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田園綜合體空間結構布局與調整優化研究

2023-07-12 18:34:23劉軍錢炬炬皮向紅賀藝劉學文賀思學
天津農業科學 2023年7期

劉軍 錢炬炬 皮向紅 賀藝 劉學文 賀思學

摘??? 要:湖南楠木橋田園綜合體位于懷化市麻陽縣譚家寨鄉楠木橋村全域,近年來楠木橋村支兩委搶抓政策機遇,以“三園”為基礎初步建成了黨建引領型田園綜合體,但存在主業不強、布局不夠合理、空間布局與產業匹配度不高、融合度不高等問題;依托區域資源稟賦、“三生”空間現狀、產業與村莊布局現狀、交通脈絡與地形地貌特征,構建“一心、一帶、四村寨、五區、十基地”的田園綜合體空間結構布局框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三生”布局與產業結構布局,促進空間結構布局與國土“三生”空間、產業布局,及其重點項目的無縫對接。最后,從強化組織領導與部門統籌、強化考核評估與實施監督、強化科技、人才、資金支撐等方面提出了田園綜合體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湖南楠木橋田園綜合體是脫貧地區發展田園綜合體實現鄉村振興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楠木橋;田園綜合體;空間布局;結構調整優化;湖南

中圖分類號:F323.1??????????? 文獻標志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3.07.014

Research on Spatial Structure Layout and Adjustment Optimization of Nanmuqiao Rural Complex in Hunan Province

LIU Jun1, QIAN Juju1, PI Xianghong1, HE Yi2, LIU Xuewen2,HE Sixue4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egional Planning,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125, China; 2. Hun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Changsha, Hunan 410125, China; 3. Huaihu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ihua, Hunan 418000, China; 4. Changsha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Monitoring Center Hunan, Changsha, Hunan 410000, China)

Abstract: Hunan Nanmuqiao rural complex is located in the entire area of Nanmuqiao Village, Tanjiazhai Township, Mayang County, Huaihua 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two committees of Nanmuqiao Village branch have seized policy opportunities and preliminarily built a party building leading rural complex based on the "three parks".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weak main business, unreasonable layout, low matching between spatial layout and industry, and low integration degree; Based on the regional resource endowmen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hree Lives" space, the layout of industries and villages,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the terrain and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 will construct a spatial structure layout framework for the rural complex of "One Heart, One Belt, Four Villages, Five Zones, and Ten Bases". On this basis, we will further optimize the layout of the "Three Lives" spac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national territory, promote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layout with the "Three Lives" space, industrial layout, and key projects of the national territory. Finall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plexe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and 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strengthening assessment and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and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talent funding support. The Nanmuqiao rural complex in Hunan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chieved by developing rural complexe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and has significant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Nanmuqiao; rural complex; spatial layout;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Hunan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其實質是“現代農業+文旅+田園社區”等三位于一體的現代農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探索現代農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財政部下發了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各省市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與財政部等部委文件精神紛紛出臺支持田園綜合體發展的文件精神和實施方案,田園綜合體建設得到了蓬勃發展。

1 楠木橋田園綜合體概況

湖南楠木橋田園綜合體核心范圍為湖南省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譚家寨鄉楠木橋村全域,由原楠木橋、竹子坳、黃茶3個行政村合并而來,國土總面積1 878.33 hm2,輻射譚家寨鄉的白竹林、咸子坳、梅場、躍坪、太平圖、騰紫坪6個行政村。楠木橋村下轄13個村民小組,657戶3 070人,其中黨員95人,苗族集聚的村落1個,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8%。近年來,楠木橋村在上級政府的支持下,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時鮮水果、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主導特色產業,在推進特色農業園區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村內現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9家。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6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 600元,分別高于全鄉、全縣、全市平均水平3 452元、3 959元、2 610元。

近年來,楠木橋村支兩委搶抓政策機遇,以大學生村官創業產業園、返鄉農民工創業產業園和“連村聯創”扶貧產業示范園等“三園”為基礎,以生態體驗、接待展示、休閑度假、親水躍動、森林康養“五區”為布局,重點打造戶外活動旅游帶、生態體驗休憩帶“兩帶”,形成了“三園、五區、兩帶”的發展格局,以創建省級甚至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為首要目標,初步形成了相對清晰的功能分區,樹立了農文旅多產融合的“大湘西愜意慢養休閑生活體驗區”的發展定位,扶持了一批能人強人的創業莊園經濟體;探索出農旅結合的鄉村旅游模式,先后組織舉辦“葡萄熟了·大湘西鄉村旅游文化節”“麻陽首屆農民豐收節”等節會,初步建成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黨建引領型田園綜合體。楠木橋田園綜合體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空間結構不夠合理且缺乏統籌、建設規模與內容沒有很好地體現特色、主導特色產業不明顯、地域特色文化挖掘不夠、產業融合有待加強、空間布局與產業匹配度不高等問題,需要遵循“以農為本”“融合”“生態”“創新”“文化”“持續”“共享”“協調”等發展理念,統籌協調與優化田園綜合體空間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三生”布局,促進空間布局與產業布局及其重點項目建設的無縫對接與高度融合,突出主導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促進現代農業、農文旅、田園社會的一體化系統協調推進與建設,打造功能完整清晰、布局科學合理、產業特色明顯、融合度高、“三生”效應明顯、文化特色顯著的地域性田園綜合體建設標桿[1-3]。

