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生琴
有了正確的方法,數學學習也就變得趣味十足,家長需要做的從來不是在孩子寫作業時對每一道題都進行細致入微地講解,而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與學習的原動力。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與推進,家長群中出現了“幾人歡喜幾人憂”的現象。有些家長認為減壓減負的到來終于卸下了家長肩上沉重的教育負擔,有利于讓孩子度過一個輕松快樂的童年;還有一些家長則顯得憂心忡忡,認為減少課業負擔會導致孩子的學習效率降低,讓孩子難以在選拔性考試中“一馬當先”考入理想的學校。
數學學科是基礎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階段占據關鍵地位。在“雙減”大背景下,曾經家校雙方善用的“題海戰術”已然成為過去,如何在減少課業負擔的同時保證學習效果成了人人擔憂的問題。然而,“雙減”不是一味地“減量”,而是要在“減量”的同時“提質”“增效”,想要讓“雙減”真正得以落實,僅憑教師一方的力量是很難做到的,也需要家長“搭把手”。那么,作為不具備專業教學知識的家長,究竟該怎么做呢?
“雙減”背景下,家長群中一片“兵荒馬亂”。有的家長心態放松,順勢“躺平”;有的家長心情焦慮,主動“內卷”,給孩子請家教、布置大量的課外練習題,導致孩子苦不堪言,覺得這“雙減”還不如不減!面對教育理念與教育改革的變化,家長應在教師的建議下理性思考,正確分析,作出科學決策。就小學數學而言,“雙減”的來臨標志著學生學習自主空間的提高,當“題海戰術”成為過去,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才是保障學生學習成果、聽課質量以及作業完成情況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基礎夯實、能力提升需要靠老師,但是培養學習興趣卻可以靠家長,當孩子對數學學習產生足夠的熱情,便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小學階段的孩子認知能力還處于發展時期,數學課本中的公式、定理讓他們感到枯燥、乏味,造成了學習效率低、成績差的情況。想改變這一現狀,家長要幫助孩子轉變認知,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與魅力,從而消除對數學學科的抵觸情緒與畏難心理,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當孩子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那么學習效果一定會產生質的飛躍。該如何提高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呢?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的建議是從生活出發,把握趣味性原則,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愛上數學。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導致孩子在小學階段對數學興趣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給孩子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容易導致孩子產生緊張心理與畏難情緒。同時,數學教學的內容往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去甚遠,學生很難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親切感,也難以在學習中收獲成就感。然而,數學學科其實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是從生活實踐中抽象出來的一門學科。因此,家長要充分把握數學學科生活性的特點,在實際生活中引導孩子發現身邊的數學,并鼓勵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激發興趣的同時提高應用能力,構建“生活—數學—生活”的閉環。
首先,在平時生活中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所學的知識,并引導孩子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以提高孩子的數學敏感度,讓生活實踐加深他們的思想認知。例如:當孩子學完小數后,家長可以在逛超市時引導孩子觀察商品價簽上的小數,并鼓勵孩子說一說每一個數字的“含義”,讓孩子從商品價格出發加深對小數的初步認識,從生活中學數學,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又如:在拍攝全家福的過程中,爸爸拿出了相機的三腳架,家長可以對孩子提問:“為什么相機的三腳架是三角形的?做成其他形狀可不可以?”這時,孩子就可以運用“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知識點進行解答。當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認識到數學知識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便能自然而然地消除恐懼心理,對數學知識產生一定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其次,要想讓孩子真正理解一個知識要點,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實踐機會進行應用。例如:當孩子完成了“百分數”的學習后,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走進超市,進行一次“省錢大采購”。在購物過程中,可以引導孩子用所學的百分數知識算出打折商品的優惠額,并通過比較不同的優惠政策,選出最省錢的消費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及時對孩子進行鼓勵與表揚,讓孩子獲得成就感與自豪感,幫助孩子認識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價值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創設生活情境是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重要策略之一,也是家長力所能及提高孩子數學學習能力的一種方式。生活情境既能幫助孩子從實際生活出發,理解教學內容,消除畏難情緒,又能鼓勵孩子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實踐中提升認知,在成就感的驅使下更好地學習數學。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新鮮有趣的游戲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蓬勃的學習熱情,而枯燥乏味的知識學習與題型訓練則會被他們排斥,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時,應充分利用孩子這一特點,將“游戲”與“數學”相結合,用數學游戲幫助孩子打開思維,培養興趣,實現寓教于樂的教育效果,并讓孩子真正發現數學學習的魅力所在。
在玩具選擇方面,家長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有助于數學思維培養的玩具,如立體積木、七巧板等。七巧板游戲能夠從二維空間角度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力,而立體積木搭建游戲能從三維空間角度發展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為孩子以后學習圖形與幾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家庭數學游戲方面,家長應盡可能選擇一些符合孩子學習階段的游戲。例如:孩子剛學完乘法口訣表但還不熟練時,家長可以組織“乘法對決”游戲,每一個家庭成員抽一道九九乘法表中的題目,比一比誰說得快、說得準,家長可以適當讓一下孩子,讓孩子保持參與的積極性。又如,為鍛煉孩子的計算能力,家長可以設計“逢7 拍手”游戲。游戲中家長與孩子依次報數,遇到7 的倍數便用拍手代替報數,這種游戲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學習熱情,而且能激發好勝心,讓孩子在緊張刺激的游戲中集中注意力,挑戰自我。
有了正確的方法,數學學習也就變得趣味十足,家長需要做的從來不是在孩子寫作業時對每一道題都進行細致入微地講解,而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與學習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