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諭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yī)院 528400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種由各種病因引起前列腺組織的慢性炎癥,是泌尿生殖男科最常見病。目前臨床多采用西醫(yī)高選擇性α1A受體阻滯劑治療,但停藥后復發(fā)率較高,效果不盡人意[1-2]。中醫(yī)學認為,該病屬中醫(yī)學的“白濁”“精濁”范疇,濕、熱、瘀、郁、虛為其主要病機,濕熱瘀滯證前列腺炎是其常見類型,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療原則[3-4]。解毒逐瘀湯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結(jié),可從病機上治療濕熱瘀滯證前列腺炎,緩解癥狀,但對于血清炎癥因子及性激素等影響研究較少。本實驗選擇我院收治的濕熱瘀滯證前列腺炎患者112例為觀察對象,旨在解毒逐瘀湯治療濕熱瘀滯證前列腺炎臨床療效及對血清學指標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3—9月于我院就診的濕熱瘀滯證前列腺炎患者112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符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療指南》中關(guān)于前列腺炎的診斷標準;(2)患者符合《中醫(yī)外科學》中關(guān)于濕熱瘀滯證前列腺炎的診斷標準;(3)患者及家屬知情,依從性良好,可配合檢查及治療,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泌尿系感染;(2)合并重要器官嚴重功能障礙;(3)合并盆腔疾病及手術(shù)史。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6例。對照組平均年齡(43.16±5.85)歲,平均病程(2.31±0.52)年。觀察組平均年齡(43.12±4.97)歲,平均病程(2.16±0.74)年。兩組年齡、病程等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本實驗操作均經(jīng)醫(yī)院倫理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鹽酸坦洛新緩釋膠囊(購于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063)晚飯后口服治療,成人0.2mg/次,1次/d,治療1個月。觀察組給予解毒逐瘀湯治療,方藥組成:生地黃24g,滑石、小薊各15g,炒蒲黃、川牛膝、藕節(jié)、梔子、澤瀉各9g,淡竹葉、木通、炙甘草、當歸各6g。藥方提前冷水浸泡30min,400ml煎煮至200ml,煎煮2次煮取400ml,2次/d,分早晚服用,每日1劑,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療效:采用治療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NIH-CPSI)減少率評估患者療效,其中NIH-CPSI評分減少率≥90%為臨床治愈;60%≤NIH-CPSI評分減少率<90%為顯效;30%≤NIH-CPSI評分減少率<60%為有效;NIH-CPSI評分減少率<30%為無效。其中治療總有效=臨床治愈+顯效+有效。(2)臨床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勃起功能評分及平均尿流率水平變化,其中勃起功能評分包括5項內(nèi)容,分數(shù)為0~5分,滿分0~25分,患者勃起功能越理想分數(shù)越高。(3)血清指標: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 000r/min離心5min,小心分離上清,-70℃冰箱中保存。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總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放射免疫法檢測患者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患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TPSA) 、泌乳素(PRL)水平。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765,P=0.003<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勃起功能評分及平均尿流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勃起功能評分及平均尿流率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勃起功能評分及平均尿流率水平明顯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勃起功能評分及平均尿流率比較
2.3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PSA、TPSA、IL-6、IgE、PRL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PRL水平明顯升高,血清IL-6、PSA、TPSA、IgE水平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血清PRL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血清IL-6、PSA、TPSA、Ig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
慢性前列腺炎多見成年男性,36%~40%的35歲男性患有不同程度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病情進展緩慢但遷延難愈,病情反復發(fā)作,治愈率低[5]。近年來,隨著工作方式的轉(zhuǎn)變及人口老齡化程度加重,慢性前列腺炎發(fā)病率逐年升高,既往統(tǒng)計顯示,全球范圍內(nèi)慢性前列腺炎發(fā)病率約為12%,復發(fā)率高達50%,嚴重影響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6]。
中醫(yī)學認為,慢性前列腺炎屬中醫(yī)“腎虛腰痛”“白濁”范疇,其中濕熱瘀滯證是其主要病癥,認為濕熱、血瘀及腎虛是其主要病機,腎虛是本、濕熱是表,瘀血貫穿慢性前列腺炎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7]。因此,中醫(yī)治療濕熱瘀滯證慢性前列腺炎以清熱利濕、通絡活血、解毒祛瘀為主。解毒逐瘀湯中包含生地黃、滑石、小薊、炒蒲黃、川牛膝、藕節(jié)、梔子、澤瀉、淡竹葉、木通、炙甘草、當歸等中草藥,其中生地黃有養(yǎng)陰清熱、涼血補腎功效,小薊可涼血利尿,藕節(jié)、炒蒲黃可收斂活血、涼血化瘀、利尿止痛,淡竹葉、木通、滑石均有清心瀉火、利尿解痛等功效,梔子、澤瀉可滲濕利水、瀉熱通淋,炙甘草和當歸具有滋陰養(yǎng)血、益氣通陽、潤腸通便等功效,諸藥合用可清熱利濕、活血祛瘀等,符合濕熱瘀滯證前列腺炎的證治特點。本文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勃起功能評分及平均尿流率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解毒逐瘀湯治療濕熱瘀滯證前列腺炎療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尿流率及勃起功能,提高患者預后情況。
PSA、T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細胞合成的血清蛋白酶,正常情況下在血清中含量極低,當前列腺存在炎癥損傷時,PSA、TPSA釋放進入血循環(huán),因此PSA、TPSA可作為評估前列腺炎病情的血清學指標。IL-6是一種炎癥反應調(diào)節(jié)介質(zhì),可介導血管炎癥及免疫應答,當機體出現(xiàn)炎癥時,IL-6 水平升高,活化B淋巴細胞,誘導IgE水平的升高,IgE可促進多種炎癥因子的生成,參與前列腺炎的發(fā)生及加重病情。近年研究表明,男性性激素變化與前列腺炎存在密切聯(lián)系,前列腺生理變化受性激素水平變化的影響[8]。改善前列腺炎患者性激素紊亂情況可有助于改善癥狀。本文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PRL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血清IL-6、PSA、TPSA、Ig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解毒逐瘀湯可通過調(diào)節(jié)機體炎癥反應及性激素紊亂情況改善患者病情。
綜上所述,解毒逐瘀湯治療濕熱瘀滯證前列腺炎的療效較好,可通過調(diào)節(jié)血清中炎癥介質(zhì)及性激素水平有效改善尿流率及勃起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但由于本實驗研究時間較短,尚未隨訪評估患者預后復發(fā)情況,未來將增加研究時間進行深入探究。