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忠 張儀晴
摘要: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歸宿和終極目標,是共產主義的本質特征和價值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確立了新方位,奠定了新基礎,提供了新動力。學術界近年來圍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內涵與要素、條件與途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原創性貢獻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進一步深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研究,需要挖掘經典著作相關資源,夯實理論基礎;吸收最新科學技術成果,拓展研究視角;明確理論定位,提升研究境界。
關鍵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共同體; 研究展望
中圖分類號: A81文獻標識碼: A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3.02.014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歸宿和終極目標,是共產主義的本質特征和價值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確立了新方位,奠定了新基礎,提供了新動力。近年來,學界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討。本文梳理總結相關研究成果,以期為后續進一步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一、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內涵與要素
內涵發掘與要素梳理,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礎。新時代以來,學界在以往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現實的人”“自由發展”“全面發展”“自由全面發展”等方面,進一步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內涵和要素展開了深入分析。
(一) 從“現實的人”的角度出發
學界普遍認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邏輯前提是“現實的人”。在直接意義上,“現實的人”不是一個人或少數人或大部分人,而是每一個人[1]。在本質意義上,“現實的人”不是孤立封閉的抽象個體或想象的主體的想象活動,而是在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的、從事物質生產實踐的人[2]。馬克思始終把現實的人作為唯物史觀的主體,強調社會歷史發展是離不開人的[3]。由此,學者們認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應當包含以下方面:(1)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充分發展;(2)人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4];(3)人充分占有了自身的本質;(4)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和諧統一[5];(5)人的自由個性得到充分發揮;(6)人的社會關系得以全面發展[6]。
(二) 從“自由發展”的角度出發
“自由發展”是指人能夠通過實際活動擺脫異己的、外在的力量的束縛,根據自己的意愿,自覺、自主地發展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有學者指出[7],在自由發展的背景下,勞動不再僅僅是人們謀求生存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自由意味著人能夠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是向馬克思所提出的“自由王國”的邁進。“自由發展”要求人們基于自身的勞動實踐,在不斷發展的生產力的推動下,推翻那些只是一個階級反對另一個階級而聯合起來所形成的虛假共同體,通過以“自由人的聯合體”為實質的真實的共同體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7]。
(三) 從“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
全面性是對片面性的統攝和超越,全面發展強調人的發展的多維性、豐富性和總體性。在馬克思看來,通過歷史性的實踐活動,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總體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8]在這個意義上,從片面發展到全面發展是人的發展的基本規律,人能夠逐漸擺脫異化狀態下片面而畸形的發展狀態,使得自身諸如個性、勞動能力、社會關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9]。同時,我們也不能孤立、靜止地看待“全面發展”,而應該將其與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聯系起來,“全面發展的個人——他們的社會關系作為他們自己的共同的關系,也是服從于他們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產物,而是歷史的產物。”[10]全面發展是動態的,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歷史進程。只有立足唯物史觀,才能真正把握全面發展的深刻內涵和內在規律。
(四) 從“自由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
自由發展和全面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它們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可分割的兩個維度、兩個方面,二者互為前提、相互支撐,塑造著人的發展的具體性、整體性特質,昭示了人的發展的價值目標。有學者指出,必須科學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運用整體性思維來理解“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這兩重規定性[11]。“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全部理論的價值追求,是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終極解決方案,是人的發展的最高境界,為資本邏輯鉗制和奴役下極端異化的狀況開辟了通向人類解放的現實道路。誠如葉險明教授所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的發展的客觀境界和主觀境界的有機統一體。”[12]
上述內涵發掘與要素梳理,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直接論述為依據,遵循概念內涵確定性與靈活性相統一的原則,厘清了從現實的人、人的自由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內在邏輯線索,深化了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科學認識。同時,這種研究也為探索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與途徑、闡明新時代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的時代創新,明確了更加清晰的概念前提,奠定了更為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 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與途徑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一個逐步提升、不斷推進的歷史過程。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相互制約,社會發展是人的發展的基礎,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確證。社會發展達到什么程度,人的發展也進展到相應階段,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與途徑蘊藏在社會實踐、社會生活的時代變遷中。新時代以來,學界從以下方面探討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與途徑。
