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偉
黨的二十大全面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本質要求和需要把握的重大原則,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這是黨中央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教育、科技、人才事業內在規律的新認識,體現了新時代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因此,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進姿態,舍我其誰、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以實際行動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教育系統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實,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教育貢獻。
一、堅持問題導向,明確教育高質量發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嘉峪關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聚焦人民期盼,回應群眾關切,統籌謀劃、深耕細作,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公平,交出了滿意答卷。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對標黨的二十大對教育的新定位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盼,我們的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也開始凸顯,嘉峪關教育發展仍然處在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這些問題和矛盾集中表現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社會環境還比較脆弱,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發展動力不足,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總量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有比較大的距離,職業教育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能力不足,教育數字化發展明顯滯后,教育評價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杠桿作用發揮不明顯等。推動嘉峪關教育高質量發展,我們任重道遠。
敢于正視問題差距,才有奮斗方向,方能奮起直追。“問題意識”是一種工作態度,更是一種刀刃向內的勇氣。發現了問題就等于抓住了事物的矛盾,解決矛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以,在前進路上,我們既要注意總結成績,堅定發展信心和決心,更要時刻保持發現問題的清醒頭腦和敏銳眼光,及時查找問題,直面差距,定位目標,切實增強發展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堅持目標導向,厘清教育高質量發展思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人民滿意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應該達到的目標。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始終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遵循教育規律辦教育,按照學生成長規律抓教學,引導青少年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成長。
一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樹人,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錘煉品格、磨礪意志,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基本內涵。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要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這是教育立場和方向問題,也是我們思考、謀劃、推動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要堅持遵循教育規律辦事。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是一門科學,教育發展、學生成長都有自身的規律。教育發展受經濟發展水平、師資素養、地域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更為重要的是,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青少年,他們的成長有其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同時也會因為不同的個體、年齡、環境等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所以,教育規律是寬泛的,且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復雜性,要完整準確、清晰明了地表述教育規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始終對教育規律保持敬畏之心,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守正篤實、久久為功。最純樸的教育情懷,就是遵循教育規律辦事。
三要堅持教育公平價值取向。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是教育最本真的價值追求。簡單地講,教育公平,就是要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多年來,嘉峪關市教育局堅持城鄉一體統籌,著力推動城鄉教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嘉峪關市被甘肅省教育廳確定為甘肅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市。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們要以此為契機,統籌謀劃全市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讓教育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四要堅持質量提升發展主線。質量永遠是教育的生命線,提高教育質量是貫穿教育工作始終的永恒主題,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教育質量,不僅體現在分數和指數上,更體現在發展后勁上;不僅體現在學生個體上,更體現在學校、城市教育品牌的塑造上……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緊扣質量提升這條主線,堅持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下功夫,在塑造城市教育品格上做文章,不斷為嘉峪關教育注入時代新內涵,擦亮嘉峪關教育品牌。
三、堅持結果導向,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必須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教育工作的根本標準,以更飽滿的熱情、更務實的舉措、更過硬的本領,持續做好補短板、強弱項、促公平、提質量方面的文章,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讓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我們重點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堅持五育并舉,發展素質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關鍵。我們要以持續推動“雙減”政策落實、中考高考改革等重點工作為抓手,引導廣大教師聚焦學生核心素養,持續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打通校內小課堂和校外大課堂,努力為學生創設充分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在探究和思考中掌握知識,在實踐和體驗中提升能力,全面健康成長。
二要持續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激發發展動力、破解教育發展難題的根本途徑。我們要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統籌兼顧、破立并舉,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不斷提升教育治理能力,集中精力破解教師隊伍建設、優質資源供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推動教育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真正把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要求落到實處。
三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有好的教師,才會有好的教育。我們要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持續完善制度機制,從師德師風建設、業務素養培訓、職稱評聘、政策待遇落實、優質師資補充等多方面入手,不斷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水平,著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筑牢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四要推動數字教育賦能。教育數字化是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有力抓手。我們要堅持“需求牽引、應用為王”的基本原則,認真分析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從教育實際出發,持續加強新型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從教學過程數字化、學習資源數字化、評價考核數字化、教育管理服務數字化等方面入手,推動教育教學模式、教育治理方式轉型升級,切實以數字化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五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是建設區域教育高質量體系的前提。我們要不斷優化教育支出結構,管好用好錢袋子,立足嘉峪關教育實際,持續優化全市教育資源配置,特別是要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力度,積極嘗試以合作辦學的方式引進清華附中等知名學校和教育發達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把嘉峪關打造成為河西走廊教育高地。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