰道出血情況,指導產婦在分娩時正確用力、呼吸,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對于中危產婦,在低危產婦的基礎上準備分娩專用急救箱,密切關注產婦分娩過程中的出血情況,并于產后每2 小時記錄1 次出血量;對于高危產婦,安排經驗豐富的助產士對產婦進行一對一陪護,密切關注產婦體征變化,遵醫囑使用催產素、縮宮素等藥物,并檢查胎盤、胎膜娩出情況,評估宮頸、軟產道損傷程度,記錄產婦子宮質地、出血量等信息,及時將記錄結果反饋給產科醫師。
1.4 觀察指標 (1)分娩方式:比較兩組陰道分娩、產鉗助產、剖宮產的情況,自然分娩率=(陰道分娩例數+產鉗助產例數)/總例數×100%。產程:比較兩組第一、二、三產程時長。臨床指標:比較兩組首次排尿時間、產后出血量、住院時間、疼痛程度,其中疼痛程度采用產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總分為10 分,得分與產后疼痛呈正相關。分娩并發癥:比較兩組尿潴留、產后出血、軟產道受損、下肢麻木等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的分娩護理滿意度量表(Cronbach's α=0.801)評估,該量表共包含服務質量、服務態度、分娩指導、獲得幫助4 個維度,各維度得分0~10 分,得分與護理滿意度呈正比。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分娩方式、分娩并發癥、護理滿意度)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產程、臨床指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 干預組自然分娩率(97.06%)與對照組(76.47%)比較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例(%)]
2.2 兩組產程比較 干預組第一、二、三產程與對照組比較更短(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程比較(min,±s)

表2 兩組產程比較(min,±s)
組別n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干預組對照組3434 t P 385.16±39.70406.77±41.152.2040.03130.69±3.5234.31±3.084.5130.0005.36±0.255.95±0.328.4720.000
2.3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首次排尿時間、住院時間更短,產后出血量更少,產后VAS 評分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住院時間(d)干預組對照組組別n首次排尿時間(h)產后出血量(ml)產后VAS評分(分)3434 t P 4.27±1.156.86±1.537.8900.000125.36±5.78137.05±6.118.1040.0002.75±0.693.10±0.722.0460.0453.81±1.505.39±1.344.5800.000
2.4 兩組分娩并發癥比較 干預組分娩并發癥發生率(5.88%)與對照組(26.47%)比較更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分娩并發癥比較[例(%)]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干預組護理滿意度(服務態度、服務質量、分娩指導、獲得幫助)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分,±s)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分,±s)
組別n服務質量 服務態度 分娩指導 獲得幫助干預組對照組3434 t P 8.67±1.057.31±1.344.6580.0008.33±1.207.56±1.092.7700.0078.38±1.317.26±1.553.2180.0028.23±1.027.15±1.184.0370.000
分娩作為胎兒脫離母體的重要過程,會造成子宮收縮及陰道擴展疼痛,易使產婦出現不良心理,還可能導致產程延長,危害母體及胎兒的健康[5]。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分娩舒適度,無痛分娩技術因此受到臨床廣泛應用,能夠有效減輕分娩疼痛,促進分娩過程的順利進行[6]。
常規分娩護理可給予產婦全程分娩指導,使其學會正確配合分娩,但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對風險事件的預見能力不足,可能出現不良分娩結局[7]。產房集束化護理對多項護理措施進行篩選整合,能夠彌補常規分娩護理的局限性,且護理方案中選取的措施均有理論支持或臨床證實,可保障護理工作的專業性、科學性,提高整體護理質量[8~9]。風險護理注重對產婦進行分娩風險評估,并基于評估結果采取分級管理措施,使中高危產婦得到針對性護理干預,保護產婦自身及胎兒安全,同時避免對低危產婦過度干預,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10~11]。研究表明,風險護理對降低產后并發癥風險有著積極作用,能夠減少護患糾紛,有助于維持和諧友善、相互信任的產房護理氛圍[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自然分娩率(97.06%)與對照組(76.47%)比較,前者更高。究其原因為產房集束化護理聯合風險護理能夠將多種經臨床驗證有效的護理手段相結合,充分發揮護理效果,幫助產婦順利完成分娩,還可有效規避轉剖宮產的相關風險,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結局[13~14]。蔣艷華[15]對60 例無痛分娩產婦進行分析,發現接受集束化護理的產婦產程耗時短于常規護理產婦,提示集束化護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產程,保障分娩過程的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第一、二、三產程與對照組比較,前者更短,這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聯合護理能夠在各個階段對產婦進行安撫和指導,使產婦放平心態,合理調節呼吸和用力節奏,促進胎兒更快娩出,從而縮短產程[16]。此外,干預組首次排尿時間、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前者更短;干預組產后出血量與對照組比較更少;干預組產后VAS 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更低。究其原因為,聯合護理能夠督促產婦進行產后恢復訓練,促進盆底、膀胱肌肉功能恢復,同時加快局部血流循環,減輕炎癥和組織充血引起的產后疼痛,從而改善產婦臨床指標[17~18]。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分娩并發癥發生率(5.88%)與對照組(26.47%)比較更低。說明聯合護理能夠對產婦進行風險分級管理,使其獲得針對性護理服務,還可增強產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責任心,減少工作差錯,完善對產婦的護理措施,從而進一步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19]。此外,干預組護理滿意度(服務質量、服務態度、分娩指導、獲得幫助)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前者更高。聯合護理能夠充分滿足產婦身心需求,保證護理工作的系統性、有效性,同時降低意外發生風險,減少不必要的醫療干預,保護產婦和胎兒安全,從而促進護理滿意度評分的提高[20]。
綜上所述,產房集束化護理聯合風險護理用于無痛分娩產婦中,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對產程、臨床指標有顯著改善作用,能夠減少分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