2 楠木橋田園綜合體空間布局

根據楠木橋田園綜合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布局現狀、區位狀況、資源稟賦條件,結合產業發展的適宜區域條件要求,楠木橋田園綜合體空間結構布局按照“一心、一帶、四村寨、五區、十基地”的布局進行調整優化,進一步促進空間結構布局與國土空間“三生”空間的完美融合,實現空間功能的多元化發展[4]。

2.1 “一心”

“一心”指田園綜合體綜合管理服務中心,布局在楠木橋村村部所在區域,位于“五區”中的“綜合展示接待服務區”的西部區域。重點承擔田園綜合體綜合管理服務、村務綜合管理服務、村級經濟組織總部辦公、招商引資、電子商務平臺管理、產業服務平臺管理等方面的職能。項目實施期內,重點對村部進行改造升級,配置智能化的監控網絡平臺,建成功能齊全、設施先進、配套完善的現代智能化的田園綜合體綜合管理服務中心。

2.2 “一帶”

“一帶”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布局在從楠木橋村部沿S262經大學生創業園至地產時鮮水果智慧化生產示范基地,包括沿線的特色花卉苗木生產示范基地、濱水休閑基地、地產時鮮水果智慧化生產基地、創新創業培訓基地、綠色精品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等區域。該帶是現代農業產業及其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點區域,應加快對區內基礎設施和原有基地的改造升級,加強地產特色時鮮水果、花卉苗木等產業基地的建設,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加大休閑旅游設施、設備的配套建設力度,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打造“以農促旅,以旅興農”,三產互動的鄉村慢生活試驗區。

2.3 “四村寨”

“四村寨”指休閑旅游度假主題型村寨、康體養生主題型村寨、自然景觀主題型村寨、苗寨風情主題型村寨4個居民居住集聚區,呈四邊形,分別位于四邊形的四個角。

2.3.1 休閑旅游度假主題型村寨 休閑度假主題型自然村寨分布在1、2、4組村民居住集聚區,該自然村寨緊靠“一心”、“五區”中的“三區”(地產時鮮水果綠色低碳生產示范區、綜合展示接待服務區、山水躍動游憩區),處于展現生態宜居的核心位置。

該區承擔休閑旅游度假的居住接待。結合村寨現狀,應加強村寨的改造升級,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對休閑旅游度假的居住生活休閑需求,加強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升級,人居環境整治與庭院建設、居民房屋改造與“三區”相銜接、相融合。

2.3.2 康體養生主題型村寨 康體養生主題型村寨分布在6、7組村民居住集聚區,位于“五區”中的山水躍動游憩區,緊靠“五區”中的森林康養區、“十基地”中的森林康養基地,是距離景華山院寺和四村寨最近的村寨。

該區主要承擔滿足消費者的康體養生需求。結合村寨現狀,強化自然村寨內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改造升級,人居環境整治、庭院改造、居民房屋改造與主題相吻合,配套相關康體養生場所與設施,同時在餐飲方面也要體現其主題。

2.3.3 自然景觀主題型村寨 自然景觀主題型村寨分布在13組村民居住集聚區,位于“五區”中的生態體驗區,緊靠“一帶”、“十基地”中的地產時鮮水果智慧化生產示范基地。

該自然村寨生態環境好,森林覆蓋率高,負氧離子含量高,主要承擔消費者享受自然景觀、山林景觀資源的功能。結合村寨現狀,應加強寨內及周邊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升級,人居環境整治、庭院改造、居民房屋改造應滿足主題的需求,與周邊自然景觀、山林景觀相協調;同時更要強化自然景觀、山林景觀的適當梳理,增加與自然景觀相適應的人造創意景觀與小品,配置相應的休憩設施。

2.3.4 苗寨風情主題型村寨 苗寨風情主題型村寨分布在9、10組村民居住集聚區,位于“五區”中的森林康養區,緊靠“一帶”。

該區承擔傳承發揚苗族民俗文化,展示地域特色文化與地產農業的深度融合的功能。結合村寨現狀,應強化村寨內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升級,加強人居環境整治、庭院改造、居民房屋改造,并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自然村寨改造升級要按照“外塑苗族風貌,內注現代元素”的思路,尤其在民居的改造設計中要尊重民族建筑風格與文化內涵,突出民族特色,凸顯苗鄉印象;滿足消費者食、住、行、游、購、娛等多功能的苗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村寨。

2.4 “五區”

