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侄女迪迪今年上初二,要進行地理和生物會考,地理是她的短板科目。我陪迪迪一起做試卷時,發現她連最基本的地理知識也沒有理解透徹,于是建議她先復習課本,將課本上的內容全部吃透了,再做題。
“功課太多了,我又沒有學霸的大腦?!彼_啟了抱怨模式,越說越煩,竟然把地理書扔到了地上。
我忙幫她把課本撿起來,語重心長地勸她,別急躁,每天掌握一個知識點,日積月累,便能慢慢提高。我見迪迪噘著嘴不理我,忙轉變態度,鼓勵她:“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努力,肯定比我的地理學得好?!?/p>
我剛說完這句,迪迪突然冒出一句:“別亂夸,好不好?”為了緩和氣氛,我只好順著她說:“這么多功課,我趕上這個時代也得被逼瘋。說實話,就這地理試卷,今天我為了一道題,網上搜了半天?!?/p>
說著,我拿起迪迪的地理書,在桌子上摔了一下,感覺還挺過癮。我告訴迪迪:“不會做,咱不做了,反正老師也不檢查?!?/p>
迪迪說:“那可不行,現在好好學還跟不上,再糊弄老師,更學不會了。會考成績關乎中考,中考考不上好的高中,可怎么辦呢?你不知道,現在的學生‘卷得有多厲害,我看我還是先復習一遍課本,把知識點搞懂了再說吧。”
這孩子怎么用我的那套道理來勸我呀。我媽悄悄對我說:“初二了,都是大孩子了,她什么道理都懂,在某些方面知道的比你還多呢。她只是心煩,你順著她說話就行,她想聽啥你就說啥,這樣她才高興,否則越說教,她越煩?!?/p>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都懂大道理,學習的重壓之下,會出現消極情緒,但家長不必過于驚慌,他們只是找個出口發泄一下。當孩子在訴苦時,家長必須停止說教,因為說教就等于在堵孩子的情緒發泄口,只會讓他的不良情緒堆積得更多。家長傾聽孩子的情緒,關注孩子真正的想法,并給予“支持”,讓孩子在家里能痛痛快快地宣泄。消極情緒傾瀉完了,他們才有能量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