(一) 共同體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一般前提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但本質上卻是在共同體中生存和活動的社會存在物。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13]在一般意義上,共同體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的素質和能力得以形成和發展的空間。離開特定的共同體,人的主體能力和本質力量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自身也必然幻化為抽象空洞的幽靈。有學者指出,共同體不是那種標榜自由、民主而實質上卻以追求剩余價值為目的瘋狂剝削奴役工人階級的“資本主義共同體”,而是社會氛圍平等、和諧、自由,異化和對立關系已經被消除,所有人既擺脫了人的依賴關系又擺脫了物的依賴關系的“自由人聯合體”[14]。在這樣的聯合體中,階級不復存在,自由聯合起來的人掌握著整個生產過程,個體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漫長中介消失了,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勞動時間等得到合理分配,每個人都有充分的時間、精力和領域來自由地發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5]實現這樣一個“自由人聯合體”,需要全世界無產階級團結起來,以無產階級的聯合和革命來實現共產主義。陳曙光教授強調,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只有從每個人的角度去理解才真正有意義。沒有共同體這一基本前提,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難以實現的[16]。
(二) 發展社會生產力夯實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
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在探討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的條件與途徑方面,學界從一般性地肯定生產力的決定作用,正在轉向深入揭示生產力的發展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之間的內在關聯。
第一,生產力與人的本質力量的統一。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生產力體現了人的本質力量,人的發展依賴生產力的發展,人實現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過程也是生產力不斷發展的過程。第二,生產力發展與人的發展相互匹配。人的發展與生產力的發展是配合進行的,一定時期內的社會關系總是基于當時的物質生產資料發展狀況。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生產關系便會隨之革新,從而帶來社會結構的變遷,推動現實世界向理想世界轉化,也促進人走向自由全面發展[17]。而所謂“生產力發展的一定程度”是與人的自主活動的狀態息息相關的,如果離開人的發展談生產力,就會走向“見物不見人”的理論陷阱。因此,生產力發展就是在實現人的發展[18]。第三,生產力發展創造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能夠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人的自由時間將會隨之增加。自由時間就是“個人受教育的時間,發展智力的時間,履行社會職能的時間,進行社交活動的時間,自由運用體力和智力的時間,以至于星期日的休息時間。”[19]自由時間關系到人的能力、關系和個性的發展,擁有充分的自由時間才能保證人不會淪為單純的生產工具,得以發展自身的能力、素質、個性等[20]。總之,人的發展始終與生產力的發展密切相關,只有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 現代科學技術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新助力
科學技術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動力。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型勞動、重復的機械性勞動和大量的危險性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人們可以更充分地發掘自身潛能,實現自身價值。學界最近主要從以下方面關注科學技術的重大成就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
第一,人工智能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萬物互聯”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超越目前以交換為原則而形成的交往模式,真正實現馬克思所說的“世界交往”,從而推動全世界范圍內人的自由聯合。在人工智能的移動平臺中,人們可以更加便捷地學習新技能和相互協作,這將有助于實現真正的勞動自由,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促進自由人聯合體的形成[21]。第二,元宇宙技術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元宇宙技術可以擴展時空,解決生命和資源有限性的難題,幫助人擁有更多、更豐富的生命體驗,在創設的虛擬世界中體驗各種各樣的勞動機會,實現個體生命的持續存在。在這種意義上,人是永存不朽的,人的價值得以最大化[22]。第三,其它現代高新科技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例如新材料和新能源的使用,可以避免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有利于構建清潔環保的世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以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為代表的生命科學的進步,有利于攻克各類疑難雜癥,使維持人類健康和延長人的壽命得以可能[23]。
(四) 教育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除了外在客觀條件外,人自身的綜合素質也不可忽視,需要通過教育來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最近,學界主要從以下方面探討教育對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提升作用:
第一,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態。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實踐,回歸生活世界,通過幫助人們獲得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推動人們追求人生價值,實現自身發展[24]。第二,關注體能素質,加強體育教育。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只能成為空談。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高運動能力,促進身體健康,還能緩解心理壓力,調動積極情緒,為實現自由全面發展提供身心保障[25]。第三,倡導勞動教育。現代社會,智力勞動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勞動的專業性和創造性對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通過生產勞動磨煉熱愛勞動的精神,激發自由創造的潛力,使人變得能勞動、會勞動、愛勞動,從而提升個體的自由力量,促進其自由而全面的發展[26]。第四,發展綜合技術教育。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流動,以“技術”化解人的價值危機,以“綜合”解決人的自由問題,推動人走向自由全面發展的道路[27]。
新時代以前,學界對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與途徑的研究,往往是較為寬泛地談論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的改進,以及社會教育、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等。從上述進展來看,新時代以來的相關研究,雖然大致沿襲了上述思路,但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分析更加多元多樣,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途徑探索更加清晰具體。尤其重要的是,當前研究注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共同體基礎,密切關注高新科技最新成果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積極影響,凸顯了該領域研究與時俱進的時代氣息。
三、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的新境界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題中應有之義。作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造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也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近年來,學界主要從以下方面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的原創性貢獻。