“五區”指綜合展示接待服務區、地產時鮮水果綠色低碳生產示范區、山水躍動游憩區、生態體驗區、森林康養區。

2.4.1 綜合展示接待服務區 綜合展示接待服務區布局于S262橫穿村域兩邊的帶狀區域,承擔田園綜合體的展示、接待,以及其服務功能。根據該區承載的功能,結合展示接待現狀,全面提升展示接待服務能力,滿足田園綜合體發展需求;重點完善展示接待設施與場所,并對現有生產區域進行改造升級,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增設游步道與相關人造景觀、創意小品,提升綜合展示接待與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水平。

優質高效糧油產業、特色花卉苗木產業、稻油輪作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特色花卉苗木生產示范基地布局在該區。

2.4.2 地產時鮮水果綠色低碳生產示范區 地產時鮮水果綠色低碳生產示范區布局在“綜合展示接待服務區”的南部。本田園綜合體主導產業的主產區,主要生產地產時鮮水果(獼猴桃、刺葡萄、麻陽冰糖橙、麻陽黃桃等),建成懷化市甚至湖南省一流的地產時鮮水果綠色低碳生產示范區。按照綠色低碳農業的發展要求,對現有基地進行改造升級;配套相關采摘休閑游憩設施與素質教育設施,劃分一定的區域分別作為采摘體驗、科普素質教育的功能。

地產時鮮水果產業和健康養殖生產示范基地布局在該區。

2.4.3 山水躍動游憩區 山水躍動游憩區布局在綜合展示接待服務區的東北部,西北與生態體驗區相連。寶庫嶺水庫、文革水庫、冬瓜沖水庫位于該區西南部,是楠木橋水資源較豐富的區域。該區以樂水、動水、躍水等動態親水活動與山林游憩、養生等慢生活作為主要項目,展現動靜結合的山水一體休閑旅游養生格局。項目實施期內,重點踐行山水躍動游憩型項目建設,同時配套建設水庫游樂設施、安全防護設施、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升級。

部分綠色高效糧油產業、地產時鮮水果產業分布在該區的5、6、7組居民居住集聚區周邊區域;濱水休閑基地布局在該區。

2.4.4 生態體驗區 生態體驗區布局在村域的西北部,與森林康養區、山水躍動游憩區相連。該區主要承擔生態體驗的功能。項目實施期內,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扎實推進生態體驗項目建設,把生態優勢轉化為資源、經濟優勢;配套進行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改造升級。

部分綠色高效糧油產業、地產時鮮水果產業分布在該區的11、12、13組居民居住集聚區周邊區域;森林康養基地、地產時鮮水果智慧化生產示范基地、綠色精品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優質稻綠色防控生產示范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等基地布局在該區。

2.4.5 森林康養區 森林康養區布局在村域的西南部,與生態體驗區相連。石牛山萬寶寺分布在該區。該區主要承擔森林康體養生的功能,主要展示環境養生、森林植物養生、文化養生、食品養生等不同的養生文化與特質。項目實施期內,重點進行森林康養項目建設,配套進行區內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升級。

部分綠色高效糧油產業、地產時鮮水果產業分布在該區的九、十組居民居住集聚區周邊區域。

2.5 “十基地”

“十基地”主要指稻油輪作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特色花卉苗木生產示范基地、濱水休閑基地、森林康養基地、地產時鮮水果智慧化生產示范基地、綠色精品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優質稻綠色防控生產示范基地、創新創業培訓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健康養殖生產示范基地。

2.5.1 稻油輪作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 布局在綜合展示接待服務區,即從麻陽縣城方向進入村口分布在S262的兩旁,建設規模33.33 hm2。項目實施期內,大力推廣應用稻油輪作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布局稻油景觀項目,配套展示稻油農耕文明的創意小品,打造集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示范、觀賞體驗于一體的稻油高產全程機械化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2.5.2 特色花卉苗木生產示范基地 布局在綜合展示接待服務區,緊靠村部與S262北邊,位于稻油輪作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西邊。建設總規模13.33 hm2,建設智能溫室兩棟5 000 m2,新建綠化苗木苗圃6.67 hm2、園林植物花卉盆景1.33 hm2。項目實施期內,大力推廣應用現代移栽技術、生物技術、繁育技術,探索馴化方法和栽培技術;打造集科普示范、技術推廣、生態觀光于一體的現代化花卉苗木基地。

2.5.3 濱水休閑基地 布局在山水躍動游憩區,以文革水庫、寶庫嶺水庫為核心,因地制宜建設濱水休閑基地。項目實施期內,應積極推行大水面生態健康水產養殖,建設20 hm2生態健康養殖基地;重點發展水上娛樂、休閑垂釣、競技垂釣、環水庫徒步與自行車運動等休閑娛樂項目;配套完善道路、棧道、亭廊、停車場等設施;建設休閑垂釣主題型家庭農場,打造集健康、休閑、娛樂、生活于一體的濱水休閑樂園。

