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卉?劉若蕾
建構性游戲對幼兒而言具有特別的吸引力,其對幼兒的創造性、操作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構游戲中,幼兒能真正地成為游戲的主人,在玩中會激活幼兒的游戲思維,讓其大膽地展開手腳去實踐與創新,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通過想象與創造反映幼兒的內心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提升,更好地發揮幼兒的游戲潛能。
本文將立足幼兒園建構游戲活動,對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展開探討,簡要闡述建構游戲的特點及培養幼兒自主能力的意義,從多個角度出發提出幾點實踐策略,以期對幼兒教師有所幫助,發揮出建構游戲的真正效能。
一、概念界定
(一)建構游戲
建構游戲是幼兒園教育最常見的一種教育形式,不僅契合幼兒的內心需求,更是能讓其在自由探索中獲取豐富的學習經驗。建構材料要求幼兒利用不同的結構性材料展開活動,最常見的為積木、大小不一的木塊、軟連接、模型結構等,要求幼兒利用此類物品構造物體或建筑物,以展現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應。此類游戲對幼兒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操作技能的形成具有積極的意義,促使其在玩中獲得分解、合成、組建等多種經驗,還能在拼插積木的過程中獲得有關數量、長短、寬窄、高低等空間數學概念,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自主能力
自主能力對受教育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幼兒園教育中,幼兒自主能力的培養以“自主學習、探索”為主。以建構區為例,在培養過程中,要求幼兒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意識,能主動規劃自己的建構計劃及建構方向,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自主探究意識及技能;不僅如此,如幼兒在活動中出現問題、困難、瓶頸時,要求幼兒能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游戲問題,能主動對現象、情況展開自主探索與學習,從而獲取更多、更豐富的學習經驗。
二、培養幼兒自主能力的教育意義
(一)提高幼兒的自我認同感
幼兒之間存在著較強的個體差異,面對同一項活動幼兒會有不同的活動結果。自主能力的形成能有效強化幼兒的自我認同感,幼兒會根據自己整理的生活及學習經驗,主動與周圍同伴進行溝通與交流,在游戲或學習活動中獲得較強的成就感,在肯定的答復中有效強化幼兒的自我認同意識,對其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有著積極又深遠的影響。
(二)讓幼兒善于思考探索
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落實了教育工作中的“幼本化”教育原則。當幼兒具備了較強的自我認同感后,在平日的學習及活動中,幼兒會主動地思考活動中的問題及現象,在面對不同情況時,會依靠自己的已有經驗展開各種嘗試,在不斷實踐與探索中獲取全新經驗,善于思考與探索全新的知識經驗,在應用材料中實現能力與經驗增長,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三)學會自主規劃學習活動
在幼兒園建構游戲中發展幼兒的自主能力,能讓幼兒形成“自主規劃、自主計劃”的良好學習習慣。如在日常活動中,在面對一個全新的學習內容或游戲時,幼兒會產生自己的想法,能主動說出要什么、做什么,準確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并會在活動中圍繞著自己的活動目標而努力,逐漸形成清晰的活動計劃與想法,自主規劃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對其未來的小學生活具有一定幫助。
三、建構游戲中幼兒自主能力的發展策略
(一)自主前提:掌握基本建構技能
在幼兒園建構區游戲中,讓幼兒掌握基本的建構技能,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是發展幼兒自主建構能力的前提,也是活動的根本。基于幼兒能力及建構游戲的特點,教師首要完成的工作,便是讓幼兒“初步學會分辨不同的材料”,讓其了解基本的建構技能,為幼兒的活動做好準備,從而讓其在活動中實現自己的創造價值,從而感受到建構游戲的魅力。
第一,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狀態,并在活動前向其講解游戲種類,豐富幼兒的學習經驗,為其后續的建構游戲做好準備。如教師在建構區投放一些素材時,可先和幼兒針對材料展開溝通,一起商討新玩具的使用方法。如材料“磁吸片”,教師可在建構活動展開前,向幼兒展示該游戲,并讓其摸一摸、看一看,講一講自己的發現及與其他玩具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讓幼兒自主地展開對玩具性質的探索。在幼兒自主觀察與講述完畢后,教師便可總結幼兒的講述內容,向其介紹磁吸片的基本玩法,讓其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全新經驗,做好活動開展的前期準備。