(一)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時代基點
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28]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界更加關注人這一歷史主體,強調人民的主體地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堅持滿足人民所需所想,以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發展的根本原則,強調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使人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29]。我們黨始終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奮斗目標,牢固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有學者指出,雖然現在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成功實現和經濟、文化、民主等方面的顯著成就,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絕不僅僅是遙遠的理想。人民是社會歷史的創造主體,更是社會歷史的價值主體,離開了人這個基點,社會發展就失去了意義[30]。
(二) 美好生活需要: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時代內容
人的發展說到底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即實現美好生活。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結果,是根據中國人民生活實際和發展需要作出的精準判斷,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中國化表達”[31]。美好生活既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階段性形態,也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展現了新時代人民需求的豐富性、多樣性和全面性。有學者認為,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生產需要、人本需求和生態需求三個方面,是社會因素、精神因素、自然因素的統一,是新時代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32]。應當從目標維度、需要維度和實踐維度三個方面入手,來探究美好生活。基于目標維度,美好生活代表著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人民性”“自由性”與“和諧性”的統一;從需要維度來看,美好生活需要意蘊豐富,不僅僅是物質需要,而是一種整體的、富有層次的美好的生活狀態;實踐維度則表明了實現美好生活不能只空談理論,而是需要通過人的勞動來實現[33]。總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基礎,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又是美好生活的目標指向。美好生活需要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內在統一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體現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時代內容[34]。
(三) 新發展理念: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時代遵循
新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新發展理念之“新”,在于“它源于經濟領域又超越經濟領域,立足客觀現實以追尋理想狀態,針對中國問題亦具有世界意義,凝聚時代精華也引領文明走向,將人類發展理念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境界。”[35]因此,學界高度關注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把握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時代要求。
第一,從新發展理念的精神實質出發把握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基本原則。以人民為中心是新發展理念的靈魂。立足于新的歷史方位,應始終堅持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維護人民的發展權益,以實現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素質的現代化為內容,為確保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現實指引[36]。第二,從新發展理念的構成要素出發揭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時代內涵。創新發展突出人的主體能動性,為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加速發展生產力創造主體條件。協調發展是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確保發展后勁的有力措施。綠色發展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自然——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計。開放發展是為了實現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激發開放新動力、拓展發展新領域的重要動力[37]。共享發展以主體公共性和個體性的統一為基礎,以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自然發展的統一為內容,以共享發展權利、發展機會和發展結果為要求,深刻體現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當代價值[38]。第三,從新發展理念的整體性和歷時性出發理解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辯證意蘊。整體性體現在全面地看待問題:五大發展理念既有各自針對的領域,彼此之間又相互聯系、相互支撐,構成了有機整體,豐富了發展的內涵,使發展不再只以單一的經濟指標作為衡量標準,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中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歷時性體現在善于把握歷史規律以承前啟后:新發展理念構建了全新的發展觀,不僅提出了化解當前發展難題的方案,也指明了未來相當一段時期的發展方向,既是對以往發展經驗和教訓的系統總結,也是引領未來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39]。
(四) 人類命運共同體: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時代愿景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資本邏輯的全球擴張,引發了越來越深重的自然危機、社會危機和人性危機。在人類整體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的背景下,遑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解決全球性問題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也正在成為學界探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嶄新框架。