2.5.4 森林康養基地 布局在生態體驗區,位于該區的東北部,緊靠景華山院寺。項目實施期內,以200 hm2長壽養生森林氧吧為基礎,重點打造現代養生保健、休閑娛樂、老年人就醫服務、特色旅游相結合的綜合型養生基地,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人群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養生需求;配套完善康體養老醫療設施、休閑娛樂場所、徒步景觀棧道等設施;以國際化的養老看護技術、高檔規范的養老設施、專業科學的護理服務,全面打造面向全省甚至全國的專業化高品質老年人森林康養示范基地。

2.5.5 地產時鮮水果智慧化生產示范基地 布局在生態體驗區,位于該區的西北部,緊靠自然景觀型主題村寨。建設規模80 hm2,其中種植66.67 hm2地產時鮮水果(獼猴桃、刺葡萄等)、13.33 hm2觀光四季果園;建設單軌運輸機7 km。項目實施期內,大力培育特色水果新型經營主體;推廣應用水果豐產優質栽培技術、套袋技術、水肥一體化等先進適用技術;建設集良種推廣、水果采摘、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特色水果生產示范基地。

2.5.6 綠色精品蔬菜生產示范基地 布局在生態體驗區,位于十三組,緊靠特色時鮮水果智慧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規模20 hm2。項目實施期內,加快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相應的基礎配套設施及商品化處理設施;培植1個運行規范的蔬菜專業合作社;拓寬銷售渠道,建立健全市場銷售機制。

2.5.7 優質稻綠色防控生產示范基地 布局在生態體驗區,位于11、12組,緊靠綠色精品蔬菜生產示范基地,規劃建設規模66.67 hm2。項目實施期內,大力推廣應用優質稻高產栽培技術、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等;打造集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示范、觀賞體驗于一體的優質稻高產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2.5.8 創新創業培訓基地 布局在生態體驗區,位于該區的西南部,緊靠“一帶”與農產品加工基地。以現有創業就業培訓基地為基礎,加快完善“多媒體教學室”“遠程教學點”“多功能會議室”及相關配套設施,完善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等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師資隊伍,與懷化市人社局認定的職業技能培訓定點機構開展合作,資源共享,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民工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有關政策的宣講等;打造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和湖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國家級、省級綜合類培育示范基地。項目實施期內,重點對現有基地進行改造升級;同時承擔部分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高素質農民、村干部等的免費培訓任務。

2.5.9 農產品加工基地 布局在生態體驗區的東南部,緊靠“一帶”和山水躍動游憩區。建設規模5.33 hm2,主要建設冷鏈物流小區、地產時鮮水果初精加工小區、優質糧油加工小區、長壽食品加工小區等,建成集加工、加工觀光與體驗于一體的觀光體驗型加工基地。

2.5.10 健康養殖生產示范基地 布局在地產時鮮水果綠色低碳生產示范區,位于該區的東北部。用地6.67 hm2。項目實施期內,新建黑豬健康養殖基地1個,年出欄黑豬5 000頭,配套建設飼料加工廠、有機肥廠;推廣應用黑豬標準化生產養殖技術、生態環保健康高效養殖技術、立體生態循環養殖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構建具有楠木橋特色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打造集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示范于一體的特色健康養殖基地。

3 結構調整優化

3.1 調整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根據麻陽苗族自治縣國土空間規劃“三線”劃定及相關專題研究初步成果,以國土空間全要素、全過程管制為目標,結合楠木橋生產生活生態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發展方向,以及發展定位,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保護要素和村莊、產業、交通等發展類要素布局,遵循全域全覆蓋、不交叉、不重疊的基本規則,根據土地利用功能合理劃分“三區”,進一步優化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建設空間布局。同時,生態空間與農業空間、建設空間的突出矛盾表現在建設空間的擴張勢必擠占農業發展空間、生態功能保護空間。為此,應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全面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嚴格落實管控規則,加強土地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構建楠木橋田園綜合體的復合系統,是促進田園綜合體“三生”空間協調發展,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高度融合的重要途徑[5-7]。

3.1.1 生態空間 ①規模與布局。生態空間是基于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的維護,以保障與維護區域生態系統完整性,以提供生態服務或生態產品為主體功能,明確生態廊道、屏障與網絡,劃定的具有生態、生產功能為主的區域。生態空間總用地1 125.54 hm2(占全域國土總面積的59.92%),主要包括水域、林地、其他土地等生態用地組合形成的區域空間,其中林地占比最高,達到98.30%;水域面積次之,18.39 hm2,主要為寶庫嶺水庫等,其他土地面積最小,僅0.75 hm2

②功能定位。生態空間以調節、維持與保障生態功能為主;遴選合適的生態產業,推行生態綠色技術,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把生態優勢轉化成資源優勢、產品優勢、競爭優勢與經濟優勢;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按照生態環境保護的用地準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保護,科學制定區內土地用途管制方案,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及森林康養業、休閑旅游業、科普與生態考察等三產業,積極營造鄉野的特色生態空間;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合理布局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進一步優化與提升生態空間的生態功能,為充分發揮農業、建設空間效能提供良好的生態支撐[5,8]。