第二,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狀態。面對部分建構意識較弱的幼兒,教師應當根據其狀態進行適當的調整。如在“圓形屋頂”的建構中,部分幼兒不知道如何建構屋頂,也沒有考慮使用其他材料或輔助器材,導致游戲進入瓶頸期。教師要注重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狀態,如若幼兒出現了此類現象,教師可適當地進行引導:圓形屋頂是圓形的?那些玩具材料是有弧度的呢?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幼兒總結已有經驗,讓其大膽地展開思考,激發幼兒的自主意識,在豐富游戲經驗的基礎上讓其學會自主思考并嘗試著解決問題,促使幼兒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首要條件:豐富幼兒感性經驗
想要在建構游戲中實現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首要條件便是豐富幼兒對建構類游戲的感性經驗。感性經驗的豐富能快速點燃幼兒對活動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在游戲中幼兒會產生明確的游戲想法與建構方向,在玩中發揮出自身的建構力與創造力,在游戲里“玩得起來”,逐漸形成自主學習、自主游戲的意識,達成教師的培養目標。
建構游戲通過生活情境、社會環境、建筑風格等因素,讓幼兒用結構性材料展開造型的塑造。因此,在建構主題游戲中,教師可先根據主題內容,讓幼兒展開趣味游戲,以豐富幼兒感性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前點燃幼兒的創新意識,促使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如在建構主題“我們的社區”活動中,要求幼兒圍繞著幼兒園或自家周圍的社會環境展開建構游戲。幼兒受年齡、經驗、認知等因素影響,對周圍的生活環境及社區環境了解較少,可利用的游戲經驗不多,那么在游戲活動展開前,教師可以“豐富幼兒感性經驗”為基礎,激發幼兒的建構思維。如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在班級中播放視頻、圖片或與社區有關的宣傳冊,并通過師幼探討的方式讓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的內容。例如,我們的社區中有什么商鋪?你都看到了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我們可以在社區里做什么?教師帶領幼兒細致觀察社區中的每一個角落、商鋪及其特點,豐富幼兒的活動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播放社區的整體地圖,讓幼兒更加細致地觀察到整個社區范圍,由“個體經驗”延伸到“整體構造”,通過主題和場景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引導其自主說出想要建構的場景及內容,鼓勵幼兒對活動展開大膽的想象,為后續的建構活動做好充足準備。
(三)物質保證:加強建構材料投放
物質材料是主題建構的基礎,豐富且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材料,能更好地滿足幼兒的活動需求。在發展幼兒自主建構能力的背景下,教師要加強對材料的投放,做好幼兒活動過程中的“物質保障”,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結合主題、幼兒需求、發展階段,投放具有多樣性、層次性的建構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發展幼兒的自主性能力。
1.結合主題投放材料。
主題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個明確的學習主題和目標,從中延伸出多個趣味性的子活動,建構游戲便是子活動的組成之一。在結合主題投放游戲材料時,教師可圍繞幼兒近階段學習情況及其實際能力進行材料的投放,適當地給予幼兒一些活動幫助,讓建構活動更具針對性。
以主題活動“國寶熊貓”為例,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教師和幼兒在不同的領域學習中認識并充分了解有關“熊貓”的知識。隨著建構游戲的開展,通過師幼間的共同商討,將游戲主題暫定為“國寶的家”。雖然在領域學習中,幼兒了解了熊貓的生活習性,但幼兒對熊貓的生活環境了解不多,在活動前犯起了嘀咕。針對幼兒這一情況,教師可結合主題特點,為幼兒投放一些別樣的建構材料。如幼兒講道“熊貓愛吃竹子”,教師便可投放“竹節類”積木,用其代替竹子,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教師還可展示一些圖片或視頻,讓幼兒直觀地觀察到幼兒的生活環境及成長方式,并引導幼兒主動地走進建構區中,讓其通過對比、討論等方式,自主選擇建構材料所需要的素材。在幼兒自主選擇結束后,教師要結合活動主題觀察幼兒的游戲狀態,選擇恰當的教育方式,適時地投放一些可利用的素材,激發幼兒的建構思維,促使其建構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詢問幼兒材料需求。