第一,從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與“自由人聯合體”的關系中審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與社會之間的現實連接便是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共同體。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真正意義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只有在“自由人聯合體”中才能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以“自由人聯合體”為最終目標,內蘊著馬克思關于理想社會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是對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現實探索[40]。第二,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天下情懷和世界擔當中凸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追求世界人民福祉為基點,以解決人類生存發展問題為目標,是關于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它與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之間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41]。第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多重維度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時間維度上追求合作共贏,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和平環境;在空間維度上有序統一,遵循著由近及遠,由點、線到面的生成路徑,始終堅持以共同利益為基準,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現實方案;在主體維度上層次多樣,不斷發展完善,內容兼具多樣性和實踐性,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多元主體保障[4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一個需要理論并正在進行偉大理論創新的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一個新境界,也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推進到一個新境界。上述研究正在聚集,漸成大勢,力圖從時代基點、時代遵循、時代指向、時代內容、時代路徑、時代高點和時代愿景等方面,全方位呈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嶄新理論地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的原創性貢獻,體現了學界強烈而堅定的政治責任意識和務實而求新的學術引領精神。
四、 簡評與展望
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研究,在20世紀80—90年代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興起中,曾經一度達到高潮。經過十余年的相對沉靜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原創性貢獻再次激發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論興趣。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學界集中探討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內涵與要素、條件與途徑、意義與價值等,特別注重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出發,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進行了富有時代特征、中國風格和人類情懷的深入闡發,其理論成果值得充分重視。
但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是一個本質主義的概念,其理想性維度和現實性品格的一體化,決定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一個歷史性的展開和實現過程。更加重要的是,當代社會的復雜變革與深刻重構,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宗教、生態等領域深層次問題的相互交織,為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同時,也對人性、人的尊嚴、人的自由、人的價值、人的主體性等提出了嚴峻挑戰。在這個意義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一個理論性極深、現實性極強、包容度極大的學術領域,現代世界幾乎所有的重大社會進展和重大現實問題都可以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角度進行審視。因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必然是一個隨著時代進步、實踐變革、科技發展和人文更新而不斷深入討論的理論話題。從上述最新研究已經取得的成果來看,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尚需從以下方面繼續拓展和深化:
首先,進一步挖掘經典著作相關資源,夯實理論基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價值指向和根本理論歸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后繼者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思想家們,在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時代化的偉大實踐中,或直接或間接地豐富和發展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需要我們深入挖掘、系統整理。但截至目前來看,學者們對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的理論基礎的研究,多立足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共產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資本論》等文本,鮮見系統地梳理其它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這就導致這一問題的學術史線索似乎出現了某種斷裂。事實上,從列寧、普列漢諾夫,到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階段,都根據不同時代條件、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深刻論述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問題。梳理和完善這條線索,將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奠定更加堅實的思想史、學術史基礎。
其次,進一步吸收最新科學技術成果,拓展研究視角。馬克思曾經從肯定科學技術的偉大作用和批判科學技術的資本主義運用的雙重視角來審視科學技術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一方面,資產階級“要發展人的生產力,把物質生產力變成對自然力的科學支配”[43]773;另一方面,“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我們的一切發現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43]775。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高新科技層出不窮,大數據、區塊鏈、基因編輯、3D打印、元宇宙等,極大地改變了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也為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如何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高度,深刻反思人與科學、人與技術的關系,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將是一個亟待破解的問題。
最后,進一步明確理論定位,提升研究境界。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人民的理論,是實踐的理論,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堅持人民至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心人、尊重人、貼近人,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中,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境界。我們應當也必須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背景和框架,深入探究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與相近理論的內在關聯,例如新發展理念、全過程人民民主、共同富裕、生態文明、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等。通過這種關聯性研究,既可以明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定位,展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具有時代高度的理論內涵,事實上也必將開辟出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現實路徑。
[參考文獻]
[1] 周金華.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與21世紀社會主義[J].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8(02):240|249.