“五區”中的森林康養區、生態體驗區、山水躍動游憩區、“十基地”中的濱水休閑基地、森林康養基地布局在生態空間。

3.1.2 農業空間 ①規模與布局。農業空間是以發展種植業、畜牧業、養殖業等農業區域的空間,是從農業產業角度來衡量的,是以提供農產品為主體功能的空間。項目實施期內,應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的擴張對農用地尤其是耕地的占用,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非農生產,全面保護農業發展空間;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耕地管控措施,落實永久基本農田負面清單,嚴禁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傾向,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業空間總用地706.99 hm2(占全域國土總面積的37.64%),其中耕地195.53 hm2,園地311.65 hm2,商品林143.52 hm2,其他農用地56.29 hm2[6]。

②功能定位。農業空間以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尤其是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為主要目標,以農產品供給功能為主導功能,并兼具生產生活保障功能。該空間應以區內農業資源稟賦為基礎,結合現有產業,大力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及其融合產業,提供重要農產品尤其是糧食的安全供給;以農為本,結合區內地域特色民俗文化,積極拓展并開發農業多功能,大力發展農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步伐,全面提升農業價值,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五區”中的綜合展示接待服務區、休閑旅游度假區、“十基地”中的稻油輪作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特色花卉苗木生產示范基地、地產時鮮水果智慧化生產示范基地、優質稻綠色防控生產示范基地、綠色精品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健康養殖生產示范基地布局在農業空間。

3.1.3 建設空間 ①規模與布局。建設空間是進行農村居民生活、村莊管理服務與發展第二產業的區域。建設空間總面積45.80 hm2(占全域國土總面積的2.44%),其中村莊用地37.46 hm2,區域公共設施用地4.67 hm2,區域交通設施用地1.95 hm2,特殊用地1.72 hm2

②功能定位。建設空間以農村居民生活、村莊管理服務、二產業發展為主導用途,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之一。項目實施期內,應結合村莊布局與環境現狀,加大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建筑外立面的美化與鄉土地域特色文化相結合,合理布局環境整治設施,積極推行鄉規民約,構建長效運行機制,積極發展以苗族民族風情文化為特征的休閑文化游;依托建設空間現有布局及特征,結合其產業與交通線路布局,明確重點項目建設清單,在規劃數據庫上落實建設項目的矢量數據,為“一張圖管理”提供基礎數據支撐;對于不能落實到圖上的建設項目,也要羅列項目名錄,預留相應規模的建設用地指標;建設空間的土地利用應充分體現集約利用的原則,按照“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則布局新建建設用地項目;科學盤活現有低效建設用地、閑置地和廢棄地,利用閑置土地改造成公共綠地與休閑健身廣場,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大力實施增減掛鉤項目,不僅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也能為新增建設用地項目提供騰退指標[6,8]。

“十基地”中的農產品加工基地、創新創業培訓基地布局在建設空間。

3.2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田園綜合體建設屬于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產業尤其如此,而產業是支撐田園綜合體發展的核心支撐,沒有產業的田園綜合體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此,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就顯得十分必要。楠木橋田園綜合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應遵循產業發展特征與布局現狀,結合空間結構布局與土地利用功能劃分結果,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9]。

楠木橋特色優勢產業為地產時鮮水果產業,屬于第一大產業。地產時鮮水果總種植面積840 hm2,時鮮水果品種達25種以上,其中以獼猴桃、麻陽冰糖橙、刺葡萄、麻陽黃桃等地產時鮮水果為主。另外,還擁有優質高效糧油產業、綠色蔬菜、健康養殖、果蔬加工與冷鏈物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產業,二、三產都圍繞一產業而展開;并且地產時鮮水果產業,具有延伸性長、融合度高等特點,適合作為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的產業基底,融入苗族民俗風情文化,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高質量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實現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宜游、農民富裕富足。

根據村域內現有產業基礎,結合產業發展方向與趨勢,按照農業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篩選并優化產業布局,通過整合歸并,田園綜合體內主要規劃綠色種植業、健康養殖業、融合產業三大類型產業。

3.2.1 綠色種植業 一是地產時鮮水果產業。屬于第一大產業,布局在1~7組、9~13組等園地相對集中連片區域,總面積840 hm2,主要種植獼猴桃、刺葡萄、麻陽冰糖橙、麻陽黃桃等地產時鮮水果。二是優質高效糧油產業。布局在1、4、9、10、11、12組等耕地相對集中連片區域,主要建設高檔優質稻133.33 hm2、油菜133.33 hm2、飼用玉米66.67 hm2,遴選高產優質新品種。三是綠色蔬菜產業。其布局在綠色精品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和種植大戶,總規模66.67 hm2,其中標準化基地20 hm2,種植大戶46.67 hm2,主要種植功能性蔬菜品種。四是花卉苗木產業。布局在特色花卉苗木生產示范基地,建設規模13.33 hm2。主要繁育林果種苗、生產園林花卉盆景,計劃生產林果種苗20萬株、園林花卉盆景10萬盆。

