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平
【摘要】隨著學校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與創新。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崇德向善的情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為此,高中政治教師應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政治教學的融合,自覺擔當弘揚傳統文化的使者,引導學生將政治知識結合經典詩詞理解,并適時引入本土文化資源,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優秀傳統文化;高中政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07—0122—04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安陽市考察時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蘊含著許多道理,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對人的發展層次的代表性價值描述,可以引導學生逐步實現政治認同、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1]。可以說,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有重要的作用。為此,高中政治教師應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融入多種育人素材,實現教學效果的穩步提升。在此,筆者結合高中政治教學工作實際,探究核心素養視域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政治教學的融合。
一、優秀傳統文化與政治教學融合的要素
1.誠實守信的基本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源泉,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較為成熟、完善的道德價值體系,其中誠信是至關重要的基石。在社會中,誠信是一個人的從業、為人之本。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一些反映誠實守信的教學素材,而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
2.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是促使我國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精神紐帶。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涉及大量與愛國主義相關的內容,教師可利用這些素材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使其能主動承擔使命和責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蘊含著豐富育人素材的智慧寶庫,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能促使學生培養愛國情懷,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
3.以人為本的哲學思想。以人為本的哲學思想指的是利用道德教育,以個人的道德自律體現出一個人的獨立性。在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以人為本能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理念。高中政治教材中涉及許多以人為本相關的內容,不僅能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的治國方略,還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例如在“經濟生活”一課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從保障人們生活水平、市場調控等角度出發,探究以人為本的理念。
二、優秀傳統文化與政治教學融合的原則
1.適宜性原則。高中生正處于思維快速發展的階段。政治教師不僅要充分發揮政治學科的優勢,還要帶領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教師應遵從適宜性原則,從教學內容精準化的角度[2],選擇合適的優秀傳統文化,帶領學生在回顧歷史發展、解讀優秀傳統文化、探究先進理念的過程中,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在講授新課前,教師應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認真分析和探究教材內容,緊緊圍繞教材內容,準確篩選教學素材,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避免出現拔高教學素材難度的情況。
2.科學性原則。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僅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文化魅力,還與新時代高中政治教學有較多的契合點,能為課堂教學提供充足的教學素材。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將高中政治知識點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加深理解與記憶,不少學生會出現記得快、忘得快的情況。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有效運用信息化輔助教學設備,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翻轉課堂、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創新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政治知識融合的教學模式,逐步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能全面掌握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政治知識。
3.多樣性原則。高中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認知水平、興趣偏好各有不同,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也不同,為了最大程度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格外重視政治學科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遵從多樣性、層次性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文化素材。這樣才能讓不同的學生都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對政治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優秀傳統文化與政治教學融合的策略
1.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政治知識的辯證融合。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鍛煉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激活學生的認知活力、發展潛能、主觀能動性[3],促使學生不斷提升核心素養。為此,教師應借助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人文價值,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如在教“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一課時,這部分內容與日常生活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涉及宏觀調控的知識點。在融合高中政治和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知識時,教師應使用辯證思維,在政治課堂中除了引入優秀傳統文化,給予學生思想、行為方面的正確引導,還可以引入一些值得反思和探究的傳統文化,以此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使學生能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傳統文化。如在教學“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師可以布置小組合作任務,要求各小組的學生圍繞任務展開分析:多角度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整理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容,分析需要摒棄的內容。圍繞問題,各小組學生可以展開激烈討論和交流,分享觀點。在完成以上學習任務后,教師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分享各自的討論結果。在所有小組完成展示后,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認真評價,既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又給予適當肯定和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能逐漸學會客觀地看待我國傳統文化,認識到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要傳承和發揚其中的精華,還要摒棄其中的糟粕。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念,文化認知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4]。