[2]劉卓紅,劉倩.理解“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命題的三個維度:內在意蘊、當下形態與實現思路[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1,6(07):10|18,97.
[3]陳赟.馬克思關于人如何實現自由全面發展的思想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8(24):68|70.
[4]王恒.論《共產黨宣言》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及其新時代價值[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7(04):4|6.
[5]張熊玲,王小兵.馬克思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歷程、內涵及出路[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20,22(01):14|18.
[6]王海.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四重維度探賾[J].保定學院學報,2022,35(03):1|5.
[7]喬榮生,梁瑞敏,陳曦.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思想的原初意蘊及當代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4):90|100.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3.
[9]張端.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研究[J].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8,(03):23|35.
[1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
[11]賀紹芬.“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念的邏輯建構、理論貢獻及其實踐意義[J].延邊黨校學報,2022,38(02):28|32.
[12]葉險明.“世界歷史性個人”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12):83|93.
[1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1.
[14]袁銀傳,范海燕.理解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的三重維度[J].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20(02):24|32.
[1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16]陳曙光.論“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6(02):22|32.
[17]楊渝玲,王歡.馬克思生產力思想的系統哲學新釋及當代啟示[J/OL].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https://doi.org/10.13766/j.bhsk.1008|2204.2022.0280.
[18]王洪波,張朝陽.遮蔽與發現:唯物史觀視域下生產力尺度的雙重維度[J].新視野,2021(05):64|71.
[1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6.
[20]趙華飛,周莉.馬克思的“自由時間”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理論月刊,2018(10):18|24.
[21]陳高華,趙文鈺.人工智能與人的未來:一條馬克思的路徑[J].江漢論壇,2022(04):59|65.
[22]呂鵬.“元宇宙”技術: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J].產業經濟評論,2022(01):20|27.
[23]楊殿鋒.當代科學技術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9.
[24]宗愛東.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目標與路徑[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30(02):55|62.
[25]劉敏,劉一萱,樊哲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青少年體育教育的價值依歸:基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分析[J].體育與科學,2019,40(03):1|6.
[26]程從柱.勞動教育何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基于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人的發展觀的考察[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3):16|26.
[27]田毅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與綜合技術教育[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8,4(04):45|54.
[28]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28.
[29]劉靖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創新發展[J].思想理論教育,2018(10):35|40.
[30]陳華興,孫婉君.習近平關于“以人民為中心”重要論述的理論內涵與時代價值[J].浙江學刊,2018(06):33|39.
[31]趙偉.《共產黨宣言》民生思想的時代闡釋: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4):124|127.
[32]劉洪剛,施雅琪.美好生活需要的人學解讀: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出發[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20(02):31|34,92.
[33]秦維紅,張玉杰.“美好生活”探究的三重維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08):43|48.
[34]王莉麗.新時代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論內核和實踐路向[J].理論導刊,2020(10):16|23.
[35]孫德忠.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路徑與時代價值[J].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20(01):246|255.
[36]張三元.以新發展理念推動和引領人的現代化[J].思想理論教育,2021(08):44|50.
[37]龐躍輝,魏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新飛躍:基于五大發展新理念的深度認知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31(12):123|130.
[38]夏淼.共享發展的時代內涵及人學意蘊[J].思想戰線,2021,47(06):1|9.
[39]李紅珍,曹文宏.新發展理念之總體性功能探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5(03):22|27.
[40]徐麗葵.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史、現實與未來:基于馬克思主義當代解釋力的視角[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1(04):8|13.
[41]程永峰.論人的全面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J].未來與發展,2020,44(11):18|21,13.
[42]海明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尺度探析:基于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視角[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8(02):7|10.
[4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文格)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Research in the New Era
SUN De|zhong, ZHANG Yi|qing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s the theoretical destination and ultimate goal of Marxism,as well as the essential feature and value of communist society.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which has laid a new foundation and provided a new impetus for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In recent years,academia has conducted a lot of fruitful exploration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lements,conditions and ways of free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and the original contribution of Xi Jinping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o free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To further deepen the research on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it is necessary to tap the resources related to classical works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absorb the lates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expan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and clarify th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to enhance the research realm.
Key words:Xi Jinping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community; researching pro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