3.2.2 健康養殖業 根據田園綜合體內農作物綠色種植對有機肥的需求和發展休閑旅游餐飲對肉食的需要,在確保生態環境優良的前提下,合理布局養殖區域,科學確定養殖規模,重點養殖湘西黑豬,發展林下養殖(土雞、麻陽白鵝等)。黑豬規劃布局在二組,土雞、白鵝養殖規劃布局在遠離水源和居民集中區的林地。計劃出欄黑豬5 000頭、土雞10 000羽、麻陽白鵝10 000羽。

3.2.3 融合產業 重點圍繞綠色優質稻油、時鮮水果、蔬菜等優勢特色產業,按照延鏈補鏈原則,打造涵蓋種苗、種植、加工、流通、科技、服務等全產業鏈,以農產品加工業連通一、三產業,推進優勢特色產業做優做強,促進產業深度融合,全面提高產業附加值。結合美麗鄉村和鄉村振興示范村寨建設,集聚優勢資源和產業特色,推進“綠色田園”“美麗家園”及鄉村文創、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的融合發展,積極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平臺,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10]。

一是創新創業培訓與社會化服務業。布局在創新創業培訓基地,計劃年培訓創新創業人次500人次以上,年提供素質教育2 000人次以上,年提供時鮮水果病蟲害防控技術服務333.33 hm2以上,年提供全程機械化水稻、油菜托管服務各333.33 hm2以上,年提供水稻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333.33 hm2以上。二是冷鏈物流業。布局在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冷鏈物流小區1.33 hm2,新建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10 000 m3,1次儲藏保鮮時鮮水果3 000 t以上,年周轉至少5次,年周轉時鮮水果量1.50萬t以上。三是農產品加工業。主要進行水果、優質糧油、長壽食品與有機肥、生豬飼料等加工,其中食品加工主要布局在農產品加工基地,有機肥與生豬飼料加工布局在健康養殖生產示范小區。總用地4.67 hm2,其中地產時鮮水果初加工小區1.33 hm2、優質糧油加工小區1.33 hm2、長壽食品加工小區0.67 hm2,有機肥生產場所0.67 hm2、生豬飼料生產場所0.67 hm2。計劃年產時鮮水果選果分級包裝5 000 t以上、果脯200 t以上、優質米500 t以上、菜籽油300 t以上、有機肥4 000 t、生豬飼料4 000 t。四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布局在田園綜合體全域。依托現代農業,以地產時鮮水果為產業基底,融入休閑旅游要素,以長壽文化、苗鄉民俗風情文化作為文創旅游的“引爆點”,促進文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按照“全域設計、全景打造”的思路,開發休閑旅游項目,打造休閑旅游景點,規劃設計休閑旅游產品、養生康體美容產品、休閑旅游服務及其精品線路,完善旅游標識標牌;加強對外合作,開拓休閑旅游市場。

3.3 優化布局重點項目

一是農業高質高效項目。基于楠木橋村資源稟賦,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農業,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確保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民持續增收;重點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智慧農業和創意農業,加大農業品牌培育、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生產率,改善農村環境,實現農業高質高效發展;積極培育特色區域名片,打造區域農業公用品牌,創一批品牌產品、樹一批品牌企業、立一批品牌產業。二是鄉村宜居宜業宜游項目。突出鄉土特色和村域特點,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高效利用的原則,加強項目區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加大特色精品民宿建設,苗鄉傳統農居風格進一步彰顯,城鄉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完善,農民居住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加快轉變,農村環境更加宜居、宜業、宜游。三是農民富裕富足項目。通過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項目區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重點加強冷鏈物流倉儲、農產品加工、農文旅示范等領域建設;積極搭建田園綜合體公共服務中心、線上線下營銷平臺及服務體系等平臺,真正貫通一、二、三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與無縫對接;強化聯農帶農服務,促進村域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讓農民分享更多二、三產業的增值收益;建立與基地農戶、農民合作社“保底+分紅”等利益聯結契約關系,構建農民與田園綜合體緊密合作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田園綜合體投資主體與農民的雙贏。

4 建議

4.1 強化組織領導與部門統籌,落實政府職責

一是健全黨領導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麻陽苗族自治縣田園綜合體建設領導小組的決策協調功能,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領導體制,建立健全事關田園綜合體建設重大事項、重點問題、重要工作由黨組織討論決定的機制,落實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縣鄉村三級書記抓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工作要求,讓田園綜合體建設成為麻陽縣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二是完善工作推進機制。立足當地農業發展的總體趨勢,根據楠木橋產業特色和優勢,加強前期調查研究,制定田園綜合體的發展規劃、實施方案與設計方案,并加以完善,建立任務明確、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建設任務。三是健全部門協調機制。建立縣、鄉、村、企業多方聯動機制,協同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加強與上級部門的對接聯系,縣直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做好各自具體任務的統籌協調、上下對接和整體推進工作;配合單位要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密切配合,積極做好各自負責的相關工作,共同謀劃田園綜合體的建設發展,引導村級組織和各經營主體共同建設田園綜合體。

