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源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心醫院骨外二科 154002
肱骨外上髁炎(EHE)屬于慢性勞損性疾病,上踝部疼痛等癥狀的出現不僅會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若未及時對疾病進行控制,隨著局部無菌性炎癥的嚴重,還會引起關節粘連,導致患者關節活動度下降,影響患者肘關節功能[1]。近年來,臨床主要采用富血小板血漿(PRP)對EHE進行治療,能夠有效促進細胞生長,加快受損組織恢復,但單一用藥時,在改善局部炎癥反應方面效果不理想。中醫認為,EHE的發生多因氣血瘀滯、經脈不通所致,治療應以疏通經絡為主。骨科敷料中包含龍骨、冰片、沒藥等成分,是一種外用舒筋活血藥物,能夠起到活血通經的作用,通過外治法的方式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為組織再生創造良好環境,促進組織細胞修復質量提高,加快關節功能恢復[2]。基于此,本文對88例EHE患者進行分析,旨在探討骨科敷料與PRP聯合使用的效果,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EHE患者。納入標準:(1)均符合《骨與關節損傷和疾病的診斷分類和功能評定標準》[3]中肱骨外上髁炎的西醫診斷標準,均經CT等檢查確診;(2)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風寒阻絡證的中醫診斷標準,癥見肘部酸痛麻木、得溫痛緩、屈伸不利,亦可見舌脈、舌苔薄白,脈弦緊;(3)入院前1個月內未使用抗炎藥物等治療;(4)均為首次發病者;(5)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肘關節炎者;(2)皮膚受損嚴重者;(3)存在肱骨外上髁手術史者;(4)對骨科敷料或富血小板血漿過敏者;(5)處在妊娠期、哺乳期的婦女。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44例)與對照組(44例),其中,研究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35~60歲,平均年齡(45.37±5.42)歲,病程2~24個月,平均病程(12.25±3.34)個月;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35~59歲,平均年齡(45.29±5.36)歲,病程3~24個月,平均病程(12.31±3.28)個月。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均實施對癥(消炎、鎮痛)治療,于疼痛部位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605,規格:2ml∶80mg)40g。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PRP治療,對患者肘靜脈血(30ml)進行采集,與ACD-A(2ml)混合,將1ml血液取出進行全細胞計數分析,其余血液實施兩階段離心處理,第一階段半徑及轉速分別為15cm、1 600r/min,15min后將紅細胞分離,第二階段半徑及轉速分別為15cm、2 800r/min,7min后取PRP(3ml),然后將PRP注射液于壓痛點部位,共注射1次。研究組PRP基礎上給予骨科敷料[天津市晨潔華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批準文號(準)字2014第2640002號]治療,將敷料貼于關節疼痛處,每次不超過3貼,使用時間為48h,連續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根據《骨科臨床療效評價標準》[5]評估,顯效:疼痛等癥狀明顯緩解,關節活動度改善>75%;有效:疼痛等癥狀有所緩解,關節活動度改善35%~75%;無效:疼痛等癥狀未緩解,關節活動度改善<35%,甚至病情加重??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肘關節功能: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使用Mayo肘關節功能(MEPS)[6]評分進行評估,共4個項目(疼痛不適、日常生活、關節穩定、屈伸功能),得分5~100分,MEPS評分與肘關節功能成正比。(3)炎癥因子:在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分別采集各3ml外周靜脈血(空腹),靜置于室溫中20min后通過Dynamica V18R Pro多功能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天美儀拓實驗室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實施離心(轉速為3 500r/min,半徑為10cm)處理,10min后將上層血清分離并取出,使用HM-SY96型酶標儀(山東恒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對血清中IL-6、IL-10、TNF-α水平進行測定(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上海潤裕生物提供的試劑盒)。(4)疼痛因子:在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分別采集各3ml外周靜脈血(空腹),靜置于室溫中20min后實施離心(轉速為3 500r/min,半徑為10cm)處理,10min后將上層血清分離并取出,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中β-內啡肽(β-EP)、P物質(SP)水平(β-EP試劑盒由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SP試劑盒由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5)無痛握力值(FPG):將患者肩關節自然放置,伸直肘關節,將前臂置于中立位置,使用電力握力儀通過逐步施力進行測定,當外側肘關節出現疼痛時則停止握力,并對相應數值進行記錄,連續監測3次后取平均值。(6)不良反應:對比兩組惡心嘔吐、皮疹、脫發、皮溫升高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分析。