幼兒是游戲的主人,是活動的主體,幼兒的主動探索更是能力培養的關鍵。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中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不要過多地干涉幼兒的決定與想法,尤其在材料的投放與應用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需求,并為其投放所需要的素材,滿足幼兒在游戲中“突發奇想”的需求,實現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如在幼兒展開游戲活動時,教師可在活動前詢問幼兒的想法。例如,大家在今天的建構游戲中想做什么?有什么好的游戲想法?教師在活動前拋出問題,引導幼兒自主地規劃活動方向及建構目標,初步發展幼兒的自主能力;如若面對沒有游戲計劃和想法的幼兒,教師可展開深層次引導:你上次做了什么游戲?做得怎么樣?要不要繼續挑戰一下自己?此類問題能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其主動對上一次活動展開思考與回顧,幫助幼兒學會總結與歸納經驗,也能有效發展幼兒的自主性意識。在幼兒確定完游戲計劃后,教師要再次詢問幼兒的想法:大家在游戲中都需要什么材料?你們是怎樣計劃游戲的?老師可以為你們做些什么?通過提問再次細化幼兒的活動計劃與想法,讓其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師所投放的材料也會更具針對性,幼兒在游戲中也能實現自主能力的發展。
3.投放層次性材料。
受年齡、經驗、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幼兒間具有較強的個體差異性,在面對同一項游戲時會呈現不同的游戲狀態。要想實現幼兒自主能力的發展與提升,教師要做到“個別化”教育與“差別化”教育,在材料的投放與選擇中,切忌使用同一種材料或同一個標準衡量所有幼兒,根據幼兒的成長動態及游戲需求投放具有“層次性”的材料,滿足全體幼兒的需求,讓其自主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首先,教師要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狀態,及時調整游戲材料。如幼兒活動速度較快、接受能力較強,教師便可適當地提高材料難度,為幼兒創設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讓幼兒在建構游戲中自主探索、自主突破,讓自主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若出現了與之相反的情況,教師要適當地降低材料難度,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學習成就感,強化其對知識內容的興趣。其次,教師在材料的投放上要做到“有的放矢”,根據幼兒的情況隨機做出調整。如幼兒建構能力較強,對大型的積木搭建得心應手,教師便可投放需要精細操作的素材,構建具有針對性的建構活動。最后,教師的材料投放要突出“循序漸進”原則,由簡單的材料過渡到普通材料,最后升級到困難材料,逐漸提高游戲活動的挑戰性,讓幼兒在玩中不斷地突破自己、挑戰自己,在游戲過程中實現自主能力的進一步增強。
(四)深入探究:打造團隊合作模式
良好的自主能力不僅僅要求幼兒具備較高的規劃與設計能力,在團隊工作中學會溝通與合作,也是自主能力的重要體現之一。在幼兒的游戲過程中,教師可圍繞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建構方向,打造具有“團隊合作”模式的游戲,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將活動決定權、主導權、分工權交給幼兒,讓其自主展開探討與分工,在交往與互動中交換彼此的游戲思維,讓其對探究活動展開深層次挖掘,從而建構出更多、更有戲的作品。
在建構游戲展開前,教師要引導幼兒“自主尋找同伴”,根據班級人數,讓幼兒自主劃分4-5個小組,初步發展幼兒的“自主意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將“玩什么”的決定交給幼兒,讓各個小組討論游戲方向及建構目標,發展幼兒的“自主規劃”意識;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自主分工”,讓其根據建構目的及方向,每個人承擔不同的任務,初步萌發幼兒與人合作的意識;在幼兒建構游戲結束后,教師引導各個小組“自主匯報”,向全班同學介紹小組的活動內容。由此可見,這種游戲方式能巧妙激發幼兒的思維,在提高建構技能的同時讓幼兒大膽想象,調動其自主探究的創造力。
四、結語
良好的自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間形成的,需要幼兒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在點滴生活與游戲活動中實現能力的提升。建構游戲作為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百變的可操作性剛好滿足了幼兒的實際需求,教師要發揮出幼兒進行建構游戲的潛能,不斷激發幼兒的游戲欲望,讓其在自主探究中獲取豐富的學習經驗,逐步建立良好的自主能力,在游戲中讓幼兒實現“創造價值”,同時也為未來的學習活動做好充足準備。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研究“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教研專項立項重點課題“在自主游戲中促進幼兒建構能力發展的研究”(項目編號:JYB142235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