4.2 強化考核評估與實施監督,促進項目落地

一是加強目標考核。為保障湖南楠木橋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正常有序推進,應建立項目考核督查機制,成立麻陽苗族自治縣楠木橋田園綜合體考核督查領導小組。考核領導小組負責對新申報的項目、已批準下達資金未驗收項目,以及考核年度內通過驗收的項目進行考核,督查項目實施進度和實施質量。考核結果與單位和主管領導當年績效、職務晉升掛鉤;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考核結果同該項目是否繼續支持、3年內財政項目的申報與金融機構的貸款發放掛鉤。二是加強項目監管。為保質保量完成湖南楠木橋田園綜合體的重點項目建設,對項目工程建設與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按照規定程序實行項目公示公告制度、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承包制等制度,把好項目建設的技術管理關;嚴格財政資金使用管理各項程序,落實項目“專款專用”制度,把好項目資金的使用關,積極做好財政資金的績效評估,進一步提高項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能與效率[2]。

4.3 強化科技、人才、資金支撐,切實增強發展動能

4.3.1 強化科技引領與示范 一是強化科技投資。創新科技投入資助方式,積極推行政府財政投資引導、梯級貼息、風險補償、稅收返還、獎勵資助等制度和相關優惠政策,重點支持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共性關鍵性技術攻關、先進適用技術集成與科技成果轉化、新產業業態發展壯大等,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社會資本等資源優先投資楠木橋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二是加大科技創新服務與科技成果轉化力度。依托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并完善科技推廣體系和隊伍,在田園綜合體開展科技推廣服務活動,積極推廣農業綠色發展先進實用技術、高產優質新品種,逐步提高農業新技術新品種覆蓋率。加強與涉農科研院所、大企業研發中心的交流合作,聯合創建技術服務平臺、產學研用示范基地等。三是強化科技幫扶。依托涉農科研院所,圍繞遴選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術,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服務,積極實施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推廣,全面推進先進適用技術成果的推廣轉化;實施“手拉手”結對子工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根據各自技術需求分別與相關專家建立“一對一”對口幫扶機制,提高幫扶的針對性與精準性。四是積極培育科技示范基地與示范戶。積極培育科技示范基地與示范戶,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科普基地,鼓勵種養殖大戶或家庭農場依托技術支撐單位和相關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創建科技示范戶[11]。

4.3.2 強化專業人才與高素質農民培養 一是完善專業人才需求體系。加強對現有農業人才隊伍的現狀調查,根據田園綜合體的實際發展需要,以及區域經濟發展對農業人才的要求,編制緊缺農業人才需求目錄,建立優秀農業人才供需對接機制,切實加強對人才引進的指導。二是加強專業人才引進。依托國家、省、市等相關科技人才平臺,通過“產業+人才”“項目+人才”等方式,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強化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與大中城市人力資源信息共享和服務對接平臺,通過聘請兼職教授、星期天工程師、村莊規劃師等方式引進高端人才為項目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健全專業人才留用機制。建立科學的優秀農業人才使用機制和分配激勵機制,完善農業人才評價體系。開辟優秀農業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實行“零門檻”按需落戶政策,在配偶就業、子女就學、購房等方面給予妥善安排與相應補貼;鼓勵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進優秀人才,實行以管理、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薪酬方式;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具有個性化和更強吸引力的田園綜合體人才創新政策,鼓勵大學生、技工等高級人才參與項目建設;加強本地農村農業人才的對外交流,推薦本地優秀人才到上級主管部門、經濟水平發達區域政府、大型企業集團掛職、跟班學習,在增強本地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同時,積極引進先進管理理念、資源促進本田園綜合體的高質量發展。四是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積極培養專業管理人才,大力實施鄉村人才戰略,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或與科研院校聯合培養精通農業特點、懂得經營管理、熟悉鄉村休閑旅游業務、善于市場營銷的高素質田園綜合體管理運營專業人才和團隊;與院校合作,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建立一支帶不走的“一懂兩愛”現代農業高素質人才隊伍[12]。五是強化高素質農民培育。支持鼓勵當地農民向人才轉化,為田園綜合體就業的農民提供各種崗前培訓,以及農業技能和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培訓,提高當地農民綜合素質;挖掘當地傳統手藝人,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新創業,投資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農民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加強致富帶頭人的培育;鼓勵種養大戶、經營主體負責人進一步深造,聯合涉農高校開展學歷教育,積極培育高素質農民,推動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職稱評定工作;遴選具有相應農業技術傳承、農業技術職稱的高素質農民納入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適當提高基層專業技術人才的高素質農民比例,提高農民的獲得感與榮譽感,補齊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鄉土人才短板。