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77.27%)相比,研究組(93.18%)治療總有效率更高(χ2=4.423,P=0.035<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肘關節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ME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兩組MEPS評分均升高(P<0.05),且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MEP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IL-6、IL-10、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L-6、IL-10、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水平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
2.4 兩組疼痛因子及FPG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β-EP、SP、FP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β-EP、FPG水平升高,SP水平降低(P<0.05),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β-EP、FPG水平更高,SP水平更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疼痛因子及FPG值比較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2%,低于對照組的11.3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38,P=0.711>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EHE是由于前臂反復扭轉導致肌肉過度使用而引起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以前臂伸肌及肘關節肌肉、肌腱為主要發病部位,疾病發生后以疼痛為主要表現,前期疼痛并不明顯,輕微活動時可能引起,若未對疾病及時治療,隨著時間的延長,疼痛癥狀會逐漸加重,尤其在夜間疼痛更為明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7]。
PRP屬于一種生物學治療方法,在各種軟組織疾病的治療中較為常用,主要以自體血離心得到血漿及血小板濃縮物,可釋放轉化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細胞因子,將其注入患者病灶部位,能夠為韌帶、軟骨等修復提供血液及細胞,從而加快組織修復,但單純使用時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能起到較好的消炎鎮痛作用。EHE屬于中醫理論學“痹癥”等范疇,為本虛標實,外傷勞損為主要病因,加之風寒外侵,而致氣血經脈不暢、筋骨失養,出現周身關節肌肉酸楚、五心煩熱,治療的關鍵主要活血通經、化瘀止痛。骨科敷料作為一種外用藥物,具有良好的保濕作用,能夠減少皮膚水分蒸發,為細胞再生提供所需營養物質,加快受損細胞修復。骨科敷料含有中藥成分,其中龍骨可收斂固澀、平肝潛陽;麝香可通絡散瘀、消腫止痛;冰片可開竅醒神、活血定痛;沒藥可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以上藥物共同使用能夠起到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作用?,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冰片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能夠有效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炎癥消散[8]。本文結果中,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究其原因,PRP中血小板含量最高能夠達到全血的9倍,對促進軟骨細胞的分化與增殖具有顯著作用,加用骨科敷料后,能夠為皮下注射PRP提供濕潤環境,有利于PRP作用時間延長,從而加快癥狀改善,促進臨床療效的提高。本文中,研究組治療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MEPS評分高于對照組。究其原因,骨科敷料與PRP聯合使用能夠對機體愈合機制產生刺激,加快膠原蛋白的合成,促進細胞的生長與繁殖,使新生血管生成速度加快,促進組織的快速重建,從而改善肘關節功能。
前臂肌肉使用過度會引起肌腱供血不足,長時間得不到控制會使肌腱的自我修復受到影響,導致炎癥的發生,因此控制炎癥反應是促進肌腱修復的重中之重[9]。本文中,研究組治療后IL-6、IL-10、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骨科敷料與PRP聯合治療能夠改善關節腔內細胞因子水平,促進炎癥反應抑制因子的釋放,降低局部炎癥反應,從而改善炎癥因子水平。β-EP是一種激素,主要由垂體分泌,能夠與嗎啡受體發生反應,具有較強的鎮痛效果;SP屬于神經元遞質,主要于中樞神經系統廣泛分布,能夠將疼痛感傳遞于中樞脊髓[10]。本文中,治療后研究組β-EP水平高于對照組SP水平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骨科敷料聯合PRP能夠對神經末梢起到保護作用,降低炎癥對神經造成的損傷,降低局部疼痛程度。本文中,研究組FPG高于對照組。究其原因,骨科敷料與PRP聯合治療能夠有效緩解關節疼痛問題,加快肘關節功能恢復,有利于增強患者握力,從而促進FPG提高。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究其原因,PRP中各生長因子比例與體內正常比例的基本一致,能夠避免外源性生長因子的免疫排斥反應,減少不良反應發生;而骨科敷料屬于外治方法,用藥無需經過胃腸道,且多為中藥成分,不會導致不良反應增加,聯合用藥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EHE患者采用骨科敷料聯合PRP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加快肘關節功能恢復,促進炎癥因子及疼痛因子水平改善,促進FPG提高,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