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明 易建軍 林振宇
1 廣東省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北院門診 514011;2 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感染性疾病科;3 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胃腸鏡室
難治性幽門螺桿菌(Hp)感染相關性胃病是指標準四聯14d抗幽治療失敗>2次后,14碳呼氣試驗仍陽性且存在胃痛、飽脹、噯氣等相關癥狀,若未及時治療,長期Hp感染,可引起胃癌的發生,嚴重危害患者健康[1-2]。而中醫學中,無“難治性Hp感染相關性胃病”病名,依其癥狀可歸屬于“胃脘痛”范疇,由外感邪氣使脾胃虛弱所致,對癥應以升陽解毒、健脾益胃治之[3]。本研究自擬的蟲七理中湯加減有溫運中陽、健脾燥濕、和胃消癰之功效,用于治療難治性Hp感染相關性胃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難治性Hp感染相關性胃病患者80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西醫組和單西醫組,每組40例。中西醫組:男15例,女25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42.85±6.31)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3.24±0.59)年。單西醫組:男13例,女27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4.28±6.82)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3.68±0.6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難治性Hp感染相關性胃病的診斷[4];(2)年齡>18歲、<65歲,無精神病病史;(3)14碳呼氣試驗陽性、胃鏡檢查可見胃黏膜病變;(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有阿莫西林、甲硝唑、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及自擬蟲七理中湯加減中藥成分過敏史;(2)有心、肝、腎等功能不全;(3)有潰瘍性結腸炎、腸腫瘤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4)孕產婦或哺乳期女性。
1.3 診斷標準 (1)西醫標準:難治性Hp感染參考《難治性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原則和策略》[4],14碳呼氣試驗陽性,經過胃鏡檢查符合《2017年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中的“標準四聯療法”的治療適應證,治療失敗≥3次,每次療程10~14d;其中難治性Hp感染相關疾病臨床表現主要有胃脘部疼痛,或有飽脹,或有反酸、噯氣,或有大便異常等,主要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黏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淋巴瘤等。(2)中醫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5]中“胃痛”范疇,主證為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有胃脘痛、胃脹、反酸、噯氣或胃納差等表現。
1.4 方法 單西醫組給予四聯治療,阿莫西林膠囊(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2211,規格0.25g),1g/次,2次/d,餐后口服;甲硝唑片[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947,規格0.2g],0.4g/次,3次/d,餐后口服;奧美拉唑片(山東羅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444,規格20mg),20mg/次,2次/d,餐前口服;枸櫞酸鉍鉀片(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756,規格0.3g),0.6g/次,2次/d,餐前口服。中西醫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自擬蟲七理中湯加減治療,組方為牡蠣30g,蒲公英20~30g,干姜10~20g,黨參、炒白術、百合、烏藥、炙甘草各10g,九香蟲6g,三七散(本院自制)5g,采用一方機裝顆粒,每日1劑(1劑2格),1格/d,每次以180ml開水沖服。兩組均治療1個月后評估療效。
1.5 觀察指標 (1)癥狀積分:治療前后以5級評分法評估(0~4分),包括胃鏡檢查中的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及胃脘痛,評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2)Hp轉陰率:治療前后行14碳呼氣試驗檢查,Hp值>100dpm/mmol CO2為陽性,反之為陰性。(3)療效: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5]療效標準,療效指數≥95%為治愈,70%~94%為顯效,30%~69%為有效,<30%為無效。(4)不良反應:口干、腹瀉、頭暈、嗜睡等。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及胃脘痛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及胃脘痛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及胃脘痛積分低于治療前,且中西醫組低于單西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及胃脘痛積分比較分)
2.2 兩組Hp轉陰率比較 中西醫組Hp轉陰率為95.00%(38/40),高于單西醫組的75.00%(30/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75,P=0.012)。
2.3 兩組療效比較 中西醫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單西醫組(χ2=4.507,P=0.034<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56,P=0.456>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Hp是目前已知唯一可在人胃酸中生存的細菌,其在成人中的感染率約為40%,定植于胃腸黏膜后可引起組織學胃腸炎癥,也是引起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的重要原因,故如何有效根除Hp對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6-7]。
難治性Hp感染相關性胃病屬于祖國傳統醫學內科“胃脘痛”范疇,祖國醫學十分重視邪氣在發病中的重要作用,其中Hp感染當屬中醫學的“邪氣”范疇,主要與人體內正氣不足有關,飲食不節,稟賦不足、脾胃虛弱是發病的基礎,外邪侵襲、情志所傷是發病的重要因素;而Hp定植于胃,胃與脾以膜相連,互為表里,以致脾胃納化失衡、升降失常,燥濕失濟,形成氣滯、濕阻、郁熱、血瘀而發病,并會損傷脾胃,加重脾胃虛弱,使機體祛邪無力,Hp難以根除[8-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及胃脘痛積分低于治療前,且中西醫組治療后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及胃脘痛積分低于單西醫組;中西醫組Hp轉陰率、治療有效率高于單西醫組,表明該療法可改善難治性Hp感染相關性胃病患者臨床癥狀,提高了Hp轉陰率。本研究自擬蟲七理中湯中,基本方為黨參、白術、干姜、炙甘草、九香蟲、三七散、蒲公英、百合、烏藥、牡蠣,臨床上根據證候進行靈活加減;其蘊含的理中湯是經典《傷寒論》中治療里太陰脾虛寒下利的名方,由黨參、白術、干姜、炙甘草四味藥組成,人參、炙甘草健脾益氣,干姜溫中散寒,白術健脾燥濕,脾陽得運,寒濕可去,具有溫運中陽,調理中焦的功效[10-11]。同時,九香蟲有補脾腎、壯元陽、疏肝郁、散滯氣之功效,主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元陽不足之癥;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九香蟲具有抗炎、抗菌、抗腫瘤、抗胃潰瘍、纖溶、解痙、鎮痛及恢復機體免疫功能作用,九香蟲脂肪油具有抗消化潰瘍的作用[12]。三七散有化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療消化道潰瘍、慢性結腸炎、慢性胃炎等疾病,且近年發現三七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腫瘤、抗炎鎮痛、抗菌等作用[13]。蒲公英有清化熱毒、散結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療胃潰瘍病,現代藥理體外研究蒲公英有抗幽門螺桿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14]。百合有消癰疽、行氣止痛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百合含秋水仙堿,可抵抗組織炎癥應激損傷及改善免疫調節功能[15]。烏藥有溫腎散寒、活絡益氣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烏藥有興奮胃平滑肌、增強胃竇運動的作用,其水、醇提取物具有較強的鎮痛、抗炎作用[16]。因此,本研究采用的自擬蟲七理中湯加減具有溫中散寒、活血消癰、理氣止痛之功效,適用于難治性Hp感染相關性胃病所致胃痛中焦虛寒、氣滯瘀癰疼痛之病癥,可有效地根除患者胃內Hp,提高Hp轉陰率,改善胃黏膜糜爛、充血水腫及胃脘痛等癥狀,從而提高了療效。
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在阿莫西林、甲硝唑、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四聯治療基礎上,聯合自擬蟲七理中湯加減治療未顯著增加患者口干、腹瀉、頭暈、嗜睡等不良反應發生風險,提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自擬蟲七理中湯加減治療可改善難治性Hp感染相關性胃病患者臨床癥狀,提高Hp轉陰率,有利于提高療效,且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