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業宏 白宏宇 陳天龍 方文星
1 天津大學新城醫院外科,天津市 300192;2 天津海濱人民醫院外科
肝癌患者的預后推斷一直就是困擾臨床工作者的難題之一,盡管以往的研究中已經對可能影響肝癌患者預后的諸多因素進行了探討[1-2],但是仍然存在較大的可分析空間,特別是在肝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構成以及變化均較為復雜的情況下,不斷的開發新式指標以適應發展的需要就顯得十分迫切。血清乳酸脫氫酶/白蛋白比值(Lactate dehydrogenase to albumin ratio,LAR)是近些年研究熱度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患者預后的推斷血清學指標。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經顯示,LAR同胃癌,鼻咽癌等多種癌癥患者的預后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3-4],但是同肝癌患者的預后分析目前尚較為少見,這也成為本次研究的重點所在。本研究以部分患者的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術前LAR對肝細胞癌患者預后推斷的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本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肝細胞癌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研究已經過被選擇醫院所轄的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全部患者以及家屬均簽署關于術前檢查以及手術治療的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診斷為肝癌且手術后病理確診為原發性肝細胞癌;年齡>18周歲;接受根治性手術治療;研究所需的數據資料(病歷資料以及隨訪資料等)完整,滿足分析的要求。排除標準:術前合并具有對血液化驗指標產生干擾的疾病,如血液系統疾病、感冒、微生物感染等;手術前已經接受新輔助化療,干擾血液化驗的結果。
1.2 方法
1.2.1 病歷數據收集:進入到醫院的電子病歷管理系統中,依據研究所設定的納入以及排除標準,采集患者的有效信息字段,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指數、乙肝病毒抗原結果、乳酸脫氫酶(LDH)水平、甲胎蛋白(AFP)水平、LAR水平、腫瘤的TNM分期、術后輔助使用介入治療情況等。
1.2.2 隨訪數據收集:患者術后保持至少每3個月進行1次隨訪,采用患者門診復查、電話隨訪、再次住院等方式完成隨訪。末次隨訪時間為患者術后5年或死亡或2022年1月31日。總生存時間為患者在手術后死亡或到末次隨訪的時間。未進展生存時間為患者手術后到肝癌復發的時間。

2.1 患者一般情況以及隨訪情況 本次研究共納入84例符合要求的患者資料,平均年齡為(55.17±8.46)歲。患者在隨訪期間51例死亡,71例病情進展。
2.2 肝細胞癌患者預后(無進展生存時間、總生存時間)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全部患者的生存情況作為因變量進行Cox回歸分析,結果顯示LAR、AFP、TNM分期均為肝癌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總生存時間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1、2。

表1 肝細胞癌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的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表2 肝細胞癌患者總生存時間的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2.3 不同術前LAR水平肝細胞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對比(無進展生存時間、總生存時間) 以全部患者LAR水平的中位數分為高LAR組(42例)、低LAR組(42例)。高LAR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時間中位數為29.985個月,95%CI為21.512~38.457個月,低LAR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時間中位數為44.716個月,95%CI為34.126~55.307個月,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Logrank χ2=7.538,P<0.05)。高LAR組患者的總生存時間中位數為40.729個月,95%CI為26.790~54.488個月,低LAR組患者的總生存時間中位數為51.990個月,95%CI為48.325~55.655個月,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Logrank χ2=10.833,P<0.05)。見圖1、2。

圖1 兩組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曲線對比

圖2 兩組患者總生存時間曲線對比
目前臨床工作中較為常用甲胎蛋白的數值對肝癌患者進行早期篩查以及術后的轉歸預測,但該指標實際結果的敏感度不高,僅為25%~60%[5],難以滿足較為準確的推斷要求,所以仍然需要探尋其他的指標進行聯合測算,提升術后肝癌患者預后的推斷準確性。以往的研究結果認為,人體的高LDH以及低ALB水平均提示惡性腫瘤患者的預后不佳[6-7]。本研究中將2個指標綜合使用,形成了一個較為新穎的指標,即LAR。該指標將LDH以及ALB進行了有效的結合,而且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經顯示LAR可以通過腫瘤血管形成、人體的營養狀態、細胞存活情況等諸多方面對腫瘤患者的預后進行推斷,其準確性要高于使用單個指標進行分析[8]。LAR的預測價值已經在食管癌、結直腸癌等惡性腫瘤患者人群中得到了驗證[9]。
LDH是人體內參加到無氧糖酵解過程的代謝酶類物質,LDH的水平增高同體內腫瘤細胞形成、腫瘤血管形成等均具有關系,同時高LDH水平也指示胰腺癌、胃癌等患者的預后不佳。出現該類結果的主要原因如下:(1)惡性腫瘤細胞的增殖十分活躍,腫瘤局部的微環境內耗氧量增高,缺氧的環境下,缺氧誘導因子被異常的激活,導致腫瘤細胞的LDH脫氫酶合成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惡性腫瘤細胞在缺氧條件下完成糖酵解,并且降低代謝過程對于氧的供給要求。(2)PI3K/Akt/mTOR通路被認為是惡性腫瘤細胞中最經常被激活的信號通路之一,其可以調節LDH而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過程。(3)體內被異常激活的熱休克蛋白也可以借助轉錄調節因子熱休克因子,對體內葡萄糖的代謝以及增加乳酸脫氫酶的表達水平,從而促進了腫瘤細胞的侵襲、增殖、轉移過程[10-11]。
ALB是人體肝臟所合成的蛋白,同時也可以作為推測肝功能損傷情況的早期敏感性指標之一。國外的研究結果顯示,原發性肝癌患者術前的ALB水平較低是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之一。肝癌患者在術前出現ALB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為:(1)肝臟功能障礙導致的體內白蛋白合成以及分泌的數量降低;(2)腫瘤發病誘導的炎性反應導致體內蛋白的加速分解。本研究中所使用的LAR為LDH和ALB的數值之比,LAR的數值增高可以同時反映LDH的數值增高以及ALB的數值降低。從研究所獲取的結果可見,低LAR患者的生存情況要好于高LAR患者,而LAR也是肝癌患者生存時間的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LAR對肝細胞癌患者的預后推斷具有良好的價值,值得在臨床工作中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對該類患者的后續治療有指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