4.3.3 強化財政資金引導與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一是強化財政資金的引導功能,撬動社會資本積極投資。積極創新財政資金投入使用方式,積極探索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力度,綜合考慮運用財政資金資產量化入股、先建后補、貼息、以獎代補、擔保補貼、風險補償金等,探索利用地方政府債券或PPP方式,撬動社會資本積極投向田園綜合體建設;統籌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綜合整治、農田水利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等項目資金支持田園綜合體建設和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積極盤活村集體資產,利用現有閑置資產參與田園綜合體發展,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促進其高質量發展。二是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提高投資保障能力。進一步創新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體系,加大對轄區內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加大戶的金融服務與扶持力度,聯合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金融機構,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戶發放貼息貸款、低息貸款、生產保險等業務,解決微小經營主體貸款難、資金缺乏的難題;加大金融信貸資金的使用與監管,降低使用者的農業生產與市場經營風險,全面提高信貸資金的回款率;合理運用風險補償、擔保貼息等政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將依法取得法人資格的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納入評級授信范圍,擴大農村集體資產抵押物擔保物范圍,鼓勵開展大型農機具、具有固定資產性質的農業生產設施、集體股權等抵押貸款,為村集體籌措發展資金提供金融支撐。

5 結論

田園綜合體是農業多功能拓展與開發及其社會需求催生的產物,同時也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業態,更是一種典型的鄉村產業綜合發展模式,具有現實針對性,發展意義重大。雖然無先例也無經驗可依,但遵循鄉村產業發展一般規律,各地大膽探索,產生了諸如無錫陽山田園東方、安吉田園魯家、都江堰天府源、南寧“美麗南方”等一批田園綜合體經典案例。同時,湖南也納入了財政部關于開展建設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省份,湖南楠木橋村田園綜合體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并得到了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發展成效也很喜人,但該田園綜合體地處我國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盡管已脫貧,但建設資金甚至是建設思維、理念都遠遠比不上上述田園綜合體經典案例,尤其需要統籌協調與優化田園綜合體空間結構布局。

“十四五”時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5年,是為鄉村振興真正打基礎的5年,以集中連片特困脫貧地區的湖南楠木橋田園綜合體為研究對象,進行田園綜合體結構與布局的優化研究。合理優化楠木橋田園綜合體的空間布局,構建“一心、一帶、四村寨、五區、十基地”的田園綜合體空間結構布局;全面提高國土空間“三生”布局與產業結構布局的匹配度,促進空間結構布局與國土“三生”空間、產業布局,以及其重點項目的無縫對接;最后,筆者提出了楠木橋田園綜合體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湖南楠木橋田園綜合體是脫貧地區發展田園綜合體實現鄉村振興的經典案例,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芮. 信陽市田園綜合體發展路徑[J]. 鄉村科技, 2021, 12(34): 11-13.

[2] 馮乃曦, 袁欣, 師曼, 等. 中原地區田園綜合體建設路徑探索——以河南康龍循環農業田園綜合體為例[J]. 山西農經, 2021(7): 79-81.

[3] 張恒, 瞿繼文, 王廣和. 雄安新區周邊地區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以河北省任丘市尚書村田園綜合體規劃為例[J]. 林業與生態科學, 2019, 34(1): 44-49.

[4] 譚宏旭, 余躍萍, 姚鑫博, 等. 鄉村振興背景下田園綜合體規劃的探索與實踐——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田園綜合體為例[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20(20): 12-14.

[5] 李伊黎, 程嚴, 付振華. 廣東省 “三生空間” 格局演化特征分析[J]. 地理空間信息, 2022, 20(12): 104-109.

[6] 王燕燕, 楊瀟. 鄉村振興背景下 “三生空間” 協同發展問題研究——以內蒙古農村牧區為例[J]. 南方農機, 2023, 54(1): 23-26.

[7] 張振龍, 侯琰珍, 孫鴻鵠, 等. 鄉鎮街道尺度國土 “三生” 空間功能評價及協調關系[J]. 自然資源學報, 2022, 37(11): 2898-2914.

[8] 王修水, 梁宇, 陳孝銘. 鄉村振興中 “三生空間” 的綠色發展研究——以浙江省蘭溪市洋港村的鄉村振興為例[J]. 中國勘察設計, 2022(12): 80-82.

[9] 向夢杰, 方斌, 胡曉亮. 縣域田園綜合體選址評價與建設路徑分析——以江蘇省溧陽市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9, 40(12): 161-170.

[10] 余河瓊. 基于田園綜合體的山地鄉村旅游發展研究——以百里杜鵑仁和村為例[J]. 安徽農業科學, 2019, 47(5): 131-134.

[11] 高建新.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科技創新引領農村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 價值工程, 2022, 41(22): 161-164.

[12] 王興國, 曲海燕. 科技創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與建議[J]. 學習與探索, 2020(11): 120-1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特级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婷婷激情五月网|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88av在线看|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大香伊人久久| 毛片卡一卡二| 久久网欧美|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欧美久久网| 成人日韩欧美|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亚洲婷婷丁香|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a毛片在线|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国产青榴视频|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福利| 欧洲亚洲一区|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小视频网站|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国产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精品视频福利|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www亚洲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嫩草国产在线| 玖玖精品在线|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无码AV动漫| 永久毛片在线播| 国产精品播放|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欧美有码在线|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黄色高清|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