2.引入本土文化資源。優秀傳統文化有多樣化的呈現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融合教材中的內容,有針對性地篩選優秀傳統文化素材。為了增加高中政治教學的吸引力,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教師可篩選一些本土文化資源,發揮其輔助教學作用。政治教材中也有一些與傳統習俗、文化知識等相關的內容,教師可由此入手加入多元化的鄉土文化資源,提出相關問題,激勵學生近距離、身臨其境地探究知識。如在教學“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提出一些問題開展討論活動: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本地,有哪些與日常生活緊密關聯的現象屬于文化范疇呢?學生結合自己積累的經驗、認知等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認為,本地傳統小吃文化屬于傳統文化的范疇;有的學生認為,民俗音樂、本地歌謠、婚嫁風俗等屬于傳統文化范疇;還有的學生分享自己拍攝的照片,既有本地有名的古建筑,也有自己參加的文化活動等。在這樣的課堂中,每個學生都在積極表達,全身心參與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討論和交流中。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會感受到教材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并不遙遠,很多知識就在身邊。在活躍課堂氛圍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集中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進一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并由此引出該節課的知識。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擁有更加立體的認知。
3.政治知識融合詩詞理解。陶行知認為,活的人才教育不應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段,而是將開啟文化寶庫的鑰匙交到學生手中。在具體的政治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認真思考如何在政治教學中將開啟政治知識的鑰匙交給學生。教師應調整導入環節,利用學生所熟知的知識導入新知識,快速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比如教師可在導入環節加入古詩詞,引導學生從優秀傳統文化的視角探究高中政治知識,培養核心素養。在教學“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筆者及時調整導入環節,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在上課時,先展示古詩詞“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圍繞古詩詞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句古詩詞的含義是什么嗎?”高中生已積累了較多的古文知識,能在細致分析后得到正確答案。針對學生的回答,筆者給予贊賞,繼續引導:“你們知道這句古詩詞中蘊藏著怎樣的哲理呢?為什么一定要去基層才能真正了解政績呢?”部分學生無法順利回答這些問題,筆者再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結合課文尋找正確答案。在學生分析、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筆者走下講臺,認真聆聽學生的討論過程,在恰當時機給予點撥。可以說,在大家圍繞著古詩詞、教材內容展開討論時,教師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能獲得更多的感悟和體會,為后續學習做足準備。
4.運用名人故事展開教學。在優秀傳統文化中,奉獻精神、愛國意識都是重要內容,能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深遠影響。為了進一步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政治知識融合,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搜集一些典型的名人故事,借助信息技術呈現出來,在展示故事、環境烘托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在學習“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時,教師可根據時間順序,為學生播放一些視頻資料,如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李保國在太行山扎根35年的故事等。在觀看這些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分析、探究這些故事背后蘊藏的思想內涵。在實際分析、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了解到舍生取義、愛國情懷、艱苦奮斗、樂于奉獻等精神品質,逐步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可以說,這種方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5.開展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當前的信息時代,為了讓學生多角度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平臺,堅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創新性地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政治知識融合。結合高中生學習、生活與信息技術緊密聯系的實際,教師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開展與高中政治、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多角度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內涵。還可以開展“傳統文化主題長廊設計”活動,組織學生會、學生社團等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相關活動,促使學生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此基礎上,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優秀傳統文化與政治學科之間的關聯,學會從政治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些問題。如在教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時,教師可創設相關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多角度探究優秀傳統文化,搜集相關資料。學生可采用獨立完成的方式,也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多了解,也能發現生活與政治之間的關聯。除了讓學生自主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外,教師還可帶領學生參觀本地的文化館、歷史博物館等,學生在活動結束后撰寫探究總結報告,加深知識理解。
6.利用第二課堂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亮點之一是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第二課堂,如愛國即興演講或征文、紅色文化研學、勞動基地鍛煉、心理咨詢與疏導等,能夠提升教學效果,還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培養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在認識到第二課堂作用的基礎上,教師應在理念上重視高中政治第二課堂的設計,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方式。例如教師在學期初的課時規劃中,有目的地空出一些課時引領學生去當地文化名勝古跡游學,把課程核心知識點與參觀心得有機結合,有計劃地選擇幾個展點進行詳細講解(可請導游協助),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單元知識點,將預期的價值觀導向蘊藏在知識學習中[5]。
《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指出,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各類主題教育。基于此,核心素養視角下,將高中政治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尤其重要。教師應準確把握高中政治學科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運用典型的案例、本土文化,結合對比分析等教學方式,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幫助學生逐步提升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文明.以思政課內容的審美建構培育學生政治認同[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04):27.
[2]閆銳.如何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傳播[J].甘肅教育,2018(22):30.
[3]馬斌.談傳統文化與小學思政教育的融合[J].甘肅教育,2021(22):13-14.
[4]郝海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學研究[J].大眾文藝,2020(11):230-231.
[5]李穎.優秀傳統文化如何有效融入高中政治教學中[J].華夏教師,2019(24):39.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642